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高中生物解题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物解题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9-01-20 03:49:06 影响了:

  多年来,在对学生的生物练习和统考、会考试卷分析与调查中,发现学生常因知识缺陷或解题技能欠缺导致解题错误。从本质上来看,这是由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生思维障碍,表现为信息提取失真、思维定向失误、知识再现失灵等。教学中运用正确解题思维解题不仅能加强知识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品质,因此,解题是学生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一、高度焦虑或粗心大意,人为地歪曲题意
  
  当学生高度焦虑或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时,时常人为地歪曲题意。有时学生正确理解与记忆题意之后,在解题过程中却忘了题意的部分内容,或增加了新的条件,这种凭想当然的臆造题意引发的解题错误称为题意遗忘型。例如: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的黑暗密闭系统中培养着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蚯蚓、苔藓等几种生物,几天后,还能生活的是():A.酵母菌和草履虫;B.酵母菌和乳酸菌;C.苔藓和蚯蚓;D.草履虫和苔藓。不少学生选A,其错误的原因是在思考问题时,没有注意到“黑暗、密闭”这一隐含条件(无光、无氧)。信息的提取是学生应用背景知识解题的前提,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审题习惯通过练习训练和错题分析评讲,提高学生审题的自觉性;教会审题方法要教给学生通过审题提取信息的方法。例如读题、看题要仔细;重点、关键或难点要多读几遍;边读边画简图,把文字转换为图形,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等;提高审题技能通过典型的练习训练,培养学生审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思维定势,不灵活
  
  当学生思维活动因智力水平或努力程度的原因不够深入时,就不能主动地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加以概括,实现课题类化,从而对问题解决一筹奠展。例如:如果豌豆花中5AI花粉母细胞产生的花粉粒全部成熟,并且其中的精子都完成受精作用并发育成种子,那么共能形成多少个精子和多少粒种子?学生不能很快找到此题的解题方向,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不能充分地展开,不能对题目进行概括。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高等植物经减数分裂时的直接产物是小孢子或大孢子,然后经过一次有丝分裂才形成精子(或卵细胞),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种子由受精卵发育成,如此概括后,就能推出此题的正确答案是4∥卜精子和20粒种子。思维定势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思维定势是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
  思维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使学生墨守成规,养成一种呆板、机械的解题习惯,往往导致解题错误。学生也会因先前知识对解决当前问题起阻碍、抑制作用,从而使解题发生困难,出现错误。例如:用黄豆生豆芽,lkg黄豆生5kg豆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变化是( )。A.变多;B.变少;c.先变少后变多;D.不变。学生往往会错选A,这是由于受生长发育同化作用(光合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的旧有知识的负迁移影响,不能从题目中提取的信息“生豆芽”中概括出这是一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见光),相反要消耗有机物(呼吸作用)的过程。思维定向是学生应用背景知识解题,展开思维活动,进行概括类化等思维操作的关键步骤。要使学生迅速而正确地完成思维定向和课题类化,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知识获取过程,引导学生把已有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生物学概念和规律的实质,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思维的发散性是相通的。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设计变式型习题,通过一题多变型习题和一题多解型习题的解题训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灵活。
  
  三、知识面窄,知识误解
  
  学生往往在解题事后有所灵感,找到了未能解答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合理的编码,使其难以通过问题情境的驱动提龋知识被编码的实质是指知识被条件化,即在认知结构中被编码的知识附加有适于不同背景中的应用条件,这些条件对应着有关问题情境中的意义单位,这些意义单位通过条件驱动背景知识的提取没有被编码的知识,则不具备被提取的中介――应用条件。学生解题时的知识误解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所谓知识误解型是指当提取未被正确理解的背景知识用于解题时,即发生知识误解型解题错误。例如:“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间聚集着蚂蚁、蜘蛛、蚯蚓、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C.食物网;D.种群。”解此题需要学生准确地提取关于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种群、食物网的概念性知识,当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区别这些概念性知识时,就会选错答案。
  
  四、学生缺乏对概念生成过程的了解
  
  生命科学每一个概念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概念生成过程既包含着思维方式,也包含着研究方法,它蕴含了知识与过程的统一。知识和过程是生物学科的两个维度,二者是统一的,不能割裂开来。而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往往存在重知识轻过程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其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学生了解与相关概念形成有关科学史,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一些典型事件学习前人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从而帮助理解有关概念。
  学生的解题过程是一种独特的思维过程,教师应该首先帮助他们识别和理解问题即通过审题提取解题信息;再次是帮助他们生成解题路径,包括思维定向(课题类化)和背景知识再现;最后,检查解题的思维过程是否合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