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巧引资源丰富内涵】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巧引资源丰富内涵】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发布时间:2019-01-30 03:49:45 影响了: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内容丰富,不仅涉及学科基础知识,而且关联着人情世故、人生哲理、历史变迁、山川风貌、科技发展,大到天宇苍穹,小到微土尘埃。而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历史直接对话,与自然亲密交谈,与社会顺利接轨是不那么容易的。此时,相关文化背景的巧妙开发和运用,则能为学生与文本消除“隔阂”,让学生与文本、情感与情感顺利对接,精神与精神悄然相遇。请看特级教师陈金才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中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刚才再一次读这首诗,有没有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呢?
  生:既然京口和瓜洲相距这么近,和作者的家乡也只是隔着几重山,可是作者为什么不能回到家乡呢?
  师:好问题!王安石为什么这么想念家乡,为什么又不回去呢?你们课前搜集的关于这首诗的资料,有没有谈到这个问题的?
  (学生纷纷看自己的资料)
  师:我补充一些资料给大家看,看完以后回答问题。
  (发放资料,每个学生一张)
  (学生阅读自己和老师发下来的资料)
  补充阅读资料:
  王安石(1021―1080)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少年时代,聪颖好学,年轻时就中了进士。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做地方官时,曾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非常赏识他,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并在对西夏作战中取得了胜利。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寄情于山水。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这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有一天晚上,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
  师:看完以上的材料,你又知道了什么?请告诉大家。
  生:我还知道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我知道这首诗是作者赴任路上写的。
  生:王安石原来是不想赴任的,两次推辞皇帝都没批准。
  生:他之所以不肯赴任,是因为他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之前已辞去了宰相的职务。这次去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怪不得他刚出来就这么忧愁、忧伤。他前面的,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危险的路啊!所以。他担心,这一去呀,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充满了忧愁和伤感。现在,我们再来读,感受就不一样了。
  (学生很有感情地读)
  师:我们一起怀着忧伤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全班学生一起背诵)
  这一教学环节中,教者巧妙补充了王安石的生平资料。让学生了解到诗人变法失败,壮志未酬的失落伤感和再次获召赴任前,对前途的迷茫不安。于是,时空的距离被缩短,情感的路线被拉近。此时,再读这首《泊船瓜洲》,就不再是简单地唱诗、吟诗,孩子们融入了与诗人相同的情感,因为前途未卜导致的不安情绪,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充盈在字里行间。此时的孩子们。不仅深刻地理解了古诗,更走进了祖国悠远的历史长河之中。古诗教学,因为历史背景的渗透,浓浓的文化味扑鼻而来。
  像这样巧妙引入相关资源,不仅丰富了课文本身的文化内涵,使课文展示出它应有的文化魅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吸收相关资源的同时,受到文化的濡染与浸润,从而丰厚了文化底蕴,提升了文化素养,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确实大有裨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