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民族精神的现代价值调查与研究 [国内民族精神研究综述]
 

民族精神的现代价值调查与研究 [国内民族精神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9-04-16 04:43:54 影响了:

  【内容摘要】民族精神的研究于更好地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近代以来国内民族精神研究进行了一次梳理,包括国内学者对于民族精神的内涵、内容、核心、特征、培养途径以及研究背景等等,并对目前的国内研究现状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民族精神 界说 综述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2)02-0014-04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十七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进一步强调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以,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时代要义,这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内民族精神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民族精神的研究成果颇丰,主要集中于民族精神的界说、内容、核心、特征、培养途径以及研究背景等等。
  1.关于民族精神的界说
  陈士福、李文认为民族精神是+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渗透在其思想文化、思维模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心理结构、语言文字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李玉泉认为,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集中体现了+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欧阳康认为民族精神是+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信念与信仰、性格与心理的总和,是这个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地繁衍和发展的活的灵魂与根本动力,也是该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和文明的内在核心部分。莫税英认为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渗透在民族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思维定势及心理状态之中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质,同时也认为民族精神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对于民族精神的界定,国内学者的看法大同小异,都是以民族为主体,具有历史发展性。
  2.关于民族精神的内容及核心
  十六大报告对民族精神的内容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但是广大学者对民族精神的内容和核心仍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方立天在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重德精神、务实精神、自强精神、宽容精神、爱国精神五个方面的同时,提出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他指出:“在这五种精神中,自强精神是其他精神的基础、前提:只有自强,不断奋斗,努力向上,才能真正做到重德和务实,而且自强本身也是一种道德要求和务实表现;只有自强不息,才有广阔胸怀和宽容精神;只有自强,才能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祖国。重德、务实、宽容、爱国都不能离开自强。可以这样说自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强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推动中华民族的前进两个方面都起了最巨大,最主要的作用。”高瑞英也认为“自强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李宗桂把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正德直行”、“贵和持中”、“民为邦本”、“平均平等”、“求是务实”、“豁达乐观”、“以道制欲”八个方面,并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人文主义为内核的”。刘纲纪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可以概括为理性精神、自由精神、求实精神和应变精神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并强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理性精神。脱离了理性精神,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精神,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求实精神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应变精神。钱逊认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小则表现为“匹夫不可夺志”的独立人格精神,大则表现为国家、民族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和献身精神。肖君和在《华魂-第二卷,中华民族精神》一书中,提出“生”的观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各种要素都与“生”的崇尚、追求分不开。如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博大宽容、互助友爱的友好精神,注重实际的现实主义精神,身体力行的实践主义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等通常被人们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和构成要素,都与对“生”的崇尚追求分不开,是“生”的派生物。“生”是派生中华民族精神各要素的原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核心。
  周德丰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概括为积极的人世态度和务实精神;强烈的道德观念和气节操守;顽强的奋斗精神和再生能力;深广的中和思想和群体意识四点。解丽霞认为民族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团结统一、贵和尚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德重义八项内容。同时,她还从文化变迁的三种不同路径得出民族凝聚力深化的内在机制。欧阳康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仁民爱物、忧乐天下、自强不息、与时偕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目。
  党明德则把党对传统民族精神的提升和凝练作了阐述,包括把仁者爱人的思想升华为爱国主义与和平统一精神;把为民做主升华为为人民服务和人民民主;把致中和思想升华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把自强不息的精神升华到创新、创业理论。晁福林则沿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对我国古代的民族精神进行了梳理。他认为古代的民族精神的构建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多层次性。
  对于民族精神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都是对其整体内容做出界定和阐述,但也有学者只对其中的一个内容或几个内容做论述。方敏就对民主这一精神作了历史性的考察,最后得出民主精神已经逐渐渗透到了民族文化的深层的结论。易水寒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再思考来研究科学、民主与民族精神重构的问题。作者认为,科学和民主分别开启了西方和中国的现代化和社会文化转型的过程。但由于科学和民主在西方和中国产生的背景不同,应对的问题迥异,所以科学和民主在西方和中国不仅运作机制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它们各自的内涵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拒绝西方文化,但是我们却无法拒绝将西方文化作为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背景和参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