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第二次车臣战争评析] 第一次车臣战争
 

[第二次车臣战争评析] 第一次车臣战争

发布时间:2019-02-12 04:43:27 影响了:

  本刊第6(上)期文章对第一次车臣战争作了描述并评析,俄军在这次战争中落得铩羽而归,满载教训。仅仅时隔两年多,随着第二次车臣战争的爆发,俄军洗心革面,卷土重来,与前次战争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战术思想及作战方或……
  
  挑起第二次战争
  
  1999年夏末,车臣武装分子乘俄罗斯国内形势复杂之机公开向俄罗斯当局进行挑衅,先是潜入达吉斯坦共和国策动北高加索独立,后又在莫斯科等地制造多起爆炸事件,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同年8月初,一部分车臣武装分子潜入达吉斯坦,在当地伊斯兰教极端分子的配合下策动叛乱,先后占据了几个村庄,并于8月10日宣布达吉斯坦“独立”――武装分子的公开目的是建立一个“达吉斯坦伊斯兰国家”,要“把异教徒从穆斯林的土地上赶出去”;而其真实目的则是夺取出海口和石油输出通道,打破长期以来被俄罗斯封锁的不利局面。
  自8月2日起,俄军就开始与从车臣潜入的武装分子作战。8月中旬,普京接任总理后,俄罗斯顶住西方压力,针对车臣武装分子和叛乱分子的军事行动规模不断扩大。从8月12日起,俄空军动用苏-24轰炸机对车臣境内藏有武装分子的村庄进行轰炸,第二次车臣战争从此开始。
  
  战事历程
  
  第二次车臣战争历时近4个月,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多路推进,夺控要地(1999年10月1日~12月3日)
  1999年10月1日,俄军以10万余人的地面部队,兵分三路,以航空兵和地面突击火力为先导、摩托化部队紧随其后的推进方式,从与车臣接壤的达吉斯坦、印古什和斯塔夫罗波尔向车臣境内推进。10月15日,俄军完全控制了车臣捷列克河以北的舍尔科夫斯卡娅、纳德捷列厅诺耶和纳乌尔斯基3个地区,建立了由3道防线组成的安全区。10月16日,俄军出动苏-24轰炸机、苏-25强击机和米-24武装直升机,使用激光制导炸弹和导弹对格罗兹尼、古杰尔梅斯、阿尔贡等大中城市和非法武装的据点进行大规模空袭。同时,俄东、两、北三路大军在空中火力和地面炮火的掩护下向纵深继续推进,夺控了车臣东部、北部和西部地区的一些高地、山谷等战术要点。
  10月21日,经过简单休整的各路俄军再次发起攻击。北部作战集团集中优势兵力,在航空兵和炮兵猛烈的火力支援下,兵分多路连续攻击,夺控了格罗兹尼市西北部捷列克山。随后,又攻占了格罗兹尼市北部亚斯特列比纳亚高地,控制了距格罗兹尼市不到5km的五一村和萨多沃耶两个村庄。西部作战集团则控制了车臣印古什边界,切断了非法武装潜入印古什共和国和俄罗斯其他地区的道路,使俄军有了安全可靠的后方。东部作战集团于10月24日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封锁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杰尔梅斯市。11月12日清晨,东部作战集团在当地人员和志愿者的协助下,里应外合,兵不血刃,全面占领了古杰尔梅斯。
  至12月3日,各路俄军先后夺控了古杰尔梅斯、阿尔贡、托尔斯泰尤尔特等重要城镇和90多个村庄,切断了格罗兹尼与外部的联系。
  
  第二阶段:东西夹击,清扫外围(1999年12月4日~12月13日)
  第一阶段作战行动结束后,俄军联合战役集团司令卡赞采夫决心以东部作战集团主力在西部作战集团一部的配合下,东西夹击,夺占乌鲁斯马尔坦地区,扫清格罗兹尼外围据点。
  12月4日凌晨,俄空军首先对位于格罗兹尼西南的阿奇霍伊一马尔坦区和乌鲁斯马尔坦镇进行了战争爆发以来最为猛烈的空袭。当俄军西部作战集团对阿奇霍伊一马尔坦发起进攻时,驻扎在这里的大部非法武装已被瓦解,西部作战集团很快突破敌防御阵地,于12月5日夜控制了这一地区;尔后兵分两路,一路向北攻打格罗兹尼北部的阿尔汗一尤尔特地区,另一路向南协助东部作战集团钳形夹击乌鲁斯马尔坦镇。
  12月5日,东部作战集团主力发起攻击后,与敌在第
  道防御阵地上展开激战。12月6日,俄军再次集中空中火力对非法武装防守阵地进行“超饱和”空袭。12月7日凌晨,俄军最终依靠绝对优势火力攻占了乌鲁斯马尔坦镇,并顺势夺占与之相邻的巴穆特镇。12月12日,俄军彻底包围了沙利市,面对俄军的严密围困,防守沙利的非法武装不得不弃城而逃,12月13日,俄军轻松拿下沙利市。
  至此,俄军占领了97个居民点,清除了格罗兹尼外围大部具有战术价值的据点,达成了进一步封锁格罗兹尼的目的。
  
  第三阶段三面合围,攻打匪部(1999年12月14日~2000年2月6日)
  12月14日,俄军经过格罗兹尼外围战后,一方面利用政治攻势分化瓦解非法武装,另一方面加紧做好攻城准备。针对格罗兹尼市区结构复杂、不少建筑物高大坚固、部分居民尚未撤出等情况,俄军采取“分割围歼、多路并进、立体突击、围三阙一、留出通道”等战术手段,以北部作战集团担任主攻任务,东部作战集团和西部作战集团实施助攻,形成三面围攻部署。
  12月17日凌晨,俄军向格罗兹尼市区发起攻击。各攻城部队突入市区后,按照各自作战任务迅速对责任区实施分割包围,并逐步向内挤压,与非法武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12月22日,俄军首先对市区进行猛烈空袭,派出武装直升机重点攻击格罗兹尼市东部地区。随后,各路地面部队在炮火支援下进入街区,并逐步向市内推进。当天夜间,俄军派出空降兵在暗夜掩护和友邻部队的配合下,突然夺取了孙扎河上的一座桥梁,切断非法武装由市中心增援各方向的重要通道。
  至12月底,东部作战集团攻占了被称为格罗兹尼东部“锁钥”的汉卡拉和旧松扎地区;北部作战集团指挥所推进至距市中心敌防御阵地前沿仅900m处;西部作战集团控制了格罗兹尼西北部的老工业区,从而使非法武装的防御地区被迫限制在市中心的狭窄地区。
  2000年1月18日夜,俄军先头强击群开始突破非法武装防御阵地,进入格罗兹尼市中心。1月23日夜,俄特种强击群在炮火支援下,逐渐突入米努卡广场。非法武装不甘失败,多次进行疯狂反扑,几次将俄军逐出广场。俄军几进几出,双方每天都有近百人伤亡,巷战打得非常惨烈。1月27日,在消耗了非法武装大量有生力量和弹药后,俄军主力攻破内环防御线,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突入市中心。
  经过三天激战,俄军于2月1日全面占领米努卡广场,同时占领了长途汽车站大楼。2月6日,俄军彻底收复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第四阶段:锁谷控道,清剿残敌(2000年2月7日之后)
  饿军收复格罗兹尼后,于2000年2月7日开始清剿逃往车臣南部山区的非法武装分子。2月19日晚,俄军东部作战集团在韦杰诺峡谷方向,以6000名官兵组成的多个强击群,分多路发起夺占该峡谷北端的谢尔任~尤尔特要地战 斗。战至2月20日,俄军终于将俄罗斯联邦国旗插上了谢尔任尤尔特主峰。为了控制韦杰诺峡谷,非法武装头目哈塔卜不惜血本,亲自率领1000余名非法武装分子向俄军发起猛烈反扑,企图夺回山口阵地。俄军则依托有利地形,以坚决的行动阻止了他们的反攻,牢牢地控制了谢尔任-尤尔特。
  至此,俄军彻底卡住了阿尔贡峡谷和韦杰诺峡谷的出入口,并组织内务部队沿阿尔贡至印古什一线的山前地带以及韦杰诺峡谷与外界的接壤地带设置哨所,控制了南部山区通向北部平原的所有通道。
  俄军控制两条峡谷的出口后,即开始了对山区纵深的大规模清剿行动。在阿尔贡峡谷,南部作战集团派出空降兵从格鲁吉亚边境开始向内清剿;西部作战集团则从杜巴尤尔特沿峡谷向南进逼。两个集团密切配合,逐步挤压敌人,使非法武装分子的活动空间日趋减小。在韦杰诺峡谷,东部作战集团兵分多路对峡谷进行拉网式清剿。自俄军转入清剿作战后,非法武装分子便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从俄军包围中钻出来,按照游击战的行动特点,在俄军后方开展游击战,以伏击、袭扰等行动,阻挠牵制俄军在南部山区的清剿,妄图挽救其失败的命运,但终究没有成功。
  
  重新认识战争经验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重创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打击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气焰,维护了国家统一,一雪第一次车臣战争给俄罗斯政府、军队带来的耻辱,获得了重大胜利,同时,也用鲜血和生命换取了宝贵的经验。
  
  经验一:认识统一,行动坚决
  从作战决策看,第=次车臣战争中的俄政界、军界与社会各界认识统…,行动坚决。极端民族分裂分子的恐怖行径使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意识到必须尽快解决车臣问题,消灭分离主义者和恐怖分子,才能保持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稳定。1999年11月6日,时任车臣总统的马斯哈多夫一改此前的强硬立场,表示愿意不提先决条件便与联邦政府进行谈判,以停止俄联邦部队在车臣境内的军事行动时,俄行政当局也没有放弃以武力彻底解决车臣问题的决心。全社会的团结一致为此次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配合,与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的认识混乱、彼此掣肘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经验二:慎重备战,旗开得胜
  从作战准备看,俄军思想统一,士气高涨,当局决策顺应民意,俄军在战前积极备战。特别是针对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暴露的问题,北高加索军区连续两年举行军事演习,重点演练巷战、山地战、反游击战等作战行动。该军区还研究制定了军队、内务部队、边防军协同作战方案,利用各种侦察手段基本掌握了车臣非法武装分子的活动规律、武器装备、重要军事设施和无线电频率等情况,并据此调整部署。由于战前准备充分,所以作战进展比较顺利。
  
  经验三:统一指挥,联合制敌
  从指挥协同看,第二次车臣战争开战前,俄军就成立了包括总理、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和内务部长在内的统一指挥中心,完善了联合指挥机构,制定了周密的协同计划。为使各级部队紧密协同,俄军还采用了先进的野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建立了协同通信网。在战争开始不久,即组成了以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卡赞采夫为总司令的联合作战集团,有条不紊地进行作战。该联合作战集团包括空军、陆军、空降兵、海军陆战队、内务部队、边防军以及联邦安全局等其他强力部门的兵力。
  综观第二次车臣战争每个阶段的作战进程,每一场战斗都有明确的目的,各部队都能彼此配合。航空兵和炮兵及时对敌人实施猛烈打击,支援地而部队行动;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抢占制高点,断敌交通线;陆军部队围城打援、拔点歼敌;内务部队警戒安全区和交通线;特种警察梳剿和清剿夺占的居民点、消灭残敌。整个战场上战斗紧张激烈却忙而不乱、步步有招,取得了较好的战果。
  
  经验四:活用战法,屡屡奏效
  从作战方法看,俄军一改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由地面部队打城市攻坚战的做法,而采取先用航空兵、导弹和远程火炮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尔后再发动地面进攻的方法。即使是发动地面进攻也尽量避免近距离作战,而多是集中力量摧毁车臣武装分子的通讯、交通、经济设施,打瘫痪战,从而将己方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此外,在对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实施包围的过程中,俄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多路挤压的战法,将进攻与清剿相结合,强化占领区秩序与巩固战区后方相结合,不给车臣武装分子以可乘之机。正当非法武装弹尽粮绝、走投无路时,又采用引蛇出洞、巧设伏击的战法,使其头目误以为能用10万美元买通饿军内线,放他们从格罗兹尼西南撤出并进入山区,2000多名非法武装分子钻进了俄军的“口袋”,遭到毁灭性打击。同时,俄军还运用特种力量实施作战,分别组成搜捕、侦察、营救等担负不同任务的特种小分队,深入非法武装分子的心脏,以特殊形式进行非常规军事行动,显示了巨大的威力。
  
  经验五:明察秋毫,主动制敌
  在信息战方面,俄军周密地组织和运用了各种侦察手段,特别是空中侦察和地面侦察相结合,互为补充,为作战部队提供了可靠的情报保障。在空中侦察方面,除使用军用卫星外,俄军还使用了苏-24MP侦察机和“蜜蜂”-IT无人侦察机。地面侦察更为活跃,除使用成建制侦察分队外,还抽调作战分队遂行侦察任务。在清剿过程,侦察兵遂行了大量的任务,除查明车臣非法武装的据点、阵地、工事和行动特点外,还通过缴获的军服和武器装备判明其来源。由于有了准确的情报保障,除车臣非法武装的基地、机场、弹药库、工事等固定目标被炸得所剩无几外,运动目标也随时遭到打击。
  
  经验六:加强心理战,战绩显著
  从心理战看,俄军除了猛烈的军事打击外,还开展了强有力的对外、对内、对民众、对军队及对敌宣传,心理大战贯穿始终,为俄军最终达到战略目标、取得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防止俄军采取的军事行动被国际上某些势力作为干涉俄内政的借口,俄当局始终强调,对车臣采取的军事行动的目的是消灭国际恐怖主义在车臣的策源地,恢复车臣的宪法秩序,确保车臣及其邻近地区居民的正常生活。这一立场得到了俄罗斯国内各政治派别和广’大人民的支持,也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特别是许多阿拉伯国家的理解。针对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发布的虚假信息,俄军加大了宣传力度,及时、充分报道车臣恐怖分子的罪行,宣传战争的正义性质,大力报道俄军胜利的消息,以赢得国内民众的广泛支持。同时,为了争取车臣大多数民众的支持,俄军一方面对车臣平民百姓采取安抚政策,密切了军民关系;另一方面,及时对车臣武装人员宣布大赦,瓦解了恐怖分子的抵抗意志。
  
  编辑/郑双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