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中等职业教育困惑与出路】中等职业教育的出路
 

【中等职业教育困惑与出路】中等职业教育的出路

发布时间:2019-06-21 04:12:34 影响了:

  [提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个难得的、重要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提出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7月10日
  经过良好职业培训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后备力量。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处于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困惑
  (一)高学历化的价值观导致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困难。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相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陷入“招生困境”——生源相对减少且质量低下,严重阻碍了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国家大力提倡中等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备受鄙夷。我国有着浓厚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人们倾向于追求高学历,更愿意选择普通高中教育,继而再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导致社会价值观日趋“高学历化”:一方面不少学生家长依然受着“重经济收入、轻劳动技术;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和“职校生都是差生”等偏见的影响,阻止子女报考职业技术学校;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追求高学历、高层次人才风行,一些单位不顾国情、脱离实际地利用其某些特殊优势招聘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来充当一般的、简单的管理层技术人员,而忽视或放弃采用当地所培养的中初级实用人才,造成了错误的升学导向。在这种价值观的驱动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普遍出现生源数量相对减少。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落后。首先,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吻合程度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在专业设置上出现方向性失误和盲目无序性,热门专业一哄而起,导致人才结构与国民经济相脱离,不能真正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二是在专业建设上搞小而全,低水平简单重复,没有形成专业优势和学校特色。这不仅分散人力、财力、浪费有限的教育资源,而且使学校毫无特色可言,同时还加剧了专业设置的混乱,使中等职教达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三是所培养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差。许多职校盲目跟风,在有些新专业条件根本不具备的情况下即仓促上马,以致专业教师、教学资料、实习实验设备不足,使得教学大打折扣,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所培养的学生当然不符合经济社会的要求;其次,在课程结构上,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采取的是学科课程模式,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性教学。
  (三)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既要能动口,也要能动手;既要善讲,更要会做。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专院校新分配的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从普通中学调进来的教师,他们没有相关的专业技能,没有进行过实际操作,他们脱离不了普教的教学模式,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由于教师缺乏专业技能,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我国现行的用人体制又制约着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难以从非师范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引进专业理论水平高、操作技能强、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优秀人才的待遇难以解决。专业师资缺乏,优秀人才难以引进,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一些新开设的专业,往往缺乏专业教师,难以及时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四)教学观念滞后,教材内容陈旧。一是教学思想观念滞后,存在错误的学生观和质量观。许多人认为只要把学生关在学校里三年,不出大事就行了,于是把教学摆在次要的地位;二是教材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更新太慢,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在教材选用方面,客观上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教材内容脱离各地区各行业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实际;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缺乏实用性、可读性;教材体系以学科教材为主,受专业限制,形式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教材编写周期较长,且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及时反映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很多教材内容重复,相互交叉,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出路
  (一)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加强特色建设。在专业设置上,既要紧跟市场需求,又要避免不顾自己的能力与专长,什么专业热门就办什么专业的局面。学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把握市场需求,积极发掘自身办学潜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竞争力,优化教育资源。
  (二)探索中等职业教育新的办学模式。中等职业教育可采取联合办学、产教结合、校企结合等办学模式,培养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联合办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机会,有利于学生技能、技巧的掌握,使学生的就业方向更加明确;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市场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更快了解到新技术、新工艺等,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办出中等职教特色,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1、立足职业素质,重构课程模式。在构建职业教育课程新模式时,可以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即以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岗位技能训练为特色,既强调集合一群相关职业通用知识与技能,也重视选择一个特定职业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2、重视以能力为本的综合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应打破学科本位,构建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改革,从而培养不仅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技能,还应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谐发展的个性,健康的人格的合格劳动者。职业教育是人的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具体岗位知识技能,而且还要着力于能力的培养,潜力的开发,全面素质的提高。
  3、加强实践性教学活动。为此,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实践性教学设施;要培育固定的实习基地,组织好各种形式的实习;学校间可进行相互联合,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办学体系;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性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开辟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开展技能训练,实施技能达标,保证毕业生达到用人单位的满意,使中等职业教育永葆活力,立于不衰之势。
  4、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加强教材建设,使教材具有职业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特点。在目前中职教学配套教材不足的情况下,鼓励教师从实用出发,打破教材原有结构,并允许对其内容进行增删。同时,鼓励教师自编讲义和参编中职教材,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中职教材的改革。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稳定职教队伍,提高教师待遇是确保中职学校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关键。要从教师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继续教育、个人家庭生活等方面给予中职教师关心、爱护,同等条件下这方面的政策至少应比高校与重点普高更宽松。要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中职学校任教。比如,加快改革现行人事制度,提供人才流动的“绿色通道”,让中职学校急需的人才,特别是来自企业、又是学校所急需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在职称与工资衔接等方面顺利通行,以切实加强中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5.11.10.
  [2]马树超,邱国华.2000-2002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3]苏蓉.突破资源瓶颈推动中职教育发展.教育与职业,2009.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