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加强课代表建设提升学科教学管理层次_管理层次
 

加强课代表建设提升学科教学管理层次_管理层次

发布时间:2019-02-04 03:59:44 影响了:

  课代表的作用不可忽视,许多教师都深有同感。一个优秀的课代表不仅是教师的好助手,也是全班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粘合剂”和“助推器”;反之,课代表选不好、用不好,不仅教师的教学重担无法分忧,而且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交流就会受阻,学科教学就难以高效地进行组织和推进。然而,班级现实学科教学管理当中,课代表的选用常常处于这样的盲区:班主任在学年初根据学生的成绩状况,通常确定该学科成绩拔尖的学生做课代表;任课教师一般从尊崇班主任意见出发,往往都是顺水推舟,就是有理想的人选,常常也碍于情面,不发表意见。这样由班主任一言堂强推出来的课代表,有可能并不是学生自愿的,有可能是许多同学一时难以接纳的,也有可能就是“高分低能”,其组织、引领作用将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学科教学的质量难以提升,班级良好的学风也难以形成。加之,当前各级教育部门都纷纷出台了规范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定,教师有效教学时间明显减少,学生自主研学的时空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而此时如果没有课代表的号召力、感染力,学科的教学质量将会明显滑坡,班级教学管理也将会陷入低水平徘徊的尴尬境地。
  一、 选择课代表
  课代表的选择与确定工作尤为重要,切莫草率从事,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1.做好双向选择
  双向选择是确定课代表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既要尊重师生的认可度,又要考虑相应学生当课代表的意愿。要将师生认可度高、个人意愿较为强烈的学生选出来,担任课代表。这样的学生,工作热情高,组织能力、号召能力较强,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起到积极有益的协调推动作用。相反,如果将缺乏工作热情的学生选为课代表,往往不但不能起到教学助手的作用,甚至会给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果没有多数学生的认同,这样的课代表往往也难以在学生中开展学习的组织与促进工作。
  2.注重特质互补
  实践证明,师生的特质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个性鲜明、性格外向的人的学习思维往往活跃迅疾,但可能不够缜密系统;个性含蓄、性情内敛的人的学习思维往往细致周密,但可能缺乏创新和灵感。学生的学习特质、教师的教学特质存在差异,一个班集体的学习特质也存在一定的倾向。如果做到集体学习特质与课代表的学习特质的互补,或者教师的教学特质与课代表的特质的互补,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降低学习特质的消极影响,则会显著提升学科的教学效益,促进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 明确课代表
  传统的课代表的任命往往是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在班级宣读而已,甚至有的教师在课外与对应的学生单独面对面,就确定了课代表,而班级的学生甚至全然不知。这样确定课代表可谓“名不正,言不顺”,就职学生的荣誉感不强,工作的动力往往严重不足,班级学生认同度与配合度往往也不够。因而,明确课代表应当在班级的集体正式场合隆重进行。例如,可以用专门的班会来举行课代表的任命仪式。开始可以由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介绍双向选择和综合考虑后确定的课代表的背景,然后给课代表颁发聘书,再由课代表发表任职演说,最后听听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这样的任命仪式既隆重,又极具实效。它不但可以显著增强课代表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且加强了教师、课代表与班级学生之间的三维沟通,便于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三、 推进课代表的工作
  选择和明确课代表是加强课代表建设的基础,要充分有效地发挥课代表的组织和引领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1.组建以课代表和学习小组组长为核心的学科学习领导小组
  班级授课制的明显弱点是对学生个别化教学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小班化教学还只是在部分地区和学校搞试点,多数学校的班额往往在40人以上。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显示,一个基层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人数往往不超过15人。而课代表正是学科教师教学管理的有益补充,但是仅有课代表协助进行学科教学管理还是捉襟见肘。因此,需要建立以课代表和学习小组组长为核心的学科学习领导小组。采取学习小组组内互助合作制、组间有序竞争制和课代表的垂直管理制“三制结合”,齐心合力,共同提升学科教学效益。
  2.课堂引领学习,课外组织学习
  课代表的作用不仅仅是收发作业,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在学科学习方面的组织和引领作用。要培养课代表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通过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互动研讨,带动一大批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投入、积极参与,这样,课堂教学效益会显著提高,课堂生态也会变得生动、灵活。课堂学习是主阵地,但是课后知识的巩固、疑难的解决、整体的推进也是学习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在目前规范办学的大背景下,再也不允许学科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集体教学或辅导。因此,充分发挥课代表的组织作用,带领组织各学习小组进行自主、互助学习是较为有效的课外学习途径。
  3.做好沟通服务,增强课代表的感召力
  课代表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就必须引导其做好上下的沟通服务。教师首先要主动与课代表沟通,畅通交流的渠道,然后要启发课代表养成主动与教师沟通的习惯,了解教师的教学策略,给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教师的参谋;教师还要引导课代表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对学科教学的意见,主动帮助同学解难答疑,积极深入班级学生,主动服务班级学生。这样定能增强课代表的组织与领导的感召力。
  4.定期进行总结评价,推进课代表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阶段性的总结评价交流会是加强课代表工作的关键环节。每次总结评价可以先让课代表进行阶段工作小结,自评总结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再请同学代表做出评价和建议。刚开始可以一周举行一次总结评价交流会,随着课代表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可以两周或一月举行一次交流会,以此来不断改进和加强课代表的工作。
  新时期,教师更应当重视课代表的作用。工作中,更应当着力改进并加强课代表的工作,为学科的教学发展树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郭振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