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发布时间:2019-01-20 03:41:56 影响了:

  阅读教学是学生知识积累,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式。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所以,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现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
  
  1、创设情景,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景又是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它能驱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授《荔枝蜜》一文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为学生创设了一幅蜜蜂酿蜜图,接着告诉学生:蜜蜂为了酿1公斤的蜜,要在100万朵鲜花上面辛勤采花酿蜜。学生们一听,内心感触很大,蜜蜂是一种多么辛勤的小动物啊,由于学生对蜜蜂的兴趣很浓,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了,在下面的学习中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情景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了解蜜蜂的学习动机,从而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巧设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巧设质疑,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老师或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又如:在讲《苏州园林》时,导人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阅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人,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r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以读生趣,让学生自觉展开阅读活动。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阅读课文。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我就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阅读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当阅读的兴趣成为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时,就可以使学生更自觉地开展阅读活动。
  4、营造读书气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我非常注意让学生从教师的良好修养中感受美、接受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去。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提高思想认识和素质。我还常常根据教学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①每节语文课开始,让同学朗读《每周一诗》,养成阅读习惯。②分组竞赛比高低,增强竞争意识。③提出疑问设悬念,培养思维习惯。④演讲故事练口才,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是把学生引进了门。要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自发的阅读为自觉的阅读,就必须教给学生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使之从科学的阅读中获得大量的新知,从内心产生喜悦,使学生由一时的激情变为稳定的精神动力。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授人以渔”。
  
  二、授予阅读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向学生传授“点石成金”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读书三步法。这里的三步是指一粗、二细、三精。“一粗”指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是粗读全文,了解大意。粗略地阅读,从而提纲挈领式地去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结构和写作方法。如故事的主要情节、事物的主要特点、议论的中心论点等。“二细”指第二个步骤是细读分段,搞懂词句。通过细读,要能够抓住一个段落的中心,找出中心句和关键句,把握段内的层次;能够找出一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三精”指第三个步骤是精读圈点,领会含义。精读要在对一些优美、粗辟、深沉的语句分析和欣赏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逐句逐段地作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它是在反复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内容到形式,再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多方面的揣摩、比较、评价、运用的阅读活动。
  2、阅读五行动。语文课进行语言教学,主要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要真正提高阅读水平、阅读效率,读必须与听、说、写紧密结合,而且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感知阅读材料,而且更要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运用语言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我提倡阅读五行动。所谓五行动,就是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眼看、口读、耳听、手写、脑想有机结合的习惯。如对重点语段的背诵,就要在动眼、动口的基础上,再结合动手,所谓的读十遍不如抄一遍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抄一遍,并非是对所记内容作简单的抄写,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动脑的重要性,先对此内容作内在关系卜的梳理,把握其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再与眼手结合,达到有效记忆的目的。五动之中,动脑最为重要,只要用心,就会事半功倍。人们常说: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将享用一生。而良好的阅读方法也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养成阅读习惯
  
  在学生有兴趣阅读、懂方法阅读后,要提升阅读能力,使阅读能力有质的飞跃,还得有阅读数量作保证。所以必须加大阅读数量,拓宽阅读面。
  1、养成以课文为范例,大量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初中课文多数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加之老师要求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任务,学生能够配合课堂教学读完这些书。学了《智取生辰纲》读《水浒传》;学习了《杨修之死》读《三国演义》;学习了《济南的冬天》读老舍的散文;学习了《背影》,读朱自清的散文;学习了《皇帝的新装》读《安徒生童话集》;学习了《范进中举》读《儒林外史》等等。
  2、养成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做读书笔记等。
  3、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在预习、自学的过程中,养成随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可以迅速解决随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这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4、养成认真阅读《自读课本》的习惯。与语文书配套的《自读课本》上的内容,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和课文所学内容紧密结合,是对课内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很有必要认真阅读。我要求学生每个双休日读两到三篇,每篇至少读流利,有些好的片断还要背诵。班会课有时就《自读课本》内容进行朗读比赛。并给比赛优胜者发奖品。现在我班学生一到双休日,都能自觉完成读书任务。
  
  四、阅读与训练结合
  
  阅读课文前,我常常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形、声的摹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阅读后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反差,少年闰土的聪明、机智,中年闰土的呆板、麻木都是通过对人物进行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刻画体现出来的,我要求学生进行堂上训练: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要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出来。若学生在这方面能认真对待,不但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方法种种,形式多多,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经过从认知筛选――阐述――组合调整――扩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随时贯穿能力培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五中,广西贵港,53713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