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帝国文明4 不要专制的“帝国文明”
 

帝国文明4 不要专制的“帝国文明”

发布时间:2019-04-01 03:54:02 影响了:

  本刊今年第6期发表的王家范教授的“孙皓晖‘历史观’批判——《祭秦论》批驳系列之序言”一文,在学术界引起较强的反响。关于秦王朝的功过是非、关于帝制在中国历史上的盛衰起伏,历来争论颇多,因为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史学范畴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希望对这些问题深入展开讨论,如此一方面能繁荣学术批评,另一方面可作资政之殷鉴。我们欢迎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更欢迎与王家范教授持相左观点的文章。
  ——编者
  孙皓晖先生历时16年写出了长达504万字的小说《大秦帝国》。他一方面把小说改编成了同名的电视剧,另一方面把自己的理论体系集结为三卷本的《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他认为,大秦帝国所开创的“文明”是中国的“原生文明”,是“中国古典文明高原的最高顶峰”,“在后两千余年中,我们虽然也有过局部的文明突破与技术性质的社会发展,但是,却再也没有出现过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形态的整体跨越。”①
  秦王国摧枯拉朽征服六国一统天下,可是秦帝国却又土崩瓦解轰然倒地二世而亡。此后的2000多年间,想步秦始皇后尘、做独裁者的人决不是少数,但是敢于明目张胆地吹捧秦始皇的人毕竟不多,因此孙皓晖的大作一出,立即引起舆论大哗。孙先生的《大秦帝国》不是学术著作而是小说,而《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则号称是“史论”,不过他毕竟是西北大学的法学教授而不是历史学家,这次跨界穿越来写历史与史论,犯一些差错、出一些硬伤在所难免,说一些诸如先秦“三千年中华夏族群历经了七大时代”之类的外行话,我们也大可不必像评阅研究生论文那样予以深究。然而,通过《大秦帝国》和《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流露出来的思想却代表着当今社会思潮中的一股暗流,因此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与反思。
  为什么要吹捧秦始皇?
  孙皓晖在《祭秦论》中竭力从三个方面为“暴秦”开脱辩解,认为秦帝国的骤然灭亡只不过是一个由20个偶然性所造成的“历史异数”[1]。其实西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也对秦始皇的功绩作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众所周知,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帝国与独裁专制制度不仅被汉帝国保留了下来,而且还延续了2000多年。对于“汉承秦制”,从来也没有人否定过。春秋战国天下纷乱,列国征战互相杀戮了500多年,最终秦王嬴政只用十年工夫就一统天下;然而仅仅过了15年,这个不可一世的庞大帝国就轰然倒塌,真可谓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2]。如此之大的历史巨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贾谊认为,秦王朝之所以会落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地步,是因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他批评道:“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然而贾谊不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他并不反对帝王专制,只是认为秦始皇做得太过分了,如果大汉天子能够“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那么就能够“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贾谊的看法成为以后2000多年评价秦始皇的主流观点。后世的儒生把秦始皇当作反面教员,把他与夏桀、商纣、隋炀帝等暴君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是希望以后的帝王行仁义、施仁政,然而即使皇帝能够行仁义、施仁政,也仍然是专制皇帝,只不过开明一点罢了。尽管开明专制比独裁专制容易让人接受,但是并不等于民主。
  尽管儒家和法家在思想意识与行为方法方面常常互相对立,但是中国的历史从来不是一部儒法斗争史。尽管汉武帝推行了“独尊儒术”的政策,但是实际上他熟谙权术,从此以后“外儒内法”成为一切皇帝两个并行不悖的手段。后人批判“暴秦”并不是“中国历史意识不可思议的分裂:实际继承秦文明,理念否定秦文明”,也不是“承受了先人的丰厚遗产,还要骂先人不是东西”[3],而恰恰是“外儒”的一种需要,也是“内法”的一种权术,是内外都硬的两手。孙皓晖想不通,为什么如此了不起的秦帝国竟然会二世而亡?他抱怨说:“宋王朝享乐庸主多多,且内忧外患频仍,农民反抗经久不断,却数十年不见天下轰然而起。明代昏君辈出,首代杀尽功臣,此后外患政变迭出,后更有‘家家皆净’之号的盘剥皇帝嘉靖,而明代酿成农民大起义,却竟然是在二百余年之后。纵观中国历史,其对昏暴君主的反应差别之大,直教人怀疑战国华夏族群与后世国人简直就不是一个种族。”[4]实际上之所以会有如此局面,不仅是因为儒家对人们洗脑,而且是因为法家阉割人性的结果。
  秦始皇以后,尽管历代皇帝无一不想大权独揽,谁也不能容忍卧榻之侧有他人打鼾,但是敢于为秦始皇翻案的人毕竟少之又少,然而*****期间居然有人自比秦始皇,结果使中国历史大倒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教训就在眼前,为什么还要吹捧秦始皇呢?难道孙皓晖先生如此健忘,刚刚好了伤疤就忘了疼?
  “秦文明”的内涵是什么?
  孙皓晖在《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竭力鼓吹与宣扬“秦文明”,他认为,“自汉武帝时代开始,中国文明出现了千丈瀑布式的历史大落差,开始了两千余年地平线式的涌动发展。在后两千余年中,我们虽然也有过局部的文明突破与技术性质的社会发展,但是,却再也没有出现过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形态的整体跨越。”那么如此伟大的“秦文明”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文明”是一个常用词,也是一个多义词。这一点,孙皓晖先生也十分清楚。他引用了《美国传统词典》提出的“文明”的六层含义:“其一,文明是人类社会知识、文化和物质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标志为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文字的广泛使用,以及复杂的政治及社会机构的出现;其二,文明是一个特定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特定时期中发展出的文化和社会类型;其三,文明是对一种历史文化的概括,譬如玛雅文化、古罗马文化就是一种文明;其四,文明是一种过程与状态,譬如人群的开化、教化,就是这样的文明过程;其五,文明是一种蕴涵着文化与智慧的优雅品位,是人的教养与修养;其六,文明是一种社会状态,譬如人们常说的文明社会。”这六层含义的内涵有些重复,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知识体系、社会形态、文化模式(生活方式)和道德修养四个方面。由于这四个方面无法互相涵盖,因此在论述“文明”的时候必须分清所说的“文明”究竟是指“文明1(知识)”、“文明2(社会)”、“文明3(文化)”还是“文明4(涵养)”,否则就会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