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0:37 影响了:

  点评:   这一课讲得有特点,没有像一般课堂上那样在文本的文句上辨析,而是从思想境界上拓展。这样的讲法,本来是很冒险的,最大的险处就是散漫,然而文勇将之集中在孔夫子的一个铭言中。这样,在思想境界上放得开,在课堂思维上又收得拢,这就叫做开合自如。这首先得力于文勇的学识;其次,也得力于他成功地激起学生的想象。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敢于把这么丰富的思想,放在本来毫不相干的故事中,他的工夫全在不着痕迹地串连,这种串连,得力于思想脉络的单纯,说得形象一点,就是金线穿珍珠。有了这样雄厚的思想背景,进入文本,把握其基本观念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关于义,关于气节,关于为了承诺而献身的精神,就显得不是意气用事了。文勇,真是有勇气的,他摆脱了目前课堂上不断提问的流行模式,坚定地以讲授为主,从容地在逻辑上,作系统展开。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讲授方式也激起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形成了货真价实的平等对话。
  这样的交流,不但是平等的,而且是有深度的,而深度恰恰是对话的生命所系,这种境界正是许多教师心向往之的。许多失败的对话,之所以没有生命,就是因为没有深度。要达到这种深度,除了在学养上长期下苦工夫以外,我想没有什么捷径!
  
  时间:2009年10月
  地点:华中师大一附中报告厅
  
  师:上课!
  生(齐):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荆轲刺秦王》我们已经“刺”了几节课了,今天我们要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任务,这个任务比平时要重,就是课后还要大家写论文。今天要讨论的核心话题:勇士的气节与荆轲形象的文化内涵。
  好,记下来,这是我们研究的题目,也是要大家写作文的题目。
  师:先给大家介绍一点别的,文老师讲课喜欢撒野啊,讲另外一个勇士的故事,也许大家很感兴趣。这个勇士叫豫让,他是晋国人,曾经做过范氏及中行氏的门客,遭到冷遇。后来到了一个小诸侯王智伯那里去做门客,智伯特别尊崇他,把他当知音,后来智伯跟赵襄子发生了生死矛盾,智伯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给灭掉了。而且灭得很残酷,赵把智伯的头盖骨做成了酒杯,赵襄子请朋友喝酒时,就经常把这个酒杯拿出来跟大家敬酒,“你看看,智伯跟我作对的好处啊。”(多媒体显示)
  智伯被灭了以后,豫让就对自己说,要为智伯报仇,他讲出了两句经典的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大家熟悉,他说:“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多媒体显示)大家把这句话记下来。
  “吾魂魄不愧矣”,即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灵魂才会感到安宁。不管干什么事情,豫让说自己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一定要为智伯而死,因为他最了解“我”,最尊重“我”。于是豫让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过刑罚的人,因为只有受过刑罚的人才能进入赵襄子的厕所,为他扫厕所,豫让就藏在厕所里面。由于赵襄子这个人很精明,他知道自己在乱世结仇很多,连上厕所都带着两个警卫,豫让隐藏在厕所底下,被他的两个警卫发现了,把他捉出来了。捉出来后,赵襄子把情况问清楚了,豫让说:“我是为智伯报仇的,目的就是刺杀你。”这个赵襄子说:“了不起啊!义士,你是个义士,我很敬佩你啊,但是,刺杀我,你是妄想,你是刺杀不了我的!”
  于是赵襄子就把豫让放了。被放了之后,豫让又想了一个办法,先是把自己用一种油漆,就是树上的那种油漆啊,很厉害的那一种,把皮肤全部搞成赖疮疤的那种样子,连他老婆都认不得,就是我们现在称作的整容手术,把脸的皮换掉,然后“吞炭为哑”,吞木炭把声音弄哑,就是讲话也不像一个正常人了,这样再潜伏在赵襄子出入的一个桥底下,不知道是上帝安排的呢,还是什么原因,赵襄子还没有走到桥上时,他的马已经有感觉,受了惊,跳起来了,赵襄子也敏感起来,心想绝对是豫让又来刺杀“我”的。于是派他的武士一搜查,果然就是豫让。搜查出来以后呢,豫让讲了这么一段经典的话:“你知道我要刺杀你的嘛,很明白嘛,但是我们要讲清楚啊,‘明主不掩人之美’,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王的话,就不要掩盖我的美德,‘而忠诚有死名之义’,我也有为我的主人去死的义务,我是一定要刺杀你的,直到我的生命结束为止,很清楚!”这样,赵襄子就允许他提一个条件,因为这一次豫让刺杀计划又没有成功,照样被捉住了,那就没有办法了。赵襄子说:“我第一次放了你已经算够仁义的了,这次你又刺杀我了,那我再也没办法了,不能再放你了。”于是豫让提了一个条件,什么条件呢?“为了让我完成使命,请你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我用剑刺三剑,表示我完成任务了,我再死,便死而无憾。”
  赵襄子这个人很有风度,“我这件衣服虽然是名牌,给你刺了算了。”豫让庄严地表演了一个舞蹈,一个仪式,向赵襄子的衣服发起了冲击,击了三剑,然后自刎而死。古书上这样写道:“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连赵襄子手下的人,都为他流泪,大家知道一个英雄,死得连你的敌人都对你产生敬畏,这就是了不起的英雄!
  师:我们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将军张自忠战死在沙场,据说日本鬼子全体向他的尸体敬礼,让你的敌人都敬畏你,这是什么力量啊?
  生:(思考,低声讨论)
  师:大点声音回答,精神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是不是?
  现在我们要探讨,他们付出鲜血和生命所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是我们今天的房子和车子吗?他们如此的勇敢,他们的力量来自哪里呢?把这两个问题记下来,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也是文老师回答不清楚的问题,更是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回答的问题,这是人生的根本问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黑板上的空有限,文老师还有一句话要写但是没有写的,就是中国古代的这些勇士,这些剑侠,他们是一道亮光,他们用带血的头颅,照亮并温暖了中国的历史。今天我们挖掘民族文化里经典的精神财富显得尤为紧迫,因为在一个衰退堕落的时代、一个人们已经没有任何精神信仰的时代,拯救社会的良方,也许就藏在这些经典里面。
  师:好,现在请大家看课文,荆轲出发之前,就已经牺牲掉两个人,这是大家清楚的。燕太子丹最初跟他的老师鞠武商量,说:“大军压境,秦军要消灭我们,怎么办呢?”这个鞠武呀,他批评太子丹:“你不应该把樊於期将军搞到这里,应该把他流放到匈奴那边去,留在这里是一个巨大的祸害呀,秦王因为憎恨樊於期,而现在……”
  但是太子丹这个人很仁义,比较讲义气,还是把樊於期留下来了,于是鞠武就向太子丹推荐了另外一个勇士,叫做田光,田光说:“我老了,不行了,我去刺杀秦王,这个任务我完成不了了。”田光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但是,按照古人之间的不成文的规矩,身为国家谋士,这种国家机密是绝对不能泄露的,一旦泄露了机密这个国家不就完了吗?所以田光非常坚定地自杀了,把这个计谋献出来之后,他就主动地自杀了,为什么?一是激励燕太子丹,在国家为难之时,在没有别的办法之时,也许用一个偶然的非常的手段会改变历史的进程,而历史往往正好是这样,有这种成功的可能性,所以他就自杀了。
  第二个就是我们课本上写到的――樊於期将军。荆轲跟他商量:“现在有一个计谋啊,不过对你很残酷,要提你的脑袋。这个樊於期将军什么态度啊?课本上有一句话叫……?
  生(齐):“日夜切齿拊心也。”
  师:“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要我的脑袋,没问题,给你!!
  师:大家看到没有?到这里已经死了两个人,而在荆轲出发之前又爆发了一场争论,是不是?大家来看一下课文,我们一起把这段课文读一遍,“顷之未发”预备齐。
  生(齐):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白:“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师:很好!这里有一个问题,荆轲为什么要跟太子丹吵架呢?而且是发怒,真正的发怒。大家想一下这个问题,荆轲出发之前与燕太子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你能看出这其中荆轲的气节与人格吗?
  如果是一个交易的话,这个时候应该讲的是价钱啊,“我”现在还需要什么条件啊?燕太子丹作为国王应该尽快满足啊,否则“我不去了,你再找别人吧。”。
  但是荆轲说,既然你发烦了,去吧!“怒叱太子”,荆轲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请个同学起来说说。
  (郑一鸣同学举手了)
  师:好,你说一说。
  生(郑一鸣):我觉得荆轲想要表达的就是他刺杀秦王不复返的决心,因为太子丹对他去刺杀秦王这件事“迟之”,以为他迟迟不动身,怀疑他有“改悔”,荆轲就非常愤怒地喝叱太子丹说:“我今天去了是一去不复返的。”表达的是承诺过的事情就要不死不方休。
  师:承诺的东西就要兑现,是不是?你刚才讲的,表明自己的决心,荆轲有没有决心去刺杀秦王啊?
  生:有。
  师:有的,但是主要不是决心,第二点郑一鸣讲得很好,承诺过的东西是一定要兑现的。大家请把这句话记下来。荆轲这个时候完全是为了承诺和诺言在战斗,为了表达自己的人格来战斗(多媒体显示)。
  “你不是怀疑我吗?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受到别人的怀疑,因为我不是有‘改悔’这样的低级想法的人,受不了这种怀疑,不就是去死吗?死对我来说是无所谓的,但是你怀疑我,我是受不了的。这就是什么?”
  生:气节。
  师:气节。勇士的气节。
  师:下面我们来看《荆轲刺秦王》历来最感动人的“易水送别”这个场面,可以说感动千古,后人写诗无数,歌颂这个场面,“易水悲歌歇,秦庭侠骨香”,它何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多媒体显示)
  我们一起来研究易水送别的这个场面,发掘它蕴含的文化意义,请大家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一起读!
  生(齐):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中国历史上,这两句歌词激励了多少人,它为什么会有这种穿越时空的力量呢?你们发现这里面有几个怎样的因素使这幅画面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大家讨论半分钟,然后回答。
  师:想好的同学请举手。举手回答,好,这位同学
  生(侯玉玲):荆轲如果刺杀秦王成功的话,也会死,刺杀秦王不成功也会死。反正对他个人来说就是死路一条。但他依然要去,所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就他个人方面来说,他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义气而死;从第二个方面来看,这个场景很感人在于它周围的人们为他送行,与他同仇敌忾,同怒同悲。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如果有某个人要跳水,要去自杀,要去死,社会上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吗?这件事会不了了之,人们会认为这件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这个场景中却有这么多的人为荆轲而感到悲哀,这真的很让人感动。
  师:很让人感动,很让人震撼。这位同学说的很深刻啊,大家来点掌声!
  生:(掌声)
  师:她说出了荆轲一个很重要的品质,也说出了荆轲这一类勇士的一个重要品质。比生命更重要的是什么?是义,“义气”的“义”,这个同学说的非常准确。所谓义士,舍身取义,他把“义”看做是生命的另外一个本质,最重要的一个本质。“义”这个字在中文里最早的意思就是“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合理的主张与思想”“美、善、恩情”等等。所谓“义”就是强调做人要循正道!我们今天有些人把什么看做生命的本质?把吃东西看做最重要的,像猪狗一样的活着,因此出现了那么多溜须拍马、不讲人格、不讲原则的事情。做人是要有原则的!
  师: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值得大家去揣摩。第一,荆轲行为本身的悲壮色彩,刚才这位同学讲了,刺杀成功也是死,不成功也得死,“反正我这次去是不会回来了”,悲壮!
  生(叶芊):我有点不同意老师的观点,老师说“刺杀成功也得死,刺杀不成功也得死”,但我们在课本中前面部分可以看到荆轲在等人,“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这就是说就荆轲本人来讲,他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活着回来的,而且春秋历史上也有过要挟君王定下盟约,然后活着回来的,所以说荆轲并不是慷慨赴死而去的。这里的悲壮色彩在于他是以一己之力,以自己渺小的力量与秦国这样一部巨大的国家机器对抗,在朝堂之上,用一把匕首刺杀凶暴的秦王,这个以卵击石的态度是很悲壮的。
  师:对,以一己之力去对抗强秦。
  生(叶芊):他为了使整个燕国能够存活下来强行刺杀秦王,这一点是很悲壮的,并不是所谓的慷慨赴死。
  师:大家说这个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呀?掌声!
  生(齐):(掌声)
  师:这个同学对历史的看法有独到的地方,但是与我们这里讲的并不矛盾。为什么不矛盾?荆轲他说了,“我”初想的是把秦王活捉,然后让他跟燕王签盟约。这当然是美好的愿望。但是必须做好不成功的准备,事实上就是不成功的。历史上就有人写诗讥讽过燕太子丹,明代诗人何景明的《易水行》:“寒风夕吹易水波,渐离击筑荆卿歌。白衣洒泪当祖路,日落登车去不顾。秦王殿上开地图,舞阳色沮哪敢呼。手持匕首掷铜柱,事已不成空骂倨。吁嗟乎!燕丹寡谋当灭身,光也自刎何足云,惜哉枉杀樊将军!”
  生(叶芊):而是因为荆轲后来失败了,我觉得是因为荆轲的死使这件事具有了悲壮色彩。
  师:好的,你说的非常有道理!我们课后还可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荆轲的行为本身具有悲壮色彩,你说的是他的死使他具有了悲剧色彩,这没有根本的冲突。
  第二点,这次行为负载了另外的文化意义。那就是信义和责任,承诺过的东西就一定要兑现。
  第三点,感人的就是一诺千金的文化精神。(多媒体显示)
  请这位同学把你的观点写在杂记本上,我们还可以就这个问题再深入研究一下,或许对我们大家都有启发。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还有一个问题要研究,荆轲还有一个朋友也在这个送别之列,这个朋友叫什么呢?
  生(齐):高渐离。
  师:高渐离背后的故事大家知道吗?
  生:(低声讨论)
  师:看来大家知道一些。荆轲刺秦王失败以后的第五年,即公元前222年,燕国被秦所灭,秦兼并天下,秦王令人捉拿太子丹和荆轲的朋友高渐离,高渐离就逃到了一个叫宋子的地方,给人家做佣工,一天听到堂上的客人击筑,他批评别人说:“你的筑击得不好。”他很专业,很有水平,于是主人就命他击筑,于是这一击就暴露了他是大音乐家、荆轲的朋友这一身份。后来被秦始皇知道了,秦王就把他召到宫廷里面去,让他击筑,高渐离就用这个筑去击打秦王,想给荆轲报仇,没有成功,秦王把马粪烧燃之后熏瞎了他的眼睛。后来,他又有了第二次机会,因为秦王离不开他的音乐,他就把筑这一乐器里面灌满了铅,又去击打秦始皇,没有打中,被杀掉了。(多媒体显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荆轲刺杀秦王的这个行为并不是一个个体的行为,而是一个群体性的选择,我们看到荆轲的背后站着很多义勇之士,那个时代像荆轲那样的英雄很多,不是个别现象。从这里面我们就可以探索出中华民族很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一笔什么样的财富呢?
  他们的勇敢,我们认为来自古代高洁的精神,对人格、对人品、对讲义气、对守信用,这样的一些精神的自觉恪守,他们的坚定来自对人格的完美追求,这是一种绝对义勇的精神财富。我们每个星期要唱的国歌,叫什么曲子啊?
  生(齐):《义勇军进行曲》。
  师:为什么叫《义勇军进行曲》呢?说明在国难当头,我们要呼唤的是什么?义勇精神!一个民族缺乏了这种义勇精神,它是没有凝聚力,没有战斗力的。我们国歌就有这种精神回归的强烈呼唤。
  海外的学者,著名的诗歌理论评论家,也是中国文化史专家刘若愚,在他写的《中国之侠》中,他总结了中国古代关于侠的八个信念和特征:一是助人为乐,二是公正,三是自由,四是忠于知己,五是勇敢,六是诚实、足以信赖,七是爱惜名誉,八是慷慨、轻财、重义。(多媒体显示)刘若愚是一个非常有眼光的学者,他对中国的武侠精神总结得很好,你们看在荆轲的身上有哪几种精神?
  生(杜雪聪):我认为在荆轲身上体现的最为突出的精神是勇敢和爱惜名誉。勇敢在于他敢于对樊於期提出那样的要求,他明知自己去会死,还义不容辞地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爱惜名誉表现在当太子丹怀疑他“迟之”时,他说:“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师:后面还有一句,“终已不顾”,“不顾”就是什么?决不回头。回答得非常好,还体现了哪些精神呢?你觉得他还有没有忠于知己?
  生(杜雪聪):我觉得他很重义。
  师:重义,足以信赖,是不是?人不可信赖是最糟糕的,你们看过杂技表演没?那个杂技演员把人甩过去又甩回来,那要换了我,我是不敢的,因为“你”不可靠,等到我被甩过去再甩过来的时候,“你”不接我怎么办呢?那我不死定了。(笑)
  对方是可靠的,这个社会才是温暖的,要是对方不可靠,那问题就大了,我们当今社会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对方不可靠。我女儿的爷爷奶奶经常给她讲“不要跟陌生人讲话”,你们看这是什么文化?少跟陌生人讲话意味着陌生人很危险啊,但是我们能避免跟陌生人打交道吗?你去坐一趟飞机,那飞行员是你的亲戚吗?都是陌生人呀。陌生人不可靠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就没有希望了。
  这正是中华民族热爱武侠的原因,很多文人身上都有侠客梦啊,下面我们来快速梳理一下这些侠客梦及其内涵。
  先秦剑侠精神如清溪出涧,奔流不息,贯穿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建桃源世界,为理想殉节,这是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作弥足珍贵的大侠精神。这并非那些逞血性之勇,却不顾民生疾苦,不思国家民族命运的好武之徒的作为。大侠精神那种不朽的气节,构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翻开厚重的历史,至少有这些线索不容忽视。(多媒体显示)
  司马迁就是一个带有侠客精神的文人。他在《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多媒体显示)“立意较然”中的“较然”就是洁白的意思。他们心地是纯洁的,洁白的,“不欺其志”不违背个人的良心,“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一点难道是假的吗?
  苏辙评价他:“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多媒体显示)没有豪侠之气,司马迁的文章怎么能写得这么好呢?苏辙是非常了解司马迁的,他总结得很好!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侠客独立不羁的性格,豪迈跌宕的激情,以及如火如荼飞扬燃烧的生命情调,确实令文弱书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即使不能“起而行侠”也要“坐而论侠”。(多媒体显示)
  千古文人侠客梦,你看很文弱的文人贾岛都写过侠客梦的诗,大家知道贾岛年轻的时候做过和尚,做了很长时间的和尚,他的风格本不是像侠客那样威猛,拔剑出鞘的那种。然而他却写过这样的诗,非常经典啊!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多媒体显示)
  大家齐读一遍,大声!“十年磨一剑”读!
  生:(齐读)
  师:龚自珍,清代著名的文人,他说陶渊明的诗说出了他的心声。陶渊明的诗,我们都觉得平淡,说他是隐逸诗人。但是朱熹却有另外一种看法,我认为朱熹读懂了陶渊明,他说“陶渊明的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自豪放但豪放得得来不觉耳。”“不觉”,看不出来。其露出本相者为《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能说出这样的言语来啊?他不是一个真正内心平淡的人,而是一个有剑侠精神的人,“提剑出燕京”的人,龚自珍说:
  “陶渊诗喜说荆轲,
  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
  江湖侠骨恐无多。”
  (多媒体显示)
  师:只可惜今天这种精神已经不多了,把这首诗朗诵一遍,“陶渊诗喜说荆轲”读!
  生:(齐读)
  师:秋瑾。我们过去瞧不起女流之辈,嘲笑她们说:女人能干出英雄事业吗?但是确有这样的人。我今年暑假特地到绍兴去瞻仰了秋瑾被杀害的地方,叫古轩亭口。就在古轩亭口对面为秋瑾立下了一个白色的塑像。秋瑾从日本回国以后,和徐锡麟约定在浙江两皖同时起义,失败以后,清军三百人到绍兴去抓她,她说:“同志们先走,我一个人在这里。”被捕了,端坐室内不动,死时年仅31岁。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多媒体显示)
  师:剑侠精神,人称“鉴湖女侠”,这就是她写的《对酒》歌。
  下面布置一个研究性作业,课外收集有关剑侠田横五百士的资料,阅读《史记・刺客列传》完成一千字的文章,话题:勇士的气节与荆轲形象的文化影响。
  师:下课!谢谢大家!
  整理:文艳艳
  [作者通联:华中师大一附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