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职业倦怠学术界的研究【2011年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国模式”内涵研究述评】
 

职业倦怠学术界的研究【2011年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国模式”内涵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9-04-14 04:16:14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学者已开始关注中国发展道路问题,其中就包含了对“中国模式”的初步探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虽然中国模式的概念已经提出,但由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中国在经济社会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相比今天来说还比较有限,中国模式没有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2004 年5月11日,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拍·雷默在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的一份题为“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指出, 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 独立自主摸索出了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发表,旋即在欧洲、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引起强烈反响, 中国的经济奇及其形成的“中国模式”一时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使得世界各国更加关注“中国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对“中国模式”的研究也出现了高潮,并产生了诸多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2010年之前,学术界对“中国模式”的研究已有专文《关于“中国模式”研究观点述评》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进入2011年, “中国模式”依然是中国学术界关注的众多焦点之一,并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受多种因素制约,笔者仅据2011年的相关论文对“中国模式”的内涵的研究成果作粗略述评。
  于金富认为,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的成就及其经验,主要有两种概括:一官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学界提出的“中国模式”。为了搞清楚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找到二者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概括了“中国模式”的主要内容:①中国发展模式,包括中国社会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模式。②中国改革模式。③中国制度模式。作者个人创见较少,主要把前人观点置于三大体系分别论述,这种安排本身就是一种学术创新,是值得特别肯定的。三大体系中,未提及潘维的观点稍显遗憾。潘维认为,“中国模式”由三个子模式构成:国民经济体现独特的经济模式、民本政治体现独特的政治模式、社稷体制体现独特的社会模式。
  尹倩认为,“中国模式”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其基本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②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稳步推动政治发展;③文化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外交上,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还指出,“中国模式”还不成熟,仍处于发展之中。与于金富一样,作者认为“中国模式”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来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的概括总结。有些学者认为,应该在一个更长的时期内看待这个问题,也即从建国之后中国第一代领导人那里追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笔者认为这种思路更符合实际,更够更深入的理解“中国模式”。
  张维为认为,“中国模式”具有八大特点:①实践理性,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强势政府。在中国这么一个超大型的国家,没有一个强势型的政府,很多事情很难做。③稳定优先,中国较好地处理了稳定、改革和发展三者的关系。④民生为大,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为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⑤顺序差异,也就是比较正确的顺序。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其他国家相比,比较有章法,这和中国人长于整体和全局考虑的思维观有关。⑥渐进改革。通过渐进改革和不断试错的方法,就减少了出大问题的概率。⑦混合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就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混合、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的混合、“市场经济学”和“人本经济学”的混合。⑧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与其他国家模式进行横向比较,认为他们的模式还不如“中国模式”好。张先生曾任邓小平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在其后的学术生涯中,曾走访过100 多个国家。他的这篇演讲稿对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全面、客观、深刻地认识中国模式,启示良多。
  孙继宁认为,只有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增强改革决心,加大改革力度,理顺利益关系,实现公平发展,才能冲破瓶颈限制,实现改革真正的整体突破。在此思想指导下,作者中国模式的内容和特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分别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①以改革为取向。②以国情为基础。③以市场和社会主义原则需要整合。
  张晓风认为,“中国模式”是由政治模式、经济模式和社会模式构成的系统,其描述性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①“强政府”与“强市场”的双强互动;②充满活力的混合经济制度;③由“非均衡”到“均衡”的动态均衡战略;④中国特色的经济全球化理论;⑤“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垂直有序民主;⑥民本主义的意识形态;⑦中华文明的天下主义与和平思想。并指出“中国模式”是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绝非一篇短文所能承担。
  张小军、石明明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模式凸显其深刻而本质的内涵,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这种思路与外国学者比较相似,他们更倾向于从经济方面理解“中国模式”。
  刘爱武和肖贵清认为,应该从中国模式的概念分析入手,对中国模式的内涵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读:①在经济方面,中国模式主要表现在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②政治上,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③在文化方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与文化多样化发展的统一; ④在社会建设方面,主要是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⑤在对外方面,就是坚持和平发展,倡导构建和谐世界。作者的这篇论文对“中国模式”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提出了很多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其价值远远超过对“中国模式”内涵的解读。
  陈剑从全球范围的现代化运动切入,分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第四个阶段的现代化运动与中国模式,也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作者认为,了解中国模式就是要了解经济持续增长的秘密,其秘密就是以下三大支柱①政府主导的混合经济模式;②二元经济结构;③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格局。从经济持续增长切入研究,也是一个不错的视角,概括不再趋于泛泛而谈。
  王全安认为,中国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提出来的。其实质是建国以来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与概括,简言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体而言,“中国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代表集中高效、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务实基础上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强调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中国模式”内涵的表述方式并不统一,或者“中国模式”的特征,或者“中国模式”的特点,或者“中国模式”的支柱。这些不同的表述方式均属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达。这一点与“中国模式”概念非常相似,“中国道路”、“北京共识”、“中国案例”、“中国经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等等,都是“中国模式”的不同表述方式。与以往一样,对“中国模式”内涵的见解仍不一致。“中国模式”是建国以来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与概括,用四个字来概括那么宏大的内容,必然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中外学者观点对比来看,外国学者更多侧重于经济层面,中国学者更侧重于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视角解读“中国模式”,这是一个显著的不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