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IT神话的缔造者:印度理工学院] 印度理工学院
 

[IT神话的缔造者:印度理工学院] 印度理工学院

发布时间:2019-01-25 04:52:56 影响了:

  印度在信息技术产业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其国内高等院校注重技术研发、大力培养软件人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印度理工学院作为印度IT领域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知名高等学府,对推动印度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被称为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是印度最顶尖的工程教育与研究机构。第一所印度理工学院于1951年在印度东部的卡拉格普尔创建,后来,印度政府又在印度西部、南部、中部、北部和东北部等地分别创立了分校。目前,印度理工学院共有七所分校。印度理工学院独特的办学模式与教育特色极大地促进了自身的成长,也为印度IT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际合作的发展道路
  
  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意识到要把一个刚从殖民地独立出来的贫穷落后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理工教育。印度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着手发展本国高等技术教育。1951年8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尼赫鲁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为样板,创立了独具印度特色的理工学院。
  随后,在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帮助下,印度政府相继在印度各地建立了其它几所理工学院的分校。
  印度理工学院从建立之初到后来的快速发展,一直秉承了国际合作的传统,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变革,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印度理工学院国际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强,合作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全面化的态势。在教学科研上依靠国际支持,一方面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一方面与国际知名的IT企业合作建立高科技实验室(德里分校创建了英特尔公司的技术实验室、IBM公司的高级程序计算机设备实验室等现代化实验室),以此来大大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与科研水平;在对外交流上继续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与卡拉格普尔分校开展合作的国际机构就有英特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及欧盟等,德里分校也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摩托罗拉公司等国际组织和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扩大了印度理工学院的国际影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印度理工学院一方面通过优厚的待遇吸引国外优秀学者来校任教,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国际合作途径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校已有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全方位、多样化的国际合作为印度理工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持久的动力,使其在国内乃至世界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印度IT事业发展的“动力机”。
  
  独具创新的管理体制
  
  印度理工学院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模式办学,在管理体制上不同于印度其它大学和高等技术教育机构,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印度政府在理工学院创始之初就给予了它众多特权,早在1956年印度就通过了印度理工学院法案,把印度理工学院定为全国重点大学,赋予它自治大学的地位。随后“1961年理工学院法案”通过,其它几所新成立的印度理工学院分校也成为全国重点大学。罗克分校建立后,印度政府又出台了“2002年理工学院(修正)案”,进一步保障了印度理工学院“自治大学”体制的运行。
  各分校设有管理委员会、行政理事会、评议会及自治校友会等部门来管理学校的日常事务,行使自主权。管理委员会(Board of Governors)全面负责学校的管理和控制,主席由视学任命,任期三年。其他成员是分校校长、邦政府任命的成员、技术教育委员会任命的成员及本校教授等。评议会(The Senate)对学校的学术事务进行管理,决定学校的学术政策、批准课程以及开设课程等。印度理工学院还有强大的校友会,校友会总部设在学校本部,分会则遍布印度和全球。毕业生以各种方式回报母校,校友会正是两者之间的重要桥梁。
  
  印度理工学院的行政人员大约只占教授人数的一半,并且大部分由教授兼任。教师都能认真教学,积极进行科研,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官僚意识的萌生,保证了办学质量,提高了办学效率。
  
  实践主导的培养模式
  
  印度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目标,注重实践性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坚持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统一。在人才培养上,坚持走国际合作的道路,与一些国外知名企业共同培养人才。
  一方面,一半以上的专业课程直接在实验室进行;另一方面,学校邀请企业中各领域的专家到校讲授课程。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学生的实习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企业产品进入市场,并且学生不用再接受软件开发工作的培训。
  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应用性与针对性,密切跟踪市场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IT业动态,掌握最前沿的IT技术。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及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院的师生比为1∶6至1∶8,这让其它世界知名大学自叹弗如,如此高的师生比为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印度理工学院还非常注重培养“复合型”的软件人才。他们所培养的软件工程师不仅要懂得软件程序设计,而且对哲学、历史、艺术等学科也要有所涉猎,要具有软件设计所不可缺少的形象思维和人文知识。他们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开设沟通技巧之类的课程,举办公开演讲,让学生学会如何清楚地表达意见,这使得他们培养出的软件工程师大多都能侃侃而谈,且条理分明。同时,他们对数理能力十分重视。印度人本身就具有数学天赋,他们所招收的学生数学造诣相更高,但基于对软件工程师的素质要求,印度理工学院仍强调对学生数理能力的训练。
  
  誉满全球的毕业生
  
  
  提起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世界高科技企业及高校研究院向来对他们充满赞誉。各跨国公司每年都会进校招揽人才,在很短时间内毕业生便被争抢一空。难怪美国《商业周刊》曾称该校的毕业生是“印度史上最热门的出口产品”。
  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生的“热销”与其严格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分不开的。学院的入学门槛很高,每年的录取率大约为3%-4%。即使被录取成为IIT学生之后仍要经过层层磨炼,符合要求方可毕业,高于20%的淘汰率保证了其毕业生的质量。自20世纪70年代起,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便大量涌入美国,活跃在美国信息产业与金融部门。全球“技术领域”投资之王、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 Inc.)创始人维诺德・科斯拉曾就读于德里分校;数据库美国商业讯息公司(American Business Information)创办人古普塔是卡拉格普尔分校的毕业生;互联网浏览器(Junglee com.)的四名创办人哈里纳拉仁、马塔尔、拉贾拉曼与古普塔都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印度理工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IT界的技术精英,为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迅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开放执着的国际合作,独具创新的管理体制,实践主导的培养模式与严格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印度理工学院成为“印度IT神话”的缔造者。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