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探讨生源级差,创新人才培养|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探讨生源级差,创新人才培养|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发布时间:2019-04-20 04:07:25 影响了:

  [摘要] 我国高校研究生生源中的“级差现象”,源自于生源选拔方式、知识储备、实践基础等方面的不同,也因此导致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起点以及实践能力的差异。文章以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学科为例,对高校科研人才培养中因“级差现象”产生的问题及其对策作一探讨,强调创新培养方式,发挥团队优势,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实现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双赢。
  [关键词]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专业研究生;级差现象;因材施教;创新团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4?0062?03
  国内高校与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才,广泛服务于我国的国民经济与国防事业,为国家的振兴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在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问生源特点、不讲究针对性,非差异化地以一个标准模式批量复制的弊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面辨析培养对象特点,创新科研人才培养方式,为国家输送出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水平研究型高校应该认真思考与深入探索的。
  一、我国高校研究生生源中的级差现象
  第一,选拔方式的不同导致创新能力的级差。
  较高的智力水平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选拔的关键考察指标。研究者考察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人才培养中的选拔机制时,指出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基本测验是最为关键的。无论是广泛使用的导师推荐制,还是学术性向测验、学力检查小论文等,均强化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辨别度,淡化了学力考试,甚至完全或部分地减免了学力考试。测验和面试强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判断力、知识以及理解能力等进行考查,高标准、多样化的选拔方式,均指向识别具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 近年来,高水平研究型高校日益青睐具创新能力的优质生源,逐步启用了校际交流、导师自主招生等等多样化的生源选拔方式。但我国研究生的主流选拔方式仍是考试,考察的重点也不在于以多元的评价尺度和评价方法遴选有强烈专业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突出学习能力、较大发展潜力的优质创新型人才,而更倾向于凸显长于考试的学生。不可否认,不同选拔方式下产生的后备科研人才,在创新能力上有着极为明显的级差。
  第二,知识储备不同导致科研起点的级差。
  我国高校招生惯于统一考试科目,统一划定分数线,一方面将学生硬性地分层分级,另一方面也迫使高校发展成不同类型与层级的学校。不同学校,在知识传授的深度与广度上是有较大差异的。即使是同一层级的两所高校,因办学特色的不同,学科优势、人才培养目标也各不相同,因而学科知识的侧重面也各不相同,继而造就了不同层面的知识储备的学生。学生知识储备的不同,影响着他们未来的科研起点。能否顺利地过渡至较高层级,在于学生是否长于及时更新与转接自身的知识结构。
  第三,实践基础不同导致动手能力的级差。
  各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不同,重点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相对较高,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强调重返精英教育,指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无论教师资源,还是实验室或者校外实习基地,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资源配备较高。学生在本科尤其毕业论文或设计阶段,依托专业导师的强大科研后盾,往往或多或少接触了较高水平的实践或实验,得到了一定的科研训练,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养。相对而言,非重点高校在人才选拔的起点上处于劣势,在资源配置上同样处于劣势,学生得到的科研训练机会也会有更多限制,动手能力的相对薄弱是难以避免的。
  不同层级的学生进入同一个科研大方向后,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如何良性过渡,扬长避短,甚至形成互补,是高校广大研究生培养工作者理应深思的。
  二、科研人才培养中的两级衔接与模式创新
  正视研究生生源中的级差现象,因材施教,合理引导,有多种方式可以交替或重叠利用。以下从三个方面总结本课题组有色金属材料加工科研人才培养的经验。
  第一,研究生源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生源的级差现象,应详加分析,从容应对。根据特定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以及研究生阶段研究方向的不同,导师可分别开列不同的参考资料,对其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或强化,从而查漏补缺,或者强化特色。如本课题组根据课题组研究特点分两大类,一类是铝合金材料及其加工,主要涉及到包装、建筑和车辆用铝材,包括1XXX、3XXX、5XXX、6XXX和8XXX铝合金,此方向研究生必读的文献资料应包括:George E Totten的Handbook of Aluminum,Bert Verlinden和Julian Driver的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of metallic materials,Humphreys FJ和Hatherly M的Recrystallization and related phenomina。另外一类为铝合金材料设计与制备,主要涉及到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用铝材,包括2XXX、7XXX和Al-Li合金,列出的文献资料则包括:Polmer IJ的Light alloys中译本,前苏联出版的《高强度变形铝合金》,以及Gbyn Meyrick和Gardon W Powell合著的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metals and alloys。
  针对研究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如能有的放矢,加以巧妙应用,则恰成因材施教的良机。以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例,我国各高校的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以金属材料加工为主,包括铸造、压力加工(轧制、挤压、锻造及板金成型等)、焊接等,不同学校的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从原机械类专科学校分离出来的材料加工学科侧重于复杂构件成型的铸造、锻造和焊接,而原来与冶金行业接触较多的学校,其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则是侧重于以性能控制为主的加工过程微观组织调控。中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以后者为主,但研究生则来源有多个,除以上两类高校外,还有不少来自于化工及无机非金属类学科的生源。我们根据金属材料加工的特点,结合课题组科研重点,对学生根据其研究侧重点进行相应分类:溶体净化与铸造、塑性加工与热处理、塑性成型与腐蚀等应用研究。对于来自于机械类的学生,其装备和力学基础较好,则引导其从事铸造及塑性成型研究;对于来自于冶金类的学生,由于其材料科学基础较好,引导其从事塑性加工与热处理研究;对于来自无机非金属及化工类的学生,由于其化学基础较好,引导其从事熔体净化和材料腐蚀性能研究。这样,拥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在统一进行学科基本研究能力培养的同时,均可得到有效发挥自身优长的机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