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也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能力的策略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也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能力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9-02-04 03:41:53 影响了: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过程。教,是教给学生学习能力;学,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思索,在思索中掌握知识,又在掌握知识中发展思维。因此,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得到发展。下面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能力谈几点基本的想法。
  一、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心理倾向
  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我们可采取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主动参与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1、注重和发挥“两主”
  “两主”即“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是现代教育论基本观点之一。怎样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现代教育论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决策,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以为应还学生以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等。让学生自由挑一节练习朗读,选一段小组讨论研究;让学生选用不同的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挑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习,同桌或小组讨论等)思考问题;让学生给自己或同学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这样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人意识和主见意识,激起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具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想到的问题。这样教师适时、巧妙的指导使学生有了兴趣,就能继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2、激发和创设“两境”
  “两境”即“学习环境”和“学习心境”。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学习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这充分说明“学习环境”和“学习心境”的重要性。一些心理学家的教学实验研究证明:在小学时期,那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形象生动的、带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实物演示、表演体会、语言描绘或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的情景,建立友好的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唤起学生良好的学习心境。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境,还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听一段轻柔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唱一首歌;让学生听个笑话等,都会缓解课前的紧张情绪,从而,让学生以轻柔、平和的学习心境进入课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面向全体,注意个体,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船过三峡》一课,可以把整个教学设计分为试学――导学――运用三个过程,由整体感知三峡风光入手,然后理出课文重点第2―5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通过读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读中自悟)、想想(展开想象,三峡的山还有哪些模样)、谈谈(看录像说说自由感受)、画画(用简笔画体现三峡山的奇)、演演(当导游,把所学知识外化为自己的语言)等活动。这样,给了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使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但使学生领会了作者瑰丽的文笔,感受了三峡的风景美,同时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还须注意体现“三全”。
  1、全员参与。以往“少数优生‘包打天下’,多数学生一旁陪读的局面”应该改变,教师必须树立全员意识,在课堂教学控制上扩大参与对象,达到“全员参与”的要求。
  2、全程参与。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应当深入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如:让学生上讲台分析字形,教读生字;让学生讲析课文中一些感兴趣的语段;让学生总结或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板书设计;让学生合伙上台分角色表演课文;让学生设计作业和训练……从而使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实现全程参与。
  3、全面参与。“全面”指参与手段的全面。实践证明,学生参与手段越多越全面,参与的兴趣就越高,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就越大,参与的效果也就越好。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这些参与手段之外,我们可以将唱、画、演、实验、演示等有机地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参与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效度。
  三、指导学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能力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提高能力,主动取得发展,才能当好真正的学习主体。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如教《将相和》一课,教师就可采用下列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从题目入手,根据“预习”的提示,理清课文内容。让学生指出题目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说一说两人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将相和》一文的重点部分是三个小故事,难点是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大局、识大体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及两人共同的爱国思想。学习中,可让学生抓住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理解两人关键时刻的不同表现,领会两人不同的特点。(3)质疑问难。“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有疑问,才能有思考。(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有感情的朗读能使自己“披文入情”,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并能使自己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不可言传”的词语,学到作者规范的、优美的书面语言。
  此外,教师应在训练学生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学法,主动把握理解的契机。当学生掌握了方法,就能进一步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