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高校青年干部的心理困惑与对策研究 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高校青年干部的心理困惑与对策研究 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9-01-29 03:56:39 影响了:

  摘 要:在目前的学术研究中,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很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点,但高校青年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却鲜有人去探讨。其实对于高校来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师资力量,也要切实加强对青年干部心理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 青年干部 心理困惑
  
  高校青年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力军,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等院校贯彻落实的最积极、最有活力的人才队伍。当然,大部分高校青年干部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满朝气和活力;但也有少部分青年干部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需要我们正视并切实指导解决。
  
  一、加强高校青年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所谓和谐,就是系统要素和结构的有序平衡,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虽然大学的根本是学生和教师,但并不意味着管理人员及其服务功能可有可无或可多可少。在高校的日常运作过程中,青年干部作为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是领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是教学、科研、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高校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校园系统能否正常运行。
  (二)正确培养学生的需要
  和教师一样,高校青年干部也是教书育人的传道者,他们本人心灵健康与否,对于正处在心理和生理成长期的大学生,具有深远而深刻的影响。有学者指出:高校教师(包括管理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必须予以重视。因此,培养一批身心健康、活力向上的高校青年干部,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高校青年干部是高校干部队伍的后备军,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未来干部队伍的质量和品质。加强高校青年干部的心理素质,建立一支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年轻有为的高校青年干部队伍,对于提高高校干部队伍的战斗力,造就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高校青年干部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因素分析
  (一)高校青年干部存在的心理困惑
  1、理想与现实的困惑,导致职业认同度低
  高校青年干部能力较强,大多渴望成就事业,但他们在工作中往往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认为这个工作无法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发展前途。另外,有些高校青年干部之前对高校管理工作了解不多,纯粹出于就业的需要选择了这份工作,事后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或无法胜任,这时候工作就成了一个毫无乐趣甚至痛苦的事情。
  2、付出和收获的困惑,导致心理失衡
  在很多人看来,高校是一个待遇高、工作轻松的好地方,事实上高校青年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却没有任何优势,甚至落后于其他单位。能进入高校工作的年轻人,原本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较强的优越感,进入高校后却逐渐产生了心理失衡,从而军心不稳,意志消沉。
  3、工作和家庭的困惑,导致力不从心
  高校青年干部大多处于工作和家庭的创业期,事业上刚刚起步,生活中担负着建立新家庭、养老育小的重担。处于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他们的心理负担可想而知。工作需要拼搏,家庭需要经营,但工作与家庭有时又是一对矛盾体,一个事业心强的青年干部,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埋头于工作,放在家庭上的精力和承担的义务自然就少了,如果得不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两者的冲突也会成为高校青年干部的心理困惑来源。
  4、人际关系的困惑,导致固步自封
  因为对环境、工作和交往对象缺乏了解和认识,有些高校青年干部会感到不适应,与人相处时患得患失、小心谨慎,不能坦诚相见,或是在不得已的交往中违背本心,感到厌烦和无奈。这些由于人际关系带来的困惑,也会对高校青年干部的工作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困扰。
  (二)造成高校青年干部心理困惑的因素分析
  1、担负的压力较重
  随着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青年干部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经济上,由于学校的党政部门都是“清水衙门”,青年干部待遇较低,难以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常常觉得入不敷出,甚至难以维持生计;工作上,面临着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的压力,工作任务又极其繁重,经常要加班加点,这些都让高校青年干部经常处于高负荷高压力的状态下。
  2、职业的尴尬性
  高校青年干部的职业与公务员和教师职业有类似但又有较大的区别。同公务员相比,高校青年干部虽然也有行政级别或职务,但没有公务员的权力和待遇。同教师比较,高校中教学科研工作始终是第一位的,行政工作的地位比较尴尬,得不到相应的重视。事实上,很多高校青年干部本身条件很优秀,但当他们的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缺乏被重视,没有成就感时,就会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放弃这份工作。正因为如此,目前高校党政干部队伍不太稳定,转岗甚至离职的现象比较普遍。
  3、成才氛围的缺乏
  年轻的高校青年干部上进心普遍很强,都希望通过培训、再学习等途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但学校培训的机会和平台毕竟有限,不能满足所有青年干部的需求,致使许多青年干部再培训的要求得不到实现,影响了其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
  4、外界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高校不断发生学术腐败、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等负面事件,这种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的风气也影响着高校青年干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破坏了高校原有的平静和纯真,导致高校青年干部不满、失望、怨恨的消极情绪,甚至刺激一些不合理的欲望和需求的产生。
  5、个人的人格缺陷
  除了上述外因,造成高校青年干部心理困惑的还有其内因的存在,比如不健康的个人个性、品质、思维能力等问题,这些也是阻碍其与人和谐相处、顺利融入社会的绊脚石。
  
  三、加强高校青年干部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
  (一)学校要加强对高校青年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视和支持
  1、做好选拔工作,从源头上确保青年干部的队伍素质
  学校在选拔机关青年干部时,要多向其毕业院校和原单位了解情况,认真细致地做好考核工作,将那些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吸收到青年干部队伍中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品质优良、业务熟练、有工作能力、廉洁奉公的青年干部队伍。
  2、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对青年干部的人性关怀
  高校要重视青年干部这支队伍,在制度设计、机制运行、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体现人文精神,在经济待遇、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支持照顾。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关心青年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致力营造一个公正公平、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
  3、加强培训锻炼,加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力度
  高校对年轻干部要多创造条件进行培养,对那些有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早压担子,推到第一线,使其早一点经受各种考验和磨练,尽早成才。对于一些确实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人才,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创造条件,重点培养,以适应更高层次领导岗位的需要。
  (二)高校青年干部要积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1、客观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定位
  高校青年干部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既不能把目标定得过高,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也不能过于自卑、缺乏自信,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要客观地评价自我,了解自我,设定一个客观、正确、合适的目标,然后制定人生规划,脚踏实地,逐步实施,这样不仅易于实现自己的目标,也能经常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工作也更有成就感,增强工作的动力和乐趣。
  2、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如果一个人整日无所事事,不求上进,只梦想机会早日来临,那么即使机会真正到来的时候,由于自身没有能力去抓住它,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因此,青年干部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提高,善于学习和思考。只有自身素质能力加强了,做出成绩了,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紧紧抓住,使之成为施展才华和能力的舞台。
  3、增强受挫抵抗力,学会自我调适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环境不能为你改变的时候,只有你去积极适应环境。高校青年干部要有意识地提高自我调试的能力,学会对抗挫折和失败;可以试图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学会转移思想,善于正确地疏导自己的情绪,不轻易被不良因素侵扰。同时,要提高自制力和心理素养,不将不快和消极的情绪带给同事和学生。
  4、加强身心锻炼,培养坚强意志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即使有高涨的工作热情,但没有健康体魄作为基础,也不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事实上,有些心理上的不适是由身体不适造成的,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因此,高校青年干部在努力学习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身体锻炼,做到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格桑泽仁,欧文伟.高校青年干部的心理困惑与调试[J].观察与思考,2003,(8).
  [2]苏维佳,周富平.高校青年政工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其调试[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8).
  [3]张向荣.关注高校青年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J].怀化学院学报,2007,(8).
  [4]朱军,谢芳.浅谈当前高校青年团干部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