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激发动力,提升能力,增强活力_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包括
 

激发动力,提升能力,增强活力_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包括

发布时间:2019-01-21 04:07:05 影响了: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校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重视、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在实际操作中都有一个困惑,就是对占学校教师总数50―60%的“普通”教师(薄弱学校、农村学校还要高于这个比例)的专业发展该如何去抓?
  所谓“普通”教师是相对于一些有“光环”的名优教师而言的,其实这部分教师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真正的中坚力量,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口碑(社会声誉)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使这部分教师得到又好又快的专业发展,事关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普通”教师之所以“普通”,成因有三:一是这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列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从讲政治的高度不惜血本、不遗余力地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实际效果甚微,成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但对数量占大多数的“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不够,对策不多,措施不力,导致“普通”教师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二是“普通”教师以中生代为主,在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艺上的特长特点特色不显著,难以在各种教学、教科研评优、比武、竞赛中为学校争得荣誉,不是学校领导重点关注的人群。三是由于家庭等方面的因素,这部分教师争先争优的意识不强,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是比较敬业的,一般不会出什么大的“教学事故”,因学校领导和家长都比较“放心”而被边缘化。
  所以,要让“普通”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好又快,必须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一是生存现状,二是专业发展的需求,对症下药,开出良方。具体可围绕动力、能力、活力这三个“力”去寻求对策。
  
  激发动力
  
   “普通”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动力。许多学校的实践证明,对这一层面的教师仅仅采用教育开导、理论引领的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但效果难以持久。要真正解决动力问题,必须采用“倒逼机制”,从“普通”教师的生存发展、切身利益切入,来逐步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1.制度激发让“普通”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好又快。制度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利用制度激发他们的发展动力,对于大多数“普通”教师明确发展方向、发展要求、发展内容,从而提高发展效率十分有益。例如,可通过建立六个“两”的校本研修制度激发“普通”教师的自我发展动力,即要求每学年必须精读两本书(一本必读书、一本自选书)、上好两堂课(一堂展示课、一堂研讨课)、撰写两篇文章(一篇论文、一篇案例)、参与两个课题研究(一个小课题、一个上级教科研机构立项课题)、编制两份试卷(一份单元测试卷、一份期末测试卷)、发好两次言(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一次观点报告),并达到相应的考核分。
  2.竞争激发 “普通”。教师这个群体从总体上来讲,还是比较敬业的,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只是工作能力、工作艺术“先天不足”导致“发育不良”而已,适度在“普通”教师之间开展教学技能、教学成果、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竞争,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发展动力。但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竞争的内容是要适合专业发展所要求的;竞争方式是要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竞争的目标是要多数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竞争的结果是要有正面效应的。
  3.利益激发。 “普通”教师一般都是为人之父、为人之母,生存压力都比较大,争取更多更优的物质利益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把物质利益与他们的工作业绩,特别是与专业发展的水平挂起钩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动力。但在具体施行时要坚持因师制宜的原则,要根据每一个教师的实际情况设定挂钩的内容与要求,既要达到使教师的专业“短腿”变长的目的;又要防止一刀切给他们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提升能力
  
  1.学习能力。学习是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自身的知识内容、结构,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会学习,并通过学习来适应新课程。提升学习能力对“普通”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提升更新本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近几十年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迅猛,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不断涌现,只有不断更新丰富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才能让教师自己的一桶水既满又活;二是要提升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新课程的许多教材内容包含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如果教师只有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厚度,没有相关学科知识的宽度,要胜任新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通过学习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丰富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到广而全、深又宽,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三是要提升边学边干,学以致用的能力。就是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教材的内涵要求,根据课标、教材、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预设)。
  2.研究能力。研究是发展的动力。“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研究能力已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广大“普通”教师而言,提升研究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现教学问题的能力。善于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困惑转化成研究的对象――课题;二是运用正确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即善于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或借助他人的经验,对教学中影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科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三是把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学科教学的能力。即善于总结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提炼教学规律,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
  3.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能力。要通过校本培训,使“普通”教师做到“四熟悉、四准确”,即熟悉教学环境,熟悉教学对象,熟悉教学内容,熟悉教学及评价方法;准确把握教学对象的特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基本环节,准确把握教学的基本方法。并在四个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是教学微格技能更熟练更精湛;二是现代教育技术能运用自如,也就是什么时候用,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都能恰到好处;三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具备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基本形成。
  
  增强活力
  
  “普通”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力来自何方?应该说他们也跟其他教师一样,需要有适合他们的发展模式,需要有相应的发展载体或平台,需要有恰当的评价机制巩固发展活力。
  1.丰富形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校本研修,如何从“普通”教师的实际出发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既是提高研修有效性的需要,也是增强“普通”教师发展活力的需要。具体可通过“听、看、说、研、写”来丰富校本研修的形式。
  听――听专家学者、名优教师、身边同仁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观点交流、经验介绍及公开课、示范课等等;
  看――开展专业阅读,利用网络等平台看名优教师或各类优质课比赛的录像课;
  说――利用学校建立“论坛”“沙龙”等交流平台,作观点报告、介绍课题成果、交流教学经验,以及开展说课、评课活动;
  研――开展小课题研究,参加相应的课题研究;
  写――撰写教学论文、进行案例设计、编制试卷。
  2.设计载体。要设计相应的载体,推动“普通”教师的专业发展。“普通”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水平不高,思考问题不深,研究能力不强,教艺水平不精,因此在设计发展载体时要充分考虑到“普通”教师的这些“特点”,可开展专业阅读与学习心得交流相结合的活动;开展列举教学问题、剖析问题成因、探究问题解决方法与撰写教科研论文相结合的活动;开展各种单项性的教学技能、基本功比赛,如案例评比、课件评比、说课比赛等等。
  3.搭建平台。只有让“普通”教师不断产生成就感,才能使他们保持相对持久稳定的专业发展活力,才能让他们在展示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是搭建学习平台。除了在时间、经费上要保证“普通”教师参加上级教研、师训机构组织的教研活动、继续教育外,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制度,使“普通”教师每学期或每学年能有一定时间赴外学习考察,让“普通”教师通过外出学习,拓宽视野,激发“上进性”。
  二是搭建交流的平台。就是给“普通”教师创造说的平台,给他们说的机会,通过说教学的困惑,说学习的感悟,说阅读的心得,说观点思想,说经验体会,达到“以说促学,以说促思,以说促研,以说促践”的目的。
  三是搭建展示的平台。学校应该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普通”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定期组织开展参加对象主要为“普通”教师的各类教学技能岗位练兵和比武活动,通过比赛使他们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和教学特长、特点、特色,增强职业的幸福感。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教育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