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专家技能的特征与形成过程对职业教育的启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
 

【专家技能的特征与形成过程对职业教育的启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1:49 影响了:

  摘 要:职业教育的作用在于促进个体职业能力的发展,促使新手到专家的转变。专家技能有显著的特征,并且它的形成过程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学习范围。对专家技能的特征和形成过程的探究能给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一些启发,也会使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科学。
  关键词:专家技能特征;技能形成阶段;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孙红艳(1984-),女,山东临沂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2-0004-04
  
  专家技能是个体技能发展的高级层次,它具有区别于低层次技能的明显特征且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质变过程。如何促使新手尽快地成长为专家既是缓解我国高技能人才缺乏现状的关键所在,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议题,而对专家技能的特征与形成过程的探究会对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有益借鉴。
  
  一、专家技能的特征
  
  (一)长期性和高度熟练性
  在国际象棋、物理、数学与音乐等领域,对于专长研究发现所谓的“十年原则”,即任何专业领域内的新手要成长为专家至少需要十年。一方面,专长形成的长期性与技能本身的特性有关。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前者是操作能力,它的形成需要长时间大量的练习,后者是智慧运行方式,是个体运用概念和规则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加工的过程,它的形成更离不开长期的实践。因此,专长的形成需要漫长的经验累积。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技术中的应用,现代技术出现智能化倾向,技能内涵日益复杂和精深,要形成一个领域内的专长需要更长的时间。正是由于专长形成的长期性,专家练就了娴熟的技能,对动作的注意与调节占用较少的心理资源,动作较少地受注意力的控制,专家技能已经高度熟练并达到自动化状态。
  (二)情境性和适应性
  专家技能的获得与工作情境密切相关,有领域限制性。技能的形成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专家技能的形成是专家长期在特定情境中实际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结果,离开具体的职业活动和情境来讲技能犹如纸上谈兵。此外,在不同内容领域之间,推理模式、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的获得的机制都存在重大差别,这又使技能的应用有一定的领域限制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专家技能还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情况下,专家在面对类似的工作情境时能够依靠原有经验进行高效、准确地解决问题,技能的应用表现出一定的情境惯性。但是面对专长领域中的陌生工作情境时,专家不能采用原来惯用的技能和方法,他需要具体地分析工作任务的特点、尝试变通已有经验和方法来解决难题,专家技能中的智慧技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此来应对陌生情境中的适应障碍,顺利适应新的工作情境。
  (三)目标导向性
  专家技能有明显的目标导向性,这源于专家内化知识的独特性:专家在获得知识时会把其中一些原理相近的或有关联的知识进行组块,而且这些知识多是有因-果产生式的功能性知识,它们可以与问题的总目标和子目标相联系,在进行相关的问题解决时专家提取和利用这些因果联系的知识,能进行有步骤、有规则、有目标性地解决问题。
  (四)问题解决策略特殊性
  问题解决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们发现由先前习得的规则所组成的联合,并计划运用这些规则去获取一个新的问题情境的答案。专家的问题解决策略有特殊性。首先,专家存储的信息是以组块的方式组合成较少的意义单元,通过组块的识别来简化解决问题的步骤。其次,专家在问题的注意和编码时主要关注一些规则和原理,很少注意问题的琐碎环节,受无关干扰小,问题解决速度快。再次,问题解决程序上,专家采用手段-目的式的分析策略,依靠记忆系统搜寻规则并利用已有经验和信息向前推理解决问题,减少盲目搜寻和无关干扰,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五)自我监控性
  自我监控是主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的积极而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研究证明专家能熟练地掌控自己的认知活动:在思维转换上有很强的能动性,例如专家能主动地放弃不恰当的做法,而选择利用另一种方式进行思考、恰当的表达、观察与解决问题;在注意力的分配和对反馈信息的敏感性上,他们能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活动及时地调节;在面对陌生情境或新问题时,他们能根据已有条件和状况,进行灵活的自我调整以适应变化后的情境。
  
  二、专家技能的形成过程
  
  专家技能的形成是技能水平呈现梯度发展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Dreyfus H.L.与Dreyfus S.提出专长形成要经历五个阶段:新手、有进步的初学者、内行的行动者、熟练的专业人员和专家。德国职业教育学家劳耐尔(F.Rauner)在能力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新手到专家的发展阶段提出了阶段间能力发展所需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四大学习范围的理论。(见图1)
  
  劳耐尔指出每向前一阶段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与范围包括:
  学习领域1:入门和概况知识的学习
  在新手受教育的开始阶段,由于他们一般都具备了一定的预备经验和知识,此时应给他们分配职业取向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包括与职业相关的、入门的基础性知识已使新手了解典型的专业工作方法和过程。对于工作任务的界定必须明确,应有可遵循的规则和标准,以便学习者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检查对照。通过完成任务新手能够尽快了解职业所涉及的本质内容和职业轮廓,完成从职业选择向新的职业工作世界的过渡。
  学习领域2:职业关联性知识的学习
  在新手了解职业概况和具备职业的初步技能后,就成为有进步的初学者。初学者要掌握与职业相关联的知识,了解生产流程、设备之间整体运作以及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技术与劳动组织间的关系。他们要在相关的职业情境中解决问题和完成系统的工作任务,并在此过程中注意与他人合作,体验任务的系统性和获取相应的职业合作能力。这一阶段的学习可帮助有进步的初学者成长为内行的行动者。
  学习领域3:细节和功能性知识的学习
  在工作中内行的行动者会遇到一些用原来的规则和方案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掌握系统知识以外的非常规性的知识和技能,即细节与功能知识。它涉及相应理论知识、特殊的手工艺技术及对最初经验的运用。此阶段要对学习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使他们学会在规定时间内排除故障,还要保证任务的系统性。如果学习者不能完成任务,教师或者师傅可以给予提示,但不能直接指出问题的症结,因为这一环节是让学习者学会排除故障的能力和技巧,所以要以学生为主。经过这一阶段内行的行动者就成为熟练的专业人员。
  学习领域4:专业系统化知识的学习
  此阶段学习针对熟练的技术人员。现实的工作任务是复杂的,工作情境中的问题不能单一地解决,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在问题解决时专业人员应具备问题直觉的能力、问题发展的预测能力、阐述工作任务的完整成果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主要依靠已有经验,而且要对任务的执行负责,要独立地制定自己的解决方案和计划从而独立地完成工作任务。这一阶段培养的是专业人员独自完成系统任务的能力。由熟练的专业人员成长为专家的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不断的实践锻炼的,熟手要不断地完成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使技能发生质的飞跃并最终成长为专家。
  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按照职业技能的成长顺序和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它以专业劳动为中心,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并且根据学生技能的发展规律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序列化,使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来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这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我国的职业教育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
  
  三、专家技能的特征和形成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技能练习要有情境性
  专家技能的形成具有典型的情境性特征,而且劳耐尔的新手成长为专家的学习理论也表明:技能的发展不论从开始入门阶段还是到专家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都离不开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在技能形成中既需要大量的练习,还要重视学习者对工作情境的感知和适应,以及培养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下灵活地解决一些不可测的工作问题的能力。
  我国职业学校在学生的技能培养方面有明显的封闭性和去情境化特征。职校的技能训练主要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和企业的培训车间进行。就学校实训而言,教学环境和职业环境是截然不同的,教学环境是对职业环境的简化,甚至会与职业实际相脱节。职业环境下的技术更新、工作变动、突发事件,以及人际关系等都没有及时和真实地呈现在教学情境中。因此,学校教育和工作现实会有巨大反差,导致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欠缺。在企业内的实训方面,很多实训是在培训车间中进行的,这些车间独立于真实的生产过程,学生也感受不到真实的工作情境。
  如果职业教育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只是局限于模拟形式,学生掌握的就只是单纯的技能操作,而对真实工作情境缺乏必要的认知和适应,学生的能力和工作的要求就不能很好地对接,这对于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都是不利的。而目前倡导的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有益尝试,它可以使学生真实地应用掌握的技能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改进,但是顶岗实习不要把学生束缚在一个岗位上,而是要让学生轮岗,熟悉整个技能领域,使学生在不同的工作情境中养成职业技能。为此,职业学校一方面要注重实训工作,使学生技能娴熟,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以适应工作情境中各因素的变化,真实地运用技能。通过学校情境下的学习和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二者的统合,使学生掌握熟练技能的同时能够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技能练习的比重应增加
  专家技能的高度熟练是长期练习的结果,有效的实践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我国职业教育在技能培养上的典型特征就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之下寻求与职业的关系,在教学中就表现为三段式教学模式。它的课程组合结构是: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很多职校的文化课所占的课时比例要占整个课时的70%,实训课与实习明显不足。很多教师认为文化课和理论课是“地基”,只有文化基础打得牢、理论知识扎实学生才会更好地应用。这种三段式课程具有明显的学问化倾向,教学内容指向专业理论,侧重自然科学原理和工程理论的掌握,而对学生技能形成起关键作用的实训环节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切实的保障,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不高,就业能力不强。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与市场、职业、行业、产业、技术等的关联极为密切,从而决定了职校教学要有很强的社会性和职业定向性。
  因此,现在很多学校坚持的学科导向教学模式必须扭转,要认识到学科体系和工作体系是截然不同的,且技能不是知识的派生。在实际教学中要进行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再设计,重视和加强技能练习。一方面,根据课程专家的建议精简文化课和理论课,并使“基础”知识围绕技能需求来组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要注意增加实训的课时比例,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机会和时间,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较高水平的操作能力、工作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过硬的技能,才能满足职业或者工作岗位对其的能力要求。
  (三)技能培养要有阶段性与科学性
  专家技能的形成是具有阶段性的和自身的发展顺序。专长发展阶段的划分最大的价值就是在于改进课程和教学,使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发展阶段和顺序来实施。
  首先,职业教育课程的展开要基于技能发展的顺序性。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技能的发展是有自身顺序的,相应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展开顺序的逻辑主线是技能发展的顺序而不是学科知识的顺序。在课程设计上首先要梳理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技能,然后按照从简单到复杂或工作顺序原则对技能序化,设计出技能的发展顺序以此作为课程开展的依据。按照技能顺序开发的课程具有明确的职业技能发展路径,学生进入课程体系的学习时,便登上了职业技能的发展阶梯,前面的技能是后面技能的基础,每学完一门课程就获取相应的技能,学完所有的课程就会获得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它与三段式课程相比,课程的技能目标和发展顺序均要明确得多。
  其次,职业教育教学的实施要有科学性。一方面,教师对技能形成的规律要有科学的认知。学生技能的发展是阶梯式递进的,各发展阶段表征着不同的技能水平以及相应的学习范围,教师只有对技能的形成规律和条件有必要的认知,才能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科学施教。另一方面,教师要认清学生的现有技能水平并围绕着工作任务的完成而开展教学。技能教学要依据学生技能的现有水平,并且教学的首要步骤不是介绍导论性知识而是描述工作任务,包括工作任务在工作体系中的功能、地位,工作任务完成后对产品的规格要求以及所需要的设备、材料、工具等条件。教师要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阐述相关的理论,既要使理论和实践相衔接,又要把前后的不同工作任务中的理论知识衔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起知识和工作任务的联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和讨论,在完成任务后教师要进行评价和总结。然后进入下一阶段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具有教学智慧的指导者,他要为学生的技能练习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的反思。
  (四)加强自我监控教育
  专家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能进行能动的、敏感的以及适应性的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水平的高低对主体完成任务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近几年来的研究证明,自我监控学习是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与个体的成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教育。主要的措施是:
  1.唤起学生自我监控的意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规范以及课堂的学习模式和步调,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明显的“他控”特征,因此,要使学生有自我监控能力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和辅助,使学生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动机,从而主动地尝试和参与学习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并克服学习困难。
  2.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起初自我监控教育要集中于局部的学习活动过程,如指导学生进行目标定向、方法选择以及结束阶段的效果评估,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初步的监控;而后就是把自我监控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辅助学生调整学习的方法、维持或者改变具体的学习行为,使自我监控能力不断的完善。最后,通过自我监控的反复运用使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达到自动化水平,学生能随机应变、自然而然地进行自我监控。
  3.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监控。在学生获得自我监控能力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实施自我监控。要使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自我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出相应的调节,从而提高学习的成效。学生具备自我监控能力可以提高主体意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虽然在学校教育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只是熟练程度和基本胜任工作需要,不可能达到专家技能水平。但是,通过对专家技能的特征和形成过程的探究,可使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更加理性与科学,为我们在学校教学中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参考文献
  [1]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9,P203.
  [2]朱新明.解决几何问题的思维过程[N].心理学报,1983.
  [3]Sternberg,R.J.Intelligence and Cognition An International Review,John Wiley&Sons.Ltd,1990.
  [4]梁宁建.专家和新手问题解决认知活动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7(20).
  [5]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6]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2007,(1).
  [7]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8]郭扬,王琴.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J].职教论坛,2008.1.
  [9]宋兴川,张琪,张志华.技能形成过程影响因素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