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高职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浅析|新生心理适应报告册
 

高职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浅析|新生心理适应报告册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7:15 影响了:

  摘要: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心理问题高发人群。据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中出现心理不适或心理疾患的比类高达10%左右,而作为其中的重要构成,高职生尤其是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新生由于角色的转变,环境的变化,可能存在不少心理问题。选择所在盐城地区的4所高职院,随机抽取新生样本1000,其中,男女各占40%、60%,专业分布涉及师范、纺织、护理、机电等文理工科类。采用UPI问卷调查,所得统计分析结果来看,高职新生还存在许多负面心理,如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惑,学业困难和专业认同不高,失眠率偏高,自卑等。旨在对高职大学新生适应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有效地调适。
  关键词:高职新生心理适应不良心理健康
  
  一、引论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高职院校已经成为高考的热门志愿。由于高职生源多样化,先期知识储备差异、学习动机差异、生源质量差异,使得刚进入到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职院校的新生确实存在不少心理问题,结合UPI问卷调查所得统计分析结果来看.普遍存在如适应新环境能力差,人际交往适应困难,对教学、学习方法不适应,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自卑感较强等。
  二、心理健康普查与分析
  UPI是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简写为UPI)的简称,是为了早期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人学时作为心理健康调查而使用。
  用UPI对盐城地区四所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被调查总人数为1000人,经过统计分析结果分别为:第一类为43人,占4.3%;第一、二类兼有型的78人,占7.8%;第二类有283人,占28.3%:第三类有596人,占59.6%;主动提出要咨询的有17人,占1.7%。需要引起关注的人,即第一、第一二兼有型、第二类及主动要咨询的共为319人,占总人数的31.9%。其中,第一类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应进一步进行观察并做相应的心理测验,尽快建立咨询关系,给予心理辅导;第二类,应保持关注,有条件时可约来面谈或进行团体辅导;第三类学生属心理比较健康者。
  其中,还有四个值得关注的心理问题,以下对他们进行逐个分析。最近一年内“想轻生”的学生有l 2.6%。这些同学有最近一年之内有过轻生的想法,现在也可能有自杀或者**倾向,应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如家族史、过去史,同时在校期间给予观察和关注,做好相应的心理测量,排除精神病性疾病,尽早建立有效的咨询关系,严重者必要时要进行专业治疗。“认为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总数的4.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家庭对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完整的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父母的榜样作用,还是教养态度都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在笔者所在学校,由于家庭原因产生各种的心理不适和心理问题的比例占到70%左右;人生经历是个体进行个性化和社会化的主要过程,曾经的心理印迹会在现实中有所体现,尤其是负面的事件对人的影响更大。以上所述都可能引起思想及行为上的偏激,更有甚者是产生人格心理障碍。对于这样的新生,我们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要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尤其是性格孤僻和经济困难的同学,要给予多一点的关注和温暖让学生有回家的感觉,尤其要正确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的学生占到了5.7%。这类学生内心很茫然,觉得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总是感到全身疲惫无力,上课没精神,生活没滋味,常无价值及负罪感.度日如年、萎靡不振.时间长了有可能演变为抑郁症,严重者可能会萌生自杀念头。新生,初次远离家乡、父母及亲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异地他乡,有的同学进人到心理“无目标”期,面对新的环境,不知所措。“常常失眠”占到8.7%。这一部分学生从生理角度来讲,很有可能有神经衰弱。进入大学后,面临着就业升学的压力,急于度过心理“无目标”期,产生了焦虑。对于这类学生学校,家长、教师不宜给予他们压力,否则会使他们的症状加剧,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不适,严重影响到学习。相反,给予一段时间的缓冲和调适,相信大部分学生会在新的生活和学习中,重新找到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对于个别的学生要进行引导和帮助,尽快适应新环境。
  专业满意度调查用五个等级进行划分:很满意、基本满意、无所谓、不满意、很不满意。专业很不满意的和不满意两个等级的学生总人数为378人,占37.8%。对于笔者所在的护理专业,这两个登记的比例竟然高达68%。分析原因,这部分学生在志愿选择时,大部分都是由父母亲和亲戚朋友建议或者包办,以就业第一的心理进行选择,没有结合校情、专业的分析和充分征求学生本人的兴趣志向,所以导致很多学生是带着情绪进入学校学习的。另外,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社会的比较特别是同辈的比较,都会让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这些因素会降低对学校、专业的认同。对这些学生除了进行专业指导教育外,还可进行专业兴趣培养。如举行一些专业的技能竞赛,逐渐熏陶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干一行,爱一行。
  三、结论
  高职新生远离了高考的重压,一下全面放松,进入到真空的自由状态,加上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惑和苦恼,会集中冲击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面对可能会出现的对现实环境的适应、调整个人的期望值、协调好人际关系、重新分析自我,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克服可能存在的自卑、焦虑心理成为高职新生可能最先面临的心理考验,笔者认为,在新生入学后,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和引导学生做好心理适应。
  1.建立学校心理普查制度,进行点面结合支持体系。在新生入校一个月内,对所有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可以选择UPI、16PF、MMPI、SCL-90等量表。对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分别对待。并作进一步的关注和跟踪反馈。
  2.加大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开放心理咨询室。充分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社团组织,结合5・25心理健康月,定期专项和长期常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健康心态、阳光校园。同时,借助心理咨询室,定期开放,同时开通网络、电话、信件咨询等。
  3.建立院-系-班级三级心理防御机制,院级的心理健康中心,系部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辅导员)和班级的心理委员,让心理支持就在学生身边,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以便及时引导、解决。
  4.关注新生中的特殊群体,以点带面,拓展心理帮助的影响力。这里的特殊群体包括孤儿或单亲家庭、贫困生、心理普查异常群体。紧紧抓住新生中的特殊群体,用爱心、耐心去帮助和引导每一位心理弱势同学,使他们能够健康愉快地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调查研究.景明网,2005.
  [2]马立骥,陈丙斌,张建美.安微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陈四兰,江红.浅谈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时代教育,2009,(1):14-15.
  [4]吕英.高职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浅析.时代教育,2007,(O6):14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