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写作好比探险】主角在各地探险的小说
 

【写作好比探险】主角在各地探险的小说

发布时间:2019-07-19 03:55:10 影响了:

  写了三十年的小说,也写过不少创作谈,但每次思量自己为什么写作时,总有不一样的感触。写作之于我,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旨趣,就好比不小心踏上一条岔道,走进去,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便从一个无意的闯入者,变成好奇的摸索者,最后是乐在其中的勘探者。我觉得写作好比探险,虽然写作无甚险情,但与探险的本质——抵达或探索一个不为人知的领域——却有异曲同工之处。写作的探险,更包含探究、探求、探问之意,是对生命、生活、人性的发问。“探险”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她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能证明生命的价值,写作亦复如是。只不过她探的险不在自然界里,而在人性的幽暗处,在灵魂摇曳的地方。
  我从小无写作志向,也没有很好的文学功底,我的小学、中学时代是在**中度过的,当时所学的东西可想而知。我跟那个时代的青少年一样,只读了很少的破得断成两截或没有封皮封底的诸如《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苦菜花》之类的小说,看的是故事,其余基本不懂。但好歹那时候也写作文,我的作文一直成为范文。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大概我十四五岁时我第一次读到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当时对我的震撼是难以言说的,我才知道,在我们的生活外,还有一种我们不知道的生活。这种生活在书里,但给我的体验是真实的。我懵懵懂懂地但坚决地按书中人物的言行思想来校正自己,并开始为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感到难过。也许这是最早在我心中种下的文学的力量、写作的种子。
  发表第一篇小说纯属偶然。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对社会的不适和不解成为心中的块垒,非吐不可。没有文学理想和文学功底的我,居然拿起笔来写了第一个短篇小说《谁之过》,不管三七二十一寄到《福建文学》。当时是在我们医院的图书馆里看到《福建文学》,偷偷抄下的地址,那是1981年,我21岁。后来小说幸运发表,并得到福建文学界的老师前辈们的关心帮助,每年都能在省刊发表一两个短篇小说。据说在那个年代是很不容易的。这是我不小心在当医生之余,踏上了文学这个岔道。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有:《谁之过》(处女作)、《花儿的芳香》、《有这样一位姑娘》、《富家子弟》、《将出任的院长》、《街景》等。
  那时的写作纯粹是有感而发,属于本色写作,当身上储存的能写的东西写完了,便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了。因为已经领悟到了写作的激动与快乐,对于写作已由偶然转入自觉,并有心在写作方面做些努力,这时遇到困难自知难免。写作的诱惑像前方一个闪动的灵光,吸引着我想过去看个究竟。读书、思考已成为一种习惯,倒不是为了写作这项事业,而是因为发现世界如此广阔,需要知道和想一想的东西太多了。就像伏尔泰所说:“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对于学习,一直如饥似渴。文学积累、敏锐的艺术感觉和思想深度应是从事写作爱好的基本功,就好比牧羊人要有羊鞭,医生要有听诊器。
  我至今感念写作,是因为写作的爱好迫使我读书观察思考,从而提升了自己,使我不断地超越自己。写作也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把我从世俗生活的世界引入一个心灵书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重构生活,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虚构的世界弥补了现实世界的缺憾,是一种心灵慰藉和释放。这两个世界都是我存在的地方,对我来讲,现实世界与文学世界好比是硬币的两面,缺了哪一面都不成价值。
  这个阶段是我不断摸索和矫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写作已不是简单的对生活的描摹,而带有某种程度的透视和思考。这样,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性的发现和看法,就必须找到一个自以为能够准确表达的写作方式,也即专业人士说的“手法”。如何找到这个方式成了我当时乃至现在的写作困境。或者说,找到恰当的表达,是我在写作这条道上摸索的主要任务。有时候,她如神来之笔,自己就冒出来;有时候要绞尽脑汁,搞到天昏地暗仍没有出路。写作最困难的时候,我会因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而怀疑正在写的作品、自己的写作能力甚至整个生活。但我从没想要将就,用一种随便的方法把想到的东西说完了事。对我来讲,写作就像探险,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或东西在等着我,越是写不下去、越是无路可走的时候,越意味着一个与以往不同的作品就在前方。坚持,在焦虑和紧张中写下去,直到柳暗花明,找到一个自己想要的表达方式,写出在自己心里左冲右突找不到出口的东西。写作的快乐也在于此。这里也要感谢生活,写作于我是精神需求,不是生存所依,我可以不写,但不想随便写。我在写作中不考虑什么题材吃香,什么表现手法受欢迎,我只是要用小说形式恰当地表现我对生活的看法。但作品出来常会被人冠以“新写实”、“现代”、“魔幻”或者什么主义,其实我没想那么多。
  这种对写作的探索,大概在写《街景》时就有一个飞跃,感到已经摆脱写前面那些作品的“物性”,而有了某种“灵性”,虽然还不确定,还不成型。这个时期的作品有:《街景》、《皮鞋》、《天赐》、《共同的故乡》
  到了写《一个传言的证实》时,感觉整个写作状态飘起来了,进入了一个自由的状态,那种欣喜和梦幻的感觉只有写作者(探险者)才能体会。没有实战经验、没有在写作中求索过的人,恐怕很难理解写作中那种无法言说的焦虑,也无法体会自由书写时的那种幸福。有时,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作品,都不敢相信那是自己写的。在作品里,有另一个我,无数个我,我的生命由此延伸丰富。拥有这样的文学世界,有时真会像个发大财的人一样要目空一切了呀!那是一种俯看世界、超然物外的感觉。
  关于写作,每个写作的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就我个人而言,我为自己写作,为自己的内心写作。虽然我也写过像“漳州110”这样的报告文学(长篇报告文学《忠诚》)、以林巧稚大夫为原型的传记长篇小说《天堂没有路标》,并被有些人归为“主旋律作家”。但我觉得一个写作者因为写了这样的作品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那真是拜写作之功啊!假使没有因发现并写出“漳州110”这样的事迹,让“漳州110”的做法及其联动机制在全国推广,百姓遇危难时求助无门的状况恐怕没那么快改变。写作者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借助作品的影响,他(她)就插上了翅膀。这也是写作给我带来的另一种收获和自豪。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