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装甲战车简笔画 装甲战车 牛年话牛
 

装甲战车简笔画 装甲战车 牛年话牛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8:01 影响了:

  在十二生肖中,“牛”排行老二,地支为“丑”,遂有“丑牛”之称。牛,甘于奉献,吃苦耐劳,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不含三聚氰胺的鲜奶,从而才有“俯首甘为孺子牛”之说。一般的牛,除了西班牙斗牛外,大都温顺善良,似乎和威猛的装甲战车不沾边。不过,装甲战车以“牛”来命名的也并不鲜见。今年是中国的“牛年”,人们企盼着“中国一牛!股市一牛;中国足球一牛……”,不过,在牛年伊始,还是让我们看一看在装甲战车家族中有哪些以“牛”来命名的吧!
  
  “犀牛”最牛
  
  在以牛命名的装甲战车中,最著名的当属二战期间德国的“犀牛”(德文Nashom)自行反坦克炮。
  犀牛,简称犀,奇蹄目犀科,是5种笨重的有蹄兽类的统称,栖息于非洲东部和南部,以及亚洲热带地区。当然,从动物学的分类上讲,“犀”和“牛”是两大类,不过,从组字上讲,“犀”字也带有“牛”,两者形体也相近,姑且算是“表兄弟”吧。犀牛尽管身躯巨大,但却非常敏捷,雄犀牛有时会脾气变坏,甚至会攻击人类……犀牛以独角为特征,体躯庞大,力大无穷,又善于奔跑,以这样大块头的、面目丑陋的动物来命名一种装甲战车,自然很不寻常。
  德国的“犀牛”自行反坦克炮,是一种重型自行反坦克炮,是为了对付苏军的“T-34冲击”而专门研制的。说起它的命名,还有一段小插曲。原来,德国军方准备命名为“大胡蜂”(hornets)自行反坦克炮。但是,希特勒不喜欢“以小虫子来命名装甲战车”,并亲自命名为“犀牛”自行反坦克炮。可见希特勒对这个“犀牛”还是相当重视的。
  “犀牛”自行反坦克炮的战斗全重为24吨,乘员4人,装1门71倍口径的88毫米加农炮。这是一款二战中德军著名的加农炮(高射炮),是二战中对付苏联红军和美军中型与重型坦克的主力。实战中,曾出现1辆“犀牛”自行火炮上的88毫米火炮在3 500米的距离上击毁6辆T-34中型坦克的记录。尽管火力强大,但是,防护性差是“犀牛”的突出弱点。在近距离的对抗中吃了不少亏。加上“犀牛”的总生产量只有494辆,实战中并没有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日本人土居雅博先生所创作的《犀牛一一最后的防线》的战车场景模型,生动地表现出日耳曼“犀牛”穷途末路的凄惨景象。
  最近,美军采购了一款装甲客车也以“犀牛”来命名。这款“犀牛”装甲客车重13吨,有17座和24座两种结构,单价27.5万美元,可防7.62毫米穿甲弹的攻击,已用到伊拉克
  “水牛”多多
  
  在装甲战车中,以“水牛”来命名的有好几种。水牛(Buffalo),是偶蹄类牛科几种反刍哺乳动物的统称,包括栖息于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印度水牛以及非洲水牛等。驯化的水牛是东南亚种稻地区的主要挽畜,力大而温顺;但是,野生的水牛则力大而凶猛。非洲的水牛则从来没有被人类驯化过。
  最早以“水牛”来命名的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研制的LVT2两栖履带式登陆车,实际上是一种两栖装甲输送车,用于从舰到岸运送兵员和作战物资,战斗全重达13吨多,可运载24名全副武器的士兵或1.4吨军用物资。在二战期间,“水牛”履带式登陆车广泛用于太平洋战场上。在欧洲战场上,在莱茵河战役中也动用过“水牛”履带式登陆车,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水陆坦克部队装备的就是缴获的美制老“水牛”。当时,第三野战军战车第一团扩编的战车第一师中,就组建有1个水陆战车团。后来,又扩编为2个水陆战车团,装备的“水牛”两栖战车超过100辆。
  二战以后,以“水牛”来命名的装甲车辆有:德国的“水牛”装甲抢救车、法国的“水牛”轮式装甲输送车以及美国的“水牛”扫雷清障车。
  法国的“水牛”装甲输送车为4×4的轮式装甲车,1985年由潘哈德公司研制成功。实际上,它是法国M3轮式装甲输送车的改进型,战斗全重为6.2吨,乘员2人,载员10人,车顶后部可安装多种武器,如7.62毫米机枪等。
  德国的“水牛”更是大名鼎鼎,因为“水牛”装甲抢救车出自“名门”,是“豹”2家族的一个成员。这种装甲抢救车力大无比,这可能是以“水牛”命名的原因吧,最大牵引力达686.7千牛(70吨力),最大起吊重量达30吨,可以从容地吊起“豹”2坦克的整套炮塔及火炮。德军装备数量在150辆以上,荷兰和瑞士军队也有装备。作为装甲抢救车来说,这一数量就不算少了。
  论“辈分”,最年轻的“水牛”当属美国新研制的“水牛”扫雷清障车(Buffalo MPCV)。它那长长的犁刀活像水牛的角,不怕炸,效率高,1小时内可以排除1000多枚地雷。长长的机械臂还可以清除路边地雷。这一点用到伊拉克战场上非常有用。车底的结构可以防串联装药的地雷。车轮的防雷效果也极佳。这种“水牛”扫雷清障车已用到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据称,在阿富汗服役的两年多时间里,“水牛”的乘员只是1名乘员手腕受伤,可见,其防护性能是相当不错的。
  
  “野牛”种种
  
  以“野牛”来命名装甲战车的也有好几种。野牛,可以细分为欧洲野牛和美洲野牛。欧洲野牛(aurochs)为偶蹄目牛科动物,可能是现代牛的祖先,它为大型黑色动物,高1.8米,体形高大,形态与家牛相近。美洲野牛(bison)也是偶蹄目牛科草食动物,比家牛大,成年雄牛的体重超过900千克,身躯大而行动敏捷。美洲野牛的命运比欧洲野牛要好一些,一个多世纪前在美洲大陆还有6000多万头野牛,由于人们的过度猎杀而几近灭绝。后来,美洲各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开辟了保护地,才使一小部分美洲野牛种群保存下来,经过几十年的繁衍生息,种群才得以复壮,远离了濒危物种的大名单。
  光是罗马尼亚就有“欧洲野牛”2000和“欧洲野牛”2006两种以野牛命名的装甲输送车。“欧洲野牛”2000装甲输送车是一款8×8轮式装甲输送车,堪称是俄罗斯BTR-80装甲输送车的克隆产品,但也有若干重大的改进,战斗全重为14吨,乘员3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载员7人,炮塔上可装25毫米机关炮或30毫米机关炮,采用德国道伊茨公司的涡轮增压柴油机(195千瓦)和美国阿里逊公司的全自动变速箱,大大降低了研制风险。车体后部有1个喷水式水上推进装置,水上最大航速达到了10千米/小时。
  “欧洲野牛”2006装甲输送车在2000型的基础上有重大改进。尽管它也是8×8车型,但由于加厚了装甲,战斗全重增加到25吨。增重的结果,使它不再是两栖型的,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也提高到400千瓦,最大速度达到了85千米/小时。
  波兰的“野牛”是一款多用途的轻型4×4轮式装甲车,正处于研制的过程中,其战斗全重在10~15吨之间,内部空间约10立方米。原型车为装甲输送车型,乘员2人,载员8人,可改装成装甲指挥车、装甲救护车和电子战侦察车等,最大速度达10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600千米。车底有防雷结构。波兰的“野牛”已于2008年中期开始了野外试验,预计将于2009年以后定型。
  论名气和装备的数量,当属加拿大军队的“野牛”装甲车最牛。1989年,加拿大陆军订购了瑞士莫瓦格公司的203辆8×8和6×6“食人鱼”装甲输送车,到1997年底交货完成。加拿大陆军重新命名为“野牛”装甲输送车。当然,这种“野牛”是“美洲野牛”。由凶猛的“鱼”变成硕壮的“牛”,很有意思。有关“食人鱼”装甲输送车的详细介绍,请参阅本刊2004年第2期和第3期。
  
  珍稀“牦牛”
  
  以牦牛来命名装甲车辆的只发现一款,那就是德国新近研制的“牦牛”多用途装甲车。之所以以“牦牛”来命名一种装甲车辆,恐怕主要是考虑到牦牛吃苦耐劳、能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这一点。牦牛(Yak),是偶蹄类牛科动物,形体粗大,全身多长毛,栖息于4300~6100米的雪域高原。有驯化的牦牛和野生牦牛之分。如果你到了西藏和九寨沟,导游必然向你推荐袋装的牦牛肉,当然是家养的牦牛。野生的牦牛已较稀少。
  德国的“牦牛”多用途装甲车是一款6×6的轮式装甲车,于2005年研制成功。首批30辆“牦牛”多用途装甲车已交付德军使用,包括12辆装甲救护车、10辆装甲弹药车、4辆军用警车和4辆“月神”(Luna)无人机支援车。“牦牛”多用途装甲车,按后部车厢的不同,有高顶和低顶两种类型。高顶的,内部空间为9.28立方米,低顶的,内部空间为7.95立方米。可根据任务需要,选择高顶模块或低顶模块的结构。
  看来,在装甲战车大家族中,以“牛”来命名的还真不算少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