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如何评价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策略
 

如何评价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0:22 影响了: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狭隘地教给人以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不是程式化的、固定的知识传授过程,也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教学或专业能力实践的过程,而是一种培育公民的实践。思想政治课应该坚持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切实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公民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首要目标,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公民意识教育资源,通过精心设计情境和实践活动,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公民意识生成的天然肥沃土壤。
  一、明确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让学生既赢得分数更赢得成长
  思想政治课不能单纯讲授知识,应当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认识和正确价值取向的教育,这就是说,要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有所领悟或提高。老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分数。分数只是我们教学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而已,而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
  英国学者克里斯・沃特金斯在对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的100多个课堂研究进行了综合评估后得出结论说,当教师和学校更加关注帮助学生学习,而非促使他们获得某个考试分数时,学生不仅考试分数会提高,他们的态度与行为也都会改善,且更有可能成为具有学习策略的独立思考者。具有“成绩取向”而没有“学习取向”的学生,更容易表现出无助感,较少使用策略性思维,更多关注分数的反馈。而且,他们更可能执著于无效的策略。沃特金斯说:“当教师被要求提高学生成绩的时候,他们讲得更多,评判更多,控制更多。”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情况成为很经常、很正常的现象。
  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理论性,而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决定了政治课堂上教师要将教材语言变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吸引学生兴趣的生动教学语言;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让政治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如果教师被分数蒙蔽了眼睛,备课的过程常常就简单化为整理教材知识体系中的考点,面对每个知识点,不是去运用最丰富的资源挖掘知识本身的活力,而是分析考试命题的角度,命题的方式;心忧考分的教师越来越多地向学生单方面讲授,给学生做大量针对考试的练习,而不是通过开放性问题跟学生对话,引发更加深入的学习。
  作为教师,应该把目光从堆积如山的作业堆里钻出来,把视线从学生考试分数的成绩单上跳出去,站在足够的高度,牢牢把握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习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既赢得分数更赢得成长。
  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找到公民意识教育的着力点
  《课程标准》在各个模块都不约而同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提出了具体的公民意识培养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增强法律意识;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养学生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可见,思想政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公民意识教育资源,教师应立足课本,仔细研究教材内容与公民意识的对接与结合之处,挖掘出鲜活的公民意识培养的教育素材。
  如在“正确对待金钱”的教学时,要求学生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理解金钱的来源应该合法,金钱不是人生价值的全部,要尽可能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又如“公司的经营”的教学,特别是诚信经营,可从正反角度挖掘教材,补充公司诚信经营的成功典范。这样学生能比较自然地体会到,市场主体应该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从而增强责任意识。再如“税收及其种类”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再如:《政治生活》中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的一致性;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国家和国际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学生放眼世界风云,紧扣时代脉搏,开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界;有助于学生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关心国家大事,并自觉地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学生增强公民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感悟中强化公民意识
  西方教育学者加涅・布里格斯认为:“教学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为有效达成公民意识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行为方式,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资源等因素的优化组合。
  首先,精心研究课标教材,创设仿真情境。精心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充分利用网络进行选材,比如生动的图片、漫画,恰当的视频资料,甚至包括各种小故事、小文章,选出学生感兴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材料,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仿真情境,刺激学生从情境中挖掘和探究,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感悟公民意识。
  例如:“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的教学中,可由学生出演市长角色,发表施政纲领,谈谈如何造福于民;同时,由学生出演公民角色,谈谈如何参与政治生活,监督政府职权。“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这一课,可以设计小演讲“假如我是候选人”、“我这一票投给谁”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又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国家》,这首歌是由成龙、刘媛媛等倾情演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献礼歌曲。引导学生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分析国与家、国与世界的关系,这首歌词情感的表达充分直白,作者反复阐释了“国”与“家”的概念和关系,国是家的支撑力量,家是国的组成元素。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属于我们的,更是世界的,她正矗立在天地之间,让世界瞩目感慨。让我们对“家”、“国”产生一种渴望,渴望怎样去付出,如何更深刻地去爱国爱家爱世界。
  再如:教师设计“如果你是服装企业的厂长或经理,将采用哪些经营战略占领市场?”“村委会或居委会的工作你了解多少?你将为创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作出哪些贡献?”“我国的文化市场应该如何规范?”“人性是自私的吗?”等实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知识得到丰富与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同时形成和提升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其次,直面问题,智慧解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然要体现国家的意志,现实与教科书上的差距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政治教师和教科书都是“假”“大”“空”的感觉,对此教师既不能回避问题也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直面社会生活中学生关注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作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特点,并通过辩证分析、比较、判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例如,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中,存在贿选、拉选票等违法违纪行为;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人们经常会感到一人独裁,村务不公开,财务不公开,特别是当前农村的城镇建设中,违法买卖土地,百姓利益得不到保障等现实问题。有些学生根据身边存在的问题就对我们的政治制度产生怀疑,甚至有抵触情绪。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正确地分析问题的方法,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全面准确地把握我国的政治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让学生多进行一些比较,学会运用比较方法和辩证分析的方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还要看事情的主流,学会历史分析,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既要全面又要抓主要的方向,既要看到现在新出现的问题,又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还要结合国际社会的大环境综合分析。平时点滴积累科学的分析方法,会逐渐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树立信心,并能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完善的实践中去。
  最后,对学生进行包容性评价,隐性培育平等、民主、和谐的现代公民品格。传统的学习评价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并且简单地以分数来呈现,进而以分数对学生进行排队、给学生贴标签。而现实的情况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是有差异的,拥有博爱之心的老师应当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财富、一种资源去对待、去研究、去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智慧就在于如何利用差异。老师有针对性地用心评价,不仅体现了真正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学会尊重和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生成平等、民主、和谐的现代公民品格。
  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给学生撰写具有激励性的评语,因为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由于某些原因,他们的学习存在各种困难,因此,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对此,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其学习态度,能及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量。即使他们的作业是“复制”或“剪贴”而来,我们也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对其完全否定。我们应该注重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用赏识的眼光去评阅他们的作业,从中寻找思想的闪光点。批改时要适度使用人文性评语去激励他们,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来拥有再弥补、再发展的空间,体验自己劳动的乐趣与成功。
  有这样一位女生,她平时上课心不在焉,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作业却完成得很棒:不仅答题规范完整,而且书写公正,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每次批改她的作业时,教师都毫不犹豫地找出“亮点”,用笔标示出来,再进行综合评价,如:“批改你的作业是沐浴春风般的享受,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答案组织完美,望继续努力!”“批阅你的作业让我好似在欣赏一道靓丽的风景,老师的疲惫和对于你们的焦虑在这一刻消散。加油!”“要是同学们都能像你这样把作业完成到不让老师费心的程度就好了,你真是老师的贴心朋友――带给我一顿视觉盛宴!”等。在连续几次作业批改后她终于忍不住找到教师,很羞愧地说:“老师,我以后真的要自己做作业,你的那些话让我受之有愧。其实我每次的作业都是抄的,根本不是我自己做的。所以我决定以后认真学习,认真听课。老师你能帮我吗?”
  作为老师,听到这番话后真的很欣慰!教育要的不正是如此效果吗: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我们努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走进学生的心灵,从内心深处认可、欣赏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把作业当作是与教师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的心灵在教师及时而适度的激励和赏识中得到舒展,相信他们就能感受到许多学习的乐趣。乐趣引发兴趣,兴趣产生动力,动力铸就成功,成就增强自信心,信心带来更大的成功,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拓展教育渠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公民素养。
  如:“依法纳税”的教学,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可由学生先进行社会调查,然后在课堂上公布调查的结果,增强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提高经济活动的参与能力。
  又如:“民主管理”的教学,可先采取让学生课前进行社区(在农村以村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民主管理形式及民主管理发展的现状,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有足够的底气发言。比如,教学中可创设如下的情境:“居委会一周(一月)大事记”、“我(家人)参与民主管理的体会”、“小区民主管理现状调查”、“你对社区民主管理的现状满意吗?”等。在情境探索中教师作为导航者负有掌舵指引方向的责任,对民主管理的具体形式和发展现状及其可能出现的与课本内容的脱节现象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引导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再如:一位教师结合“忠孝雅诚”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指导全班学生合力创作了一首现代诗《90后,中国的脊梁》,生动地反映了21世纪高中生心中的志向和理想,增强了同学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还可以利用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参与学校的管理等来培养公民的团结协作精神、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参与社会生活,如开展社区服务、举行募捐活动、宣传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等,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 肖强,马云鹏.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以思想政治课为例.教育科学,2009(1).
  [2] 高国希.共建和谐呼唤自觉的公民意识.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7(1).
  (责任编辑关燕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