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4:30 影响了:

  新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的探究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要求教师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力求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倡导学生当好主体、教师当好主导。以下谈谈本人对新课程新课改的一些体会,作为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一、建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开放性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包括问题情境的开放、探究过程的开放和探究结果的开放。这就要求通过化学实验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样,要增强对化学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的开放性,让学生既能在课本内发现探究性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也能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化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活是结合化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大课堂,当学生学会用化学视角观察实际生活问题时。探究兴趣才能持久、深入,探究空间才能更广阔,探究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1.引导开放性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化学“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中,以往都是教师按照原理、药品、装置、收集、验证、验满,教师演示步骤、重点介绍,难点突破,学生照着学,亦步亦趋,完全被动地跟着,没有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将失去培养智力、兴趣、能力的机会和过程,失去科学探究的机会和过程,失去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的机会和过程,失去学习知识与学习乐趣有机结合的过程。为此,我抛砖引玉地启发学生:“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氯气、二氧化碳、氯气的基础上,请设计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方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2.把握实验内容的开放程度
  我们的学生是中学生,实验经验、技能有限,实验探究的能力,课堂探究活动的时间也有限,不可能让学生把所有感兴趣的、想知道的内容都进行探究。因此,需要把握实验内容的开放程度,要有重点、有选择、有典型、有代表,教师要加以引导。如: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根据反应物的性质、状态和反应条件等来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收集气体时。应根据气体的性质以及对所收集的气体的要求等来选择适当的收集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合理有效地进行探究实验。
  
  3.促进实验过程和方法的开放性
  探究性是科学实验的最本质的特征,而实验过程和方法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有着关键的地位和重要性。根据学生的探究实验设计。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可行性后,把实验仪器和药品像超市一样上架。展示、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取用。这时,发现学生有很大的潜能,活跃的思维,异想天开的想法。有时也故意让学生犯点小错误,让他们尝尝失败的滋味,学会分析失败的原因,学会比较出现的多种现象,及时的纠正、引导、点评,让学生走出误区,提高认识水平。
  
  4.实验成果的开放性评价
  由于实验问题、内容、过程和方法的开放,必然有多种结果。教师不仅要公证、客观、科学的给予评价。同时应组织学生之间评价交流,促进实验教学开放性模式程度的提高,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和提高的平台,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一定的强度、高度和广度,让知识得以加深、巩固、扩展,活跃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参与评价,使他们学会对探究实验过程、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和体验,这也是现代教学评价的重要发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心态、接受程度、参与程度及学习效果体现。这些开放性的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二、践行“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
  
  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式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多样、主动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体验科学过程、培养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是其他学习方式(如传统的讲授式、验证式)无法超越的,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佳径。学习与探究是相互促进的,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突出并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出发点,践行“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长期以来金属《钠》的教学,主要以教师演示,学生听、看、记为主。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思维等能力。为了改变--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老习惯为主动参与并积极构建新知识的新模式。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动手的欲望。每一位学生做了还想做。看了还想看,问了还想问,下课还余兴未尽,追问:下节化学课还做实验吗?
  学生的兴趣仅仅是被强烈的、新奇的现象所激起,是表面的、感官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科学探究。从表面的引导到深入科学的认识过程。在课前准备时,教师抛砖引玉:关于金属钠你想知道什么?你想做什么实验?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金属钠有哪些性质?会与水反应吗?可以燃烧吗?还可以跟哪些物质反应?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取金属钠,用刀切(在教师指导下切成绿豆大小),并滴几滴无色酚酞:钠与水反应:钠与氯气反应;钠与硫反应(钠、硫要适量)。
  观察与分析:钠可用刀切,说明钠很软,硬度小;表面由光亮变暗,说明钠是易被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有黄色火焰、淡黄色固体产生;将钠投入水中,浮在水面上,剧烈游动,很快就消失,溶液变红,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且与水反应剧烈,反应后溶液呈碱性,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生成水;与氯气反应,看到白烟,产生白色固体:钠和硫之间进行直接化合甚至爆炸。讨论与结论:钠硬度小、密度比水小、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钠。
  小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由于很活泼,因而在自然界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从原子结构上看,钠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分别为2、8、1,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易失去,表现出较强的金属性。这样,课内的重点难点都己突破,其余内容就迎刃而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掌握用途及其它知识点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是主体,是知识与技能主动建构、探究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的科学方法、兴趣、态度、价值观念都得到了协调发展。正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
  实验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质疑、思考、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在参与、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发展思维。
  
  三、尝试渗透STS教育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
  
  STS是(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的缩写)科学――技术――社会交叉学科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理解和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化学STS教育的目标是;学生能从根本上认识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的观念,获得开展STS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使学生在信息搜集、鉴别、解决具有STS意义的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能够进行STS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学会SIS教学情景的创设和STS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具体实施。
  如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教学中。本人除了让学生参与用温度计测量“铝与盐酸溶液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前后温度变化”的边讲边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以化学反应中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源的来源之一,尤其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为出发点,由此说明研究化学能量变化的重要性。同时,根据实验教学内容,还有机地尝试渗透STS教育,安排了大量图片、图表、数据,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调查式”活动,在课前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家庭、本校食堂及福州市所用燃料的调查,从能量的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燃烧效率的角度开始,研究家庭、学校燃料的种类(如:煤、煤的汽化、液化),研究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实现节能减排。把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了解煤的充分利用(充分燃烧、减少污染),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心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煤中s、N的氧化物的产生和排放,了解煤的综合利用,新技术的开发,建立现代化学社会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辩证、全面的看问题的科学方法。能源的利用表明人类的进步,鼓励学生了解风能、太阳能、氢能、地热等利用的发展水平,化学科学技术成果的开发应用,化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拓宽了化学与社会教育的视野。类似课题还有:“合成氨的发展前景”、“硅酸盐材料与社会”、“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海水的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的最重要素质就是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责任感。
  
  四、体验与建议
  
  通过动手、动脑的体验式、参与式、开放式的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增多,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获得知识的印象更深刻,更具体,表明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应用,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扶着走到放开走,由模仿到独立、逐步到自主性的增强实施过程。
  随着“开放式”、“探究式”、“STS”教学实践的深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作为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建构课程理念下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自主、宽松、发展的学习情境。
  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搜集各种新的科技资料,处理和传播新的信息,拓展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教育的新发展。
  第三,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搭建交流、讨论的平台,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情趣,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倾听,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掌握鼓励性评价的技巧,掌握引导的技巧,善于观察,善于启发,善于总结,善于集中体现集体的智慧,还要加强课前的师生的交流和课后的反馈,注意教学活动的时效性和连续性。
  第四,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持续的发展和升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