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要有一桶水 长流水 一桶水\一杯水到长流水的新思考
 

教师要有一桶水 长流水 一桶水\一杯水到长流水的新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7:33 影响了:

  摘要:“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有长流水。”这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对教师知识存量的期望,强调了教师的知识观和终身学习观。但是教师如何将自己的一桶水灌输给学生,促使学生将杯中水变为促进成长的“长流水”,需要教师讲究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培养人的教育规律。
  关键词:教育方法 自主学习创新
  提到教育学或教师素养,总是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即教师要掌握比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作者有幸参加了教育部高校教师精品课程网络培训,领略了名师的讲课风采,感触颇深,对一桶水、一杯水及长流水有了另一番思考:教师具备一桶水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将自己的一桶水灌输给学生一杯水,以至学生将杯中奠基之水变为促进发展成长的“长流水”,这不仅要求教师有充足的一桶水做后盾,而且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式的改进以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一、从一桶水到一杯水
  从一桶水到一杯水的转变,从量的标准来衡量与分析,有知识的深广度方面的区别。如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制造水或复制水,学生的知识如同被动地用一只杯子到桶里弄出一杯水,这杯水的量和质只是一桶水的翻版和影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层次最高也只能达到教师的水平。从一桶水到一杯水的转变,不仅需要容积的缩减,更需要浓度上的精炼,如何将一杯水提炼到一杯水,如何将桶中水倒入杯中,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知识储备、较强的业务能力、灵活的教学方法、较高的教研水平和有效的育人技能。
  1.从需求出发,精选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新课程,了解教学改革方向,有的放矢,不迷信课本,也不迷信教案,不断调整、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对教材进行相应的修订,在理论与应用、经典与现代、知识与能力等内容的定位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与实际,并针对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将来面临的方向突出应用,避免教学内容离实际越来越远,学过的用不上,要用的又没学,主次不分明,重点不突出,致使一桶水到一杯水的转变中,营养和浓度大大流失。
  2.从层次出发,导学与精讲相结合
  如果教师拥有了新鲜、极富营养的“一桶水”,也不要急于给学生“倒水”。在教学中要尽学生所能领会的去做,而不是尽自己所愿教的去教。传统灌输式的教学,会使教师和学生都精疲力竭,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导学与精讲相结合,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的主动性相结合,使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二、从一杯水到长流水
  “一杯水”是可以用得完的水,即有限水;“长流水”是长流不断的水,即无限的。从量上来说,通过自身的反应,数量在增加;从质上看,学生手中的已不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的那杯水,其中加入了自己的因素。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在积极地探索和适应,从某种程度讲,学生层次与水平超越了教师。从量和质上分析,学生的水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的,而得到水后,学生自己积极主动进行反应――产生了一股活水。
  如今,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新的信息技术和新的思想观念使我们的时代突飞猛进,并不断地被引入教育领域。教师即使是学富五车,也很难说就可以“晓知天下”。教师教给学生的“一杯水”,其知识存量远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化时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必须不断“充电”,要不断补足“一桶水”,而且要常补常新,问鼎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仅让学生获得一杯水而且将杯中水变为“长流的活水”。
  1.转变学习观念,树立学生信心
  教师不只是教知识,更是传播人生的信念。学生是活的个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树立学习的信心、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进步,从而做到精力充沛,才会细水长流。
  为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多一些,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的兴趣就浓一些,未来的学习、生活上的自信也就多一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学,思考后再把问题反用于学习中,这样把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学习,由老师主导的“灌输式”被动学习,变成“我要思考”的主动学习,达到学生和老师的深层次互动。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地接受教育为主动地去学知识。学生学会自己制造水,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发挥自己学习的内在潜能。
  教师通过倒给学生一杯水,引导学生慢慢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水,从而掌握“汲水”的本领。教师教给学生“汲”水本领的关键,就是采取“开源”的教学方法。源头一旦开通,知识的泉水便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心田。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主题,时代的发展也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时代的要求,教育也不能只停留在“教”的层次上,而应向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境界的方面努力发展。
  教师应有意识地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组织和联络所需要的知识和观念,通过语言体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善于捕捉学习过程中学生新异的想法,可以通过活动课和思训课等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操作、去试验、去思考、去讨论、去抽象概括,最终“创造”新知,创新技能不断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逐渐形成创新的能力。
  三、结语
  从一桶水、一杯水到长流水,既强调教师应该使自己成为科技发展的受益者,敏锐地感知和吸收新知识、新思想,更强调教师应该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把这种“长流水”变成为有益于学生发展成长的“鲜活水”。 今日面对的学生,也许只需要“一杯水”,但这是一杯奠基之水,他们的人生从此启航,他们的今后需要的是一往无前的滔滔江水。因此,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接受一杯死水,而应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让他们都能成为超越教者的一股活水,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