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理清“导”“体”关系实现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
 

[理清“导”“体”关系实现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

发布时间:2019-01-29 04:13:23 影响了:

  〔关键词〕 历史教学;主导;主体;含义;衔接;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A)―0040―01
  
  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虽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二者关系处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科教学质量,而且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呢?
  一、明确两者的含义
  “以教师为主导”是指教师要转变原有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使其思维、情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是指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都应该为学生这一“主体”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由此可见,两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显然是不同的。在历史教学中,要处理好两者关系,教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一关键环节进行。
  二、巩固教师主导地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要巩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一是要求教师应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创造条件;二是在加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上下工夫。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把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贯穿于读、讲、练、评等整个教学活动中去。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师应做到:一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二是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体现主体地位活动的机会;三是教师要设法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抓好两者的衔接
  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其间,即使教师课讲得非常精彩,但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也是白费工夫。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要想使教学产生正面效应,还必须依靠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的“主导”要被学生很好的接受,使“主体”产生“主导”所期望的结果,这就需要一个衔接的过程。笔者认为,二者的衔接点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讲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二是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媒体,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历史知识,激发其深入学习历史知识的欲望;三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从乡土历史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在“旧史”的阐释中注入“新知”;四是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练好基本功,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改革教学方法。
  四、重视协调发展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师与生、教与学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想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实现“主导”与“主体”的协调发展,还需要以下条件的满足:一是一致的教学目标。历史教学中,师生双方都要围绕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这一总目标。在一致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才能实现“主导”与“主体”的协调发展;二是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学法及学法与教法的同步,教法要为学法服务。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由点面结构向主体交叉式结构转变,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三是科学的教学评价。历史教学的过程既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应按照教学总目标的要求去评价教与学,这样才更为科学、合理;四是及时的教学反馈。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师生双方只有不断收集、分析、处理反馈信息,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主导”与“主体”才能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是在师生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整体功能的实现。在历史教学中,传统的师生关系压抑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易造成师生隔阂甚至对立,而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之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编辑:孟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