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1-23 04:02:27 影响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快速阅读,激趣导入      1.出示单元导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师:“第一站,我们同季羡林爷爷一起去德国,领略一下那里的异域风情。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
  2.德国之行,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花)
  3.德国的花为什么令你难忘?(揭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课题入手,发挥这双“眼睛”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给学生提供学习课文的线索,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再读课文,感知“美丽”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德国给你留下的印象。(生汇报,师板书“美丽”)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从整体入手阅读文章的方法,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语文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抓住重点、感受花境美;创设情境,品悟心灵美
  
  1.默读课文,用“~”勾画出文中描写花美的语句;用“___”勾画出描写心灵美的语句,在旁边简要写写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课堂上我们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动动笔,进行批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阅读技巧也将在这反复的批注、评讲、修改中不断地得到锻炼提高。
  2.指名读勾画出的语句,指导读通读顺。
  3.出示描写花的语句,体会“花美”。
  (1)自由朗读。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2)课件展示辅助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3)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4)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 ,心想。
  【设计意图】这种运用课文语言进行练笔的方法,使得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在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加以运用,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乳交融,互相促进。
  (5)联系上下文理解“颇耐人寻味”。
  4.过渡: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意味,作者初到德国时也弄不明白,只好向女房东请教。
  (1)出示我与女房东的对话,齐读。
  (2)理解“莞尔一笑”以及女主人这莞尔一笑中蕴含着的意思。(师引读促生表情朗读)
  5.创设情境,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假如此刻你就是一位普通的德国市民,当你走过这条街道时,你看到的是?你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快乐)
  (2)假如你是一名清洁工……(充实)
  (3)假如你是一位残疾人……(尊重)
  6.这个爱花的民族,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就体现在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之中。请带着你现在的理解再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体会文本内涵。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想象的翅膀展开以后,又引导学生诵读、品读、想象读等,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在读中品、品中读,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鲜活的语言。
  
  四、对比变化,凸现人文美
  
  1.四十几年以后,当季老先生再一次走在这条街上,他是这样说的――(媒体出示,生齐读)。
  2.曾经意气风发的留学生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街道两旁的房屋也经岁月风化而越显苍老,很多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什么?是谁让这份美丽历经岁月的冲刷依然光彩照人的?
  3.难怪作者由衷地赞叹道:(生齐读)“多么……多么……!它的……”
  4.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学生在领悟文本美的基础上从而引发寻找生活中的美,加深感悟,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