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尹田的民法思维之展开怎么样 [基于一道综合题展开思维训练的教学思考]
 

尹田的民法思维之展开怎么样 [基于一道综合题展开思维训练的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15 04:35:47 影响了: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DNA分子的复制”2个知识点是高考中考查要求较高的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2009年的高考模拟题中发现了一道非常精彩的模拟试题,巧妙地将这两个知识点结合起来,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运用,又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运用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现将含有二对同源染色体且核DNA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该细胞连续进行4次有丝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的数量最少和最多分别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A 2,16
  B 2,8
  C 4,8
  D 4,16
  很多学生选择A答案,在一些网络论坛中老师也展开了讨论,有许多老师认为此题答案应选择A,而不是B。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下面将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命题背景和变式拓展思路介绍给同行。
  
  1 根据题干信息解题的推理过程
  
  题干中表达的关键信息简要地说是四点:一是“二对同源染色体”;二是“核DNA都已用32P标记”;三是“4次有丝分裂”;四是“最少和最多”,其中解题的突破点是“最少和最多”。
  为什么要问“含32P的子细胞的数量最少和最多分别是”?因为同位素印标记的是所有DNA分子,而示踪的目标是子细胞,子细胞分为“含32P的子细胞”和“不含32P的子细胞”两类,而“含32P的子细胞”又分为多种,即“含1个被32P标记的DNA分子的子细胞”、“含2个被32P标记的DNA分子的子细胞”、……、“所含DNA分子都被32P标记的子细胞”。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涉及的重要知识点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相同的姐妹染色体,而非姐妹染色体随机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亲代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一代细胞中,每条DNA分子都是杂合双链(一条单链为32P标记,一条单链元标记),两个子细胞的标记情况是一样的,如图1所示。
  而进行第二次有丝分裂时,以一个子一代细胞为例,子一代细胞中每条杂合的DNA分子半保留复制产生的两个DNA分子,一条是杂合双链,另一条是不含32P标记,分别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随机分配到两个子二代细胞中,使第二次有丝分裂得到的4个子二代细胞有五种可能,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当4条杂合双链DNA分子都分配到同一个子细胞中时,“含32P的子细胞的数量最少”,是1个细胞,两个子一代细胞产生的四个子二代细胞中为2个;当4条杂合双链DNA分子分别分配到不同的子二代细胞中时,“含32P的子细胞的数量最多”是2个,两个子一代细胞产生的4个子细胞,最多是4个。
  
  本题是要推理出“4次有丝分裂”后“含32P的子细胞的数量最少和最多”,根据上述推理可知,无论细胞进行多少次分裂,“含32P的子细胞的数量最少”都是2个。同时可以推理出第三次分裂得到8个子三代细胞,“含32P的子细胞的数量最多”是8个。是否可以由此推理出第四次分裂得到16个子三代细胞,“含32P的子细胞的数量最多”是16个呢?第n次分裂得到2n个子N代细胞,“含32P的子细胞的数量最多”是2n个呢?其实不是的。
  因为由“二对同源染色体”和“核DNA都已用32P标记”推理得出:亲代细胞中共4条染色体,即4条核DNA分子,亲代细胞中共含有8条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也就是说第四次分裂得到16个子三代细胞,“含32P的子细胞的数量最多”还是8个,第n次分裂得到2n个子N代细胞,“含32P的子细胞的数量最多”也是8个。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B,而不是A。
  
  2 背景高考题原型的追溯和启示
  
  上例题可能是近年内出现的,但与之相关的高考题早就出现过,比较典型的有两道题。
  
  2.1高考题原型之一
  2006年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5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 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 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 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 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命题特点是将“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和“第二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的特征”两个知识点综合起来,考查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标记数目,没有考查非姐妹染色体的随机分配,答案是A。
  
  2.2高考题原型之二
  2007年广东高考题39(1):在减数分裂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图3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其中D和d,E和e,F和f表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
  (1)请问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几种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细胞?并分别写出基因型。
  这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对应部分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非姐妹染色体随机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另一个知识点是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答案是:2种或1种(即有2种可能,一种可能出现2种基因型,一种可能出现1种基因型)。DdEeFF(即DEF/deF)和DdEeff(即DEf/der);或DdEeFf(即DEF/def和DEf/deF)。
  从以上两道高考题考查内容和命题特点可以看出,考查的虽然是书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都是多个知识点的整合,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充分体现高考的能力立意。这也将教师平时命制模拟试题或训练题的要求定位在一定高度,启示命题一定要考虑到试题的思维量,要注重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变式训练题的编制
  
  就本文例题而言,至少可以从3个角度编制变式训练题。
  
  3.1改变实验数据,巩固推理方法
  变式一:现将含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且核DNA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 养,若该细胞连续进行4次有丝分裂,则含印的子细胞的数量最少为_____个和最多______个。若该细胞连续进行,6次有丝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的数量最多_____个分别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答案:2 16 40。
  
  3.2改变题干情境,拓宽解题思路
  变式二: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不一。利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某种细胞(染色体数为4对)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不同时间间隔取样,进行放射显影,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统计被标记细胞的百分数,得到相关数据如图4所示。
  A 被标记细胞x开始进入分裂期
  B 细胞x着丝点开始分裂,被标记的细胞数目在增加
  C 细胞x分裂成两个细胞;
  D 100%的细胞被标记,又开始进入分裂期
  E 被标记细胞的比例在减少
  F 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
  试回答:实验过程中,细胞内被标记的物质是_____。被标记细胞的比例减少的原因是_____,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减少的原因是_____。
  解析及答案:被标记的物质是DNA。依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子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最多为16条,被标记的子细胞数最多为16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多,子细胞数目超过16个以后,被标记的细胞的百分比将减少。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多,被标记的细胞开始衰老和凋亡,被标记的细胞数目也会逐渐减少。
  这种变式训练的目的是开拓学生视野,并让学生体验细胞和生命的动态变化的观点。
  
  3.3改变研究对象,领悟思维共性
  变式三:现有一杂合的黑色雌鼠,其卵巢内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经减数分裂后,最多或最少能形成含白色基因的卵细胞分别为_____个和_____个。
  答案:10 0。
  减数分裂过程中也有最多或最少的问题,因为基因在分配到配子中的过程中有随机性。杂合的黑色雌鼠的基因型为Aa,“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说明共有10个卵原细胞,1个卵原细胞产生一个卵细胞,则共形成10个卵细胞,A与a基因分离后,分别进入子细胞中,最多是10个卵细胞中都有a基因,最少0个卵细胞中有a基因。这道变式题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还有哪些生理过程中会出现最多或最少的问题”,从而领悟思维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经历上述的教学实践活动,习题的训练和讲评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有时教师需要讲清楚、讲透彻一道典型试题,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真正地理解重难点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式拓展训练,使得学生获得超越题目本身的思维方法体验,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