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最强势的扩张_最强势的星座
 

最强势的扩张_最强势的星座

发布时间:2019-07-12 03:48:23 影响了:

  10年前,中国银行业曾被外界认为已经到了“技术性破产”的边缘,很多银行由于背负历史遗留的巨额坏账损失,盈利能力也不被看好,再加上违法案件的频发,很多人对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质疑。
  10年后,中国银行业的变化足以让那些曾经的质疑者为之惊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6家银行在2012年集体跻身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的利润总额中占据三成,并且在国际监管规则的制定中话语权不断提高;工商银行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中国银行因国际影响力显著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10年,中国银行业“凤凰涅槃”。
  背水一战的国有银行改革
  2002年12月25日,一档聚集着众多金融界精英的财经节目正在录制中,经济学家李扬面对着众多观众说,中国银行业没有像外界说的那样一塌糊涂。
  彼时,中国刚刚加入WTO,包括高盛在内的众多投行纷纷发布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已经濒临“红线”,西方一些媒体甚至在头版用“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技术性破产”的标题来吸引眼球。
  当时,中国银行业的公司制治理相对薄弱,经营管理相对粗放,而违法违规案件频发,积聚了大额的不良资产。中国银行业能否抵御强势的西方金融机构的冲击?多数海内外投资者并不看好中国银行业,西方所谓的“技术性破产”之说也是在此背景下产生。
  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刘明康坦言,“我们虽然和外资银行还有距离,但这个距离必然成为我们改变自己现状的内因。”
  “当时的改革迫在眉睫。”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加入世贸之后,根据协议,中国银行业将在5年的过渡期内逐步开放,过渡期后全面开放,国有银行将直接与“狼”共舞。
  决策层开始发力。
  2002年2月,中央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
  随后的2003年,在华融、信达、长城、东方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购买了账面价值约1.3万亿元的不良贷款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累积的不良贷款仍然高达近两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仍有21.38%。
  2003年11月26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发表《中国金融服务业展望2004》报告,将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信用状况全部评为投机级(即BBB-级以下)。
  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国有银行的改革何时开始。直到2004年,国有银行改革能否成功依然成为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对此的回答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2003年12月16日,中央汇金公司悄然挂牌。很多外媒记者都在打探:汇金在中国金融系统中的角色是什么?
  2004年1月6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公布了股改方案。主要内容是,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严明的内部权责制度,形成良好的财务约束和内在风险防范机制,同时要进行相应的财务重组,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建立良好的财务基础和严格的财务标准。
  这时,外界开始了解:汇金公司在银行改革中扮演着出资人的角色。
  继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后,2005年4月汇金公司又拿出150亿美元外汇储备对中国工商银行注资;2008年11月拿出190亿美元对农业银行注资。而此前,在2004年,交通银行通过定向募股方式,补充资本金191亿元,其中财政部、汇金公司和社保基金分别投资50亿元、30亿元、100亿元。财务重组为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真正的现代金融公司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
  不同于现在A股市场也随汇金公司的动作而波动,当时恐怕没有多少人了解到,这家公司今后会对中国的金融业产生如此巨大影响。
  战略投资者来了
  股份公司成立以后,引进战略投资者,又成为当时对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来说极富挑战和创意的工作。看似轻松的对接资本市场之路,却引起不少境外机构的担忧。
  据说一位国外银行家曾对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忧心忡忡,2003年才成立的中国银监会时任主席刘明康则诙谐地对他说:“你可以安心地喝你杯子里的酒。”
  2004年8月6日,交通银行与汇丰银行举行入股签字协议,根据协议,汇丰银行入股交行,入股比例为19.9%,投资总金额为144.61亿元,成为交行第二大股东。交行也成为国内第一家引进国际一流商业银行参与董事会管理的大型商业银行,加快了自身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花旗银行正相谈甚欢。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许多人都始料未及。在大框架谈好之后,花旗银行突然改口,希望以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参股。这种涉嫌贱卖的买卖,建行当然不同意。
  2005年3月,时任央行副行长的郭树清出任建行董事长,断然结束与花旗银行的谈判,开始与美国银行接触。
  最终,中国建设银行先后和美国银行、淡马锡旗下的亚洲金融公司签署了关于战略投资与合作的最终协议。
  2005年8月中国银行与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9月与瑞银集团,10月与亚洲开发银行;2006年3月与全国社保基金,分别签署协议。5家机构成为新的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出资总计31亿美元,购入中行10%的股权,其中将一半股权卖给了高盛、李嘉诚私人基金;淡马锡购得中行5%股份。2006年6月1日中行H股在香港上市,7月5日中行A股在上海上市。
  2006年1月27日,工行与高盛投资团签署了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高盛投资团出资37.8亿美元购买工行新发行的股份。2006年4月28日顺利完成资金交割。这笔当时最大的境外投资者对中国金融业的单次投资,约占工行股份比例总计的8.89%。2006年10月27日,工行A+H股同步上市。
  2009年农行股份公司成立之后,在时任董事长项俊波的带领下,根据当时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没有延续前期经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只引进了几家财务投资者。2010年7月15日和16日,农行A股和H股先后在上海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至此,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圆满“收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