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大禹崇拜与道教文化_大禹
 

大禹崇拜与道教文化_大禹

发布时间:2019-06-23 04:12:54 影响了:

  【摘要】羌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他们崇拜大禹,大禹被奉为山川的神主。其后,当道教肇源于巴蜀,吸收了古老的羌族宗教信仰,大禹又被道教奉为祖师。于是羌族文化与道教文化相互融合,呈现出一派奇异的场景。
  【关键词】大禹;羌族宗教;道教文化
  【中图分类号】B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1-0027-6
  道教发源于巴蜀,且与古老的羌族文化有着至深至密的关系。王家祐先生指出:“盖羌族之宗教,亦即中国西部夏民族最古之宗教也。当部落时代,政教杂糅,宗教领袖即政治领袖,宗教祭师即部落酋长。故每一部落皆有其鬼主,而较大部落之鬼主则称大鬼主或都鬼主,皆从氏族社会之长老演变而来。在祖国黄河折支河曲附近的昆仑神山所发源的黄帝轩辕氏文化,经过崇禹(夏部落)的扩播,形成了西南民族的原始文化。其中氐羌系的宗教文化经西汉以来的《太平经》传播,形成了天师道。张陵、范长生在氐羌的巫术基础上创立了道教初型的五斗米道。”依此论,我们可以探讨大禹崇拜与道教文化的渊源,寻觅羌族原始宗教对道教形成的作用与影响。
  一、大禹、川主与三官
  羌族,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史书记载古羌人是三苗之后,《诗地理考》曰:“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今迭、宕、松诸州皆羌地。”《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姜、羌本一字之分化,甲骨文中亦常互用。姜、羌均像头戴羊角头饰之人,代表以羊为图腾的起源于我国西北的原始游牧部落。《晋语·国语》曰:“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炎帝属古羌族部落,部落众多。之后,善于治水的古羌族人大禹继任部落联盟总首领。《史记》记载:禹为帝颛顼之孙,他为了天下子民的安生,专心治理水患,疏通了九河,战绩显赫,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的国家—夏朝。
  在当时人们眼中,大禹不仅是一位带领人们治水的部落酋长,还是一位威望很高的巫师。唐李冗《独异志》载:“禹伤其父功不成,乃南逃衡山斩马以祭之,仰天而啸。忽梦神人自称玄夷苍水使者,谓禹日:欲得我书者,斋焉。禹遂斋三日。乃降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所谓“金简玉字”,正是魏晋道教所传的《灵宝五符》。《云笈七签》卷三谓,道教经诰,起自三元;从本降迹,成于五德;以三就五,乃成八会,“八会之字,妙气所成,八角垂芒,凝空云篆。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黄金为书,白玉为简;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玄台,有道即见,无道即隐。盖是自然天书,非关仓颉所作。今传《灵宝经》者,则是天真皇人于峨嵋山授于轩辕黄帝,又天真皇人授帝喾于牧德之台,夏禹感降于锺山,阖间窃窥于句曲。”夏禹得此天书,“能凿龙门,通四渎。功毕,川途治导,天下又安”。因此,大禹遂被民众奉为山川神主。《史记·夏本纪》曰:“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
  被奉为山川神主的大禹,在四川又被奉为川主神。今岷江上游汶川、北川古大禹部族活动地区,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要举行大规模的川主神的祭祀会,农历六月初六大禹的生日要祭祀大禹,六月二十四日的川主会更是该地区规模最大的庙会。其后,大禹又被道教奉为祖师。《道教序》宣称说,元始天尊传授大道,秘于九天,“天上则天尊演化于三清众天,大弘真乘,开导仙阶;人间则伏羲受图,轩辕受符,高辛受天经,夏禹受洛书,四圣禀其神灵,五老现于河渚。故有三坟五典,常道之教也。”即把夏禹尊为道教“四圣”之一。南朝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禹居第三神阶中位“太极金阙帝君”之左,并有注云:“受锺山真人灵宝九迹法,治水有功。”并被尊为水官大帝。
  三官的崇拜源出上古。《礼记·祭法》说:“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这是中国最早的祭祀天地的记载。在有关上古氐羌族的文献中,可以寻觅到三官崇拜的发展痕迹。最早的地官似为后土。《国语·鲁语》曰:“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州岛,故祀以为社。”最早的水官即河伯,则为氐羌之祖伯夷。《山海经·海内北经》说:“昆仑虚南所,有汜林方三百里,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冰夷”即“伯夷”,皆为河伯之名。这位大神,甲骨文中所见祭典相当隆重。
  三官崇拜本为氐羌民族的固有信仰,这在道书中也有所披露。《洞神八帝妙精经》说人皇(蜀族之祖)主领天、地、水三官,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所载三官皆为氐羌族人:“鬼官北斗君周武王,治一天宫;三官都禁郎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水官司命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正因为这样,甘肃、云南等地的氐羌族人也都笃信三官。《晋书·姚苌载记》谈到姚苌杀了符坚后,“梦符坚将天官使者、鬼兵数百突入营中,苌惧,走入宫”,甚致“寤而谆悸”,狂言而死。这说明氐族符坚和羌族姚苌都崇信三官。到了唐代,云南南诏(本为羌族)也崇信三官。樊绰《蛮书》卷十记载,唐德宗贞元十年(794)西川节度使韦皋派巡官崔佐时到云南,与南诏订盟,共击吐蕃。《盟文》曰:“上请天、地、水三官,五岳四渎,及管山谷诸神,同请降临,永为证据。”
  这种对三官的崇拜,起源于氐羌族人对天地山川的自然崇拜。上古时代的氐羌族人主要生活在西北、西南地区,他们以游牧渔猎为生,山川河流对人们的影响很大。因此他们认为每座山、每条河都有其神在主管,必须对他们表示膜拜以求庇护。我们在《山海经》中可以看到,这种自然崇拜十分盛行。由自然崇拜发展为三官的崇拜,并在氐羌族人中广泛流行。后来的张陵道教,又把这种信仰吸收,成为早期道教的中心信仰。《三国志·张鲁传》引《典略》说:“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
  清代《历代神仙通鉴》又谓天官为尧帝,地官为舜帝,水官为禹帝,并把天地水三官诞生神话和三个重要民俗节日联系在一起。书中说到,元始天尊吸取天地间精华之气,在体内孕化成灵胎圣体。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尧帝降生。七月十五日,舜帝降生。十月十五日,大禹帝降生。他们三位的生日后来成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这三元节至今还是最有影响的民俗节日之一。不仅道教崇奉三官,民间也非常崇拜三官、崇拜大禹,每个县基本都建有几座三官庙、禹王庙,或者庙内建有三宫殿。除了三官庙,禹王庙、禹王宫更是遍布全国,为表示对大禹的崇敬。可见,大禹作为道教尊神得到了普遍信仰。今汶川县绵虒镇的羌族村,其村是川西北地区唯一以三官庙命名的,即有一座三官庙,为祭祀大禹的重要祭祀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