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让高中历史“活”起来的一些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思考
 

让高中历史“活”起来的一些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02 04:04:07 影响了:

  随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及四套新教材的相继问世,并逐步进入实验阶段,这为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一轮课改不但催生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还涌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的模式、内容、手段和方法,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开拓创新,力图使高中历史教学“活”起来。
  
  一、让教师“走”出来
  
  让教师“走”出来,即从教材和教参的束缚中“走”出来,贴近现实生活实际;从讲台上走下来,蹲下来贴近学生。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核心在课堂。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将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变为“平等的首席”,注重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还要亲身经历,亲心体悟。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进行拓展式学习,开展科研尝试,真正促进师生关系的默契。教师要转变角色,和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教师“走”出来后,课堂就不单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使课堂变成动态的、开放的、个性化的师生共同倾诉的场所。
  
  二、让学生“动”起来
  
  正如杨福家教授所言,学生脑袋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智慧的火把。现代意义上的课堂应理解为:课堂不单是教师表演的舞台,不单是智力训练的场所,也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因而致力于使课堂变成动态的、开放的、个性化的师生共同创造过程。本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拓宽学生视野,克服“唯书”、“唯上”积弊,让学生的各种器官都“动”起来。
   1.尝试学习的新理念,提升教学实效。依据“三维目标”善于发掘蕴含于知识本身的情感,并善于艺术性的赋予知识以情感。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对于自己感到有魅力和价值的东西,学生怎能不孜孜以求呢?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学生形成浓厚的兴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去“发现学习”,深入历史,让学习者经历一个发现过程,让他(她)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深入发掘隐性的、潜在的知识联系,以教材为本,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通,拓宽和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让大家冲破教材和课堂的束缚,减少对教师与课本的依赖,把更多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以便于在历史知识的广阔天地中展现其能,最终走出传统教学的狭隘圈子。课堂教学更应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平等的参与学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笔者相信“学生能够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思维发展的空间。基本程序为先试后守,先练后讲。
  2.变换师生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强化教学相长。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个解放”的要求,这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这种换位师生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大展现。经过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教师当好导演,由学生作演员,3―5人组成小组,通过钻研课本和其他辅导资料,初步设计教案,并经老师评改完善,一般控制在25分钟讲授新课,然后学生提问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补充,课后还各抒己见地评点。
  3.利用地方特色,挖掘学生潜力。我们要打破教材的权威,跳出教材的束缚,走向最近发展区,发现学生身边的历史,运用现实生活以及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案例进行教学,从而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历史课堂教育体系。
  4.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拓宽学生视野。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与宽带数字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益朝着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对教师进行备课、科研、命题及学生自学和课外活动都带来了划时代的冲击。况且,历史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技术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提供信息,设置情境来呈现生动、直观,真实而绚丽多资的历史画卷,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丰富而便捷的信息资源使自己的教学受益非浅。
  课改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
  
  三、让历史“活”过来
  
  历史学科囊括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无所不包,博大精深,同学们对此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教师有责任让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过去已“死”的历史“活”过来。学生将获得的历史知识是蕴涵了现行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中激发的新知识三者的立体组合。
  胡戟先生《快乐历史和对史学观的重新思考》中指出:“要把史学改造为民众喜欢、认可,自己也高兴的‘快乐历史’……要做绿色的历史,人性化的历史,整体的历史。”可喜的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在继承了以往的长处与经验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在历史内容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为确保历史教学最大限度地“活”起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强调:(1)前提是角色转变;(2)依托为营造氛围;(3)关键是全员参与;(4)保障是讲究方法;(5)归宿为学会学习。诚然,如此才会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有价值,才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才会使高中历史变得更有活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