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浅谈初中生物的愉快教育]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浅谈初中生物的愉快教育]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发布时间:2019-01-26 04:15:49 影响了:

  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能拥有发展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为了把他制造成一个个特别的容器。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人们在不断地摸索,探讨和总结着。近十多年来我国提倡“愉快教育”,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历程,我们对“愉快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一、对愉快教育的认识
  愉快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愉快发展,是能在发展中求愉快同时在愉快中得以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定强度的正面情绪有助于增强个体进行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个体对外来信息的处理能力。同时认识活动若得以有效的进行,既满足了受教育者的需要,又能引发愉快的情绪。因此“愉快教育”强调以愉快为核心的各种积极的情感与认识的相互促进,从而形成情感与认识间的相互影响的良性过程,进而达到优化教育的目的。
  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愉快教育
  课堂教学是进行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式,生物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同学们能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1.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的兴趣并不是统一的。有的学生对生物科并无兴趣,但却有其他方面的(如文学艺术)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的知识,结合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将这些兴趣爱好进行迁移,让各学科的特长生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使学生的个性与才智勃然而发。如应用语文诗词、名句等等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旧知识或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到生物学概念学习中,可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同时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虽费时不多,收效却是明显,比如,在讲营养生殖及意义时,可引用学生都能背诵的白居易的《草》用“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诗句解释根能进行营养生殖并能保持亲本性状。又如,讲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时,可引用鲁迅先生所说的一句名言“牛吃进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来讲解,并附图解为:草的蛋白质→草的氨基酸→牛的氨基酸→牛的蛋白质(如牛奶)。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地掌握同化作用――即把外界的物质转变为自身的物质并储存能量等等。
  2.精心设计引言
  由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常随着兴趣走,一节课的前几分钟往往是成败的关键。一段精彩的开场清新明快,教师用亲切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可以把学生从山之麓引到海之畔,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都被吸引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上,激发其遨游学海的情绪。笔者从事多年的生物教学,每一堂课的导入都要精心设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感到学习的愉快性。例如在教学《种子的成分》时,设计了如下导言:“种子虽然小,作用真奇妙。小小的种子,有的能长成参天大树,有的能长成嫩绿的草坪。正是有了这小小的种子,才有了‘风吹稻花香两岸’的丰收景色;正是有了这小小的种子,人类才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才得以生存繁衍。那么种子里到底有哪些营养成分呢?”
  3.营造乐学氛围
  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相互交流,信息互动的一个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当地运用形象的比喻,可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在这种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教与学双方将会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度过四十五分钟,学习效果将大大提高。在讲《血液的成分》的内容时,将红细胞比喻为人体的“红色运输队”,将白细胞比喻为“白色斗士”,将血小板比喻为“管道巡逻兵”,发炎现象比喻为“自卫反击战”等等。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时,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生活得以改善。与此同时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却越来越恶劣:温室效应、酸雨、水土流失、山洪暴发、资源匮乏、能源危机、人口爆炸和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问题日益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人类文明进步的恶梦。那么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和大自然相处呢?在文明未发展到工业大生产之前的自然环境又是如何的呢?在此时我们可以适时的引入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此时我们引导学生想象:江南水乡的清晨,日出时江边盛开的花朵,在朝阳的辉映下比火还要红艳。春天里,青绿的江水倒映着蓝天。江边的各种动物在尽情的嬉戏、玩耍,不时的传来鸟的鸣叫、风的呼唤、细雨的倾诉……多么令人向往的江南水乡美景。这是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污染,没有人类的掠夺和破坏下的生物和自然的和谐之美。当我们的学生发出由衷的感叹时,自然而然的会将身边的环境与之相比较,心底更加明了环境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也更想将我们的环境保护的更好了。
  实践证明,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如能恰当好处地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便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利于我们教学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4.做到学以致用
  在生物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有一种困惑:我学生物的知识干什么?学了它在生活上用得着吗?对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选用在日常生活中流传较广的谚语来教育学生。例如,讲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之后我们可以提一小问题:“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1)大树底下的树荫由于没有阳光的照射,加上植物的蒸腾作用要吸收热量,故而树下温度较低,湿度较大;(2)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故而树下空气新鲜;(3)树叶有阻滞吸附尘埃的作用,能过滤空气,故而树下的空气较为清洁……所以大树底下好乘凉。又如“红花还需绿叶衬”――花的生长需要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秋风扫落叶”――落叶是温带地区的阔叶树在低温少雨季节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准备安全过冬的一种适应现象。通过分析,学生感受到了生物知识学有所用,就会对所学知识更有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所看到的现象,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
  5.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一节生物课在许多时候并不是光说就行的,可能我们说得天花乱坠,学生却仍是云山雾海不明所以。“说”是必要手段,有时也得“练一练”。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发达的资讯和技术来达到“练”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搜集好有关的生态系统资料,在介绍的过程中展示海洋、森林、湿地、农田、草原……生态系统,让同学们看到大自然美的一面,多么的赏心悦目。如此动静结合将从视和听上对学生产生双重刺激,对我们的教学效果也有事半功倍之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握住“愉快教育”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宗旨,是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并藉此来调控学生的发展方向。“愉快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趣味而去创造各种情境,而是要根椐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选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开展教学活动服务。如果没有有效地协调好其中的关系则容易偏离愉快教育的目的,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陈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