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哀兵必胜,南宋顺昌抗金之战_南宋顺昌之战
 

哀兵必胜,南宋顺昌抗金之战_南宋顺昌之战

发布时间:2019-02-10 04:06:12 影响了:

  纵观华夏战争史,奇谋迭出,以弱胜强的战例比比皆是,这样的战例往往预示着一个崭新朝代的建立或一个暮气沉沉王朝的中兴。而作为历史上最懦弱朝代代表的南宋,在与金国的对抗中一直是处处溃退,连皇帝都被金军赶下了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南宋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将领,挽狂澜于既倒,大家熟知的岳飞就是他们的代表。而1140年刘�率南宋军民在顺昌(今安徽阜阳)取得的大捷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骄横的金军
  
  1127年,金国灭亡北宋后,不断派兵向江南侵扰,以赵构为首的南宋部队被打得溃不成军。1130年前后,在抗金名将宗泽、岳飞、韩世忠的奋勇抵抗下,金军的数次南征均以失败告终,兵力损失严重,急需时间补充兵力、调整部署。而恰在此时,一心求和的赵构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南宋须割地、赔款、对金称臣。当南宋朝廷庆贺和议成立、大肆封官晋爵之时,金军经过一年的准备后,于1140年撕毁和议,再次南侵。
  由于南宋上下均未料到此次金军南侵,在战略上未作任何布置,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多在南方处于半闲散状态。因此,金军此次南下异常顺利,河南、陕西的防御部队纷纷投降。金军占领了河南全境后,矛头直指安徽。金军的统兵将领仍为历次南侵的积极执行者――金国都元帅、越国王、太保、领行台尚书省等职的完颜宗弼(即后世小说中的金兀术)。
  此次金军出兵15万,兵分四路,战线从东部的淮水下游一直延伸到西部的陕西。金国的战略是趁南宋不备,倾全国之兵,携雷霆之势,毕其功于一役,彻底灭亡南宋。
  自1130年起,金军的数次南下失败原因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三条:
  一、中原百姓心向宋朝,在金国占领区内多有义军啸聚山林,抗击金军。他们虽不敢与金军主力作战,但却可破坏金军的运粮队和屯粮站等后勤保障体系(此时的金军已经不像刚建国时不需后勤供应、以战养战的作战模式,后勤对此时的金军来说与宋军同样的重要),导致金军在“大后方”大量驻军把守,分散了兵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金国对中原占领区实行赤裸裸的掠夺政策,将大量的金银、粮食、布帛以及抓来的平民运往东北、内蒙等地供金国贵族享乐。在这种鼠目寸光的战略指导下,中原百姓彻底认识到了金人贪婪的掠夺本性,抗金义军的处处涌现,使得金军在南侵的路上步步艰辛。
  二、自金建国以来,一直认为单凭武力即可灭亡宋朝。致使20多年来,金军的数量越打越少,骁勇的老兵死伤殆尽,新补充的士兵普遍存在畏战情绪,甚至出现假死以逃避出征的事件。如此的金军与灭亡辽国和北宋时的金军战斗力有云泥之别。但金国的战略方针并未因此有任何调整,失败也成为了必然。
  三、金军不习惯江南河网密布、潮湿闷热的天气。金人自白山黑水处起兵,马上战力在当时冠绝环宇,且极能耐寒。但到了江南后,进军路线被河网所阻,渡河时士兵又普遍出现晕船情况,导致进攻速度大大降低,给了宋军部署防御的时机。且在作战中由于水土不服,痢疾等传染病在金军中快速爆发,进一步降低了其战斗力。
  
  同仇敌忾的宋军
  
  1140年前,宋军虽然也取得了几场抗金战役的胜利,有效地遏制了金军南侵的势头,但总体实力仍然较金军相差甚远,两军的阵亡比例甚至一度达到1:20。因此,在战场态势上仍然是金军攻而宋军守。
  由于宋军中少有骑兵(多数骑兵均为北宋灭亡后,宗泽、岳飞等将领利用缴获的金国战马临时组建的),在中原地区与金军骑兵对抗时,经常出现数万步兵被数千甚至数百金军骑兵一冲而垮的现象,溃败的宋军成为了金军骑兵最好的靶子。宋军对金军畏之若虎,这种心态一直延续到顺昌战役时。
  由于金国在占领区所采取的掠夺,甚至是屠城的政策,宋军尽管心里害怕,但也知道失败的后果。惟有据险而守才能保命,一旦城破,被金军俘虏只能沦为奴隶,逃跑只能被追上杀死。因此,无论老幼、男女、军民均能抛弃一切幻想,同仇敌忾与金军作战。
  1140年5月,新任东京副留守兼节制军马的刘铸,率5千八字军(原为太行山区的义军,因脸上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而得名)赶往开封赴任,由水路抵达顺昌时,传来了金军攻陷东京开封的消息。3天后,陈州(今河南淮阳)也被攻陷,离陈州150公里的顺昌成了抗金的前沿阵地。
  刘铸军进入顺昌城后,得到了顺昌府官民的有力配合。刘铸见城中粮草充足,还备有许多毒药(南宋抗金的化学武器),决心誓死保卫顺昌。为表决心,他下令凿沉来时乘坐的船只,将自己的家眷搬到庙里,在门口堆满干柴,嘱咐守卫的士兵,万一城破即放火烧死他的全家。顺昌军民见主将如此决绝,均再无二心。
  刘铸命军队将居住在顺昌城外的5千余户平民迁往城中,并放火烧毁了城外的民居,以防被金军利用,做攻城器械;将城内的废车、房屋等物拆毁以加固城墙,在加固时多设用于观察与射箭的望孔;派出大量本地人侦察金军的动向。顺昌城内一时间“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
  
  趁夜劫营与主动防御
  
  5月25日,金军前锋进逼顺昌城郊,早有准备的宋军伏兵活捉了两名金军探子(这两位怎么看都像是给宋军报信的)。经审问得知,金军前锋在距城15公里的白沙涡一带安营。刘�认为金军此前进军过快,士兵必定疲惫,加上一路南下未遇像样的抵抗,是夜必定疏于防范,便派兵1千余人趁夜劫营。金军营寨果然防备疏松,被宋军攻人中军,直杀到天亮,金军大败。残兵逃到都统葛王完颜褒处报告了战况,金军主力迅速向顺昌集结。
  29日,3万金军包围了顺昌城,并立即强攻,双方展开远距离对攻。金军的弓多为硬弓,拉力约一石半(180斤),射程150米左右,比宋军使用的弓射程远很多。但顺昌城内配备有许多的床弩,每台床弩上有弓2-4张,需用5-7人才可绞动。在对付轻步兵时,可在弓弦上安装网兜,兜内放箭数十枝,称为“寒鸦箭”,射出后成15度角覆盖前方300米的范围,是守城的绝佳利器。此次战役中床弩大显神威,在金军还未进入射程时就将其重刨,顺昌城前200米内铺满了金军士兵的尸体。完颜褒见己方死伤过重,便下令撤军,刘�抓住战机,乘势以步兵出击,衔尾追杀,金军从撤退演变成溃退,仓惶渡颖水逃命,溺死者甚众。此役宋军托坚城之便、床弩之利打退金军,更为难得的是,宋军并不一味死守,而是根据战场形势主动出击,用步兵打出了骑兵的效果,可谓战争史上的经典。
  30日,另一路金军增援顺昌,在距城10里的东村处扎营。刘�故技重施,再次趁夜劫营。是夜正值雷雨天气,宋军摸进金军大营后趁闪电的光亮暴起冲杀,闪电过后又都伏在地上隐蔽,导致金军发现不了敌人,由于过于恐慌,反而自相残杀。天明时分,宋军撤出战斗,被折磨了一夜的金军已无力再战,只得撤退。
  
  用间示弱与毒攻扰敌
  
  在开封坐镇的完颜宗弼得知顺昌失利的消息后,亲率10万大军杀来,6月7日到达颖水北岸。完颜宗弼对 手下说:“我十万健儿,可凭靴尖就能踢倒顺昌城墙,后天的早饭我要在顺昌府衙内吃!”此时的刘铸再出妙着,派人假扮斥候,被金军俘虏后散布宋军主将贪财好色、贪图安乐、无所作为的假情报,完颜宗弼深信不疑(这倒不能怪他,南宋官员大多如此,让他碰上个猛的,只能说是人品问题了)。于是抛弃攻城器械等辎重,轻装前进,9日便对顺昌城发起总攻。顺昌的城墙虽然不高,但其上碉垒林立,在远处看,床弩箭头的寒光已经连成了一片。金军经过半日的强攻,死伤万余人,而顺昌城依然屹立。就连完颜宗弼的撒手锏――“铁浮屠”也被宋军床弩射出的“一枪三剑箭”(以木为杆,铁片为翎,箭头为实心铁簇,说是箭,其实就是标枪,可射570米远)贯穿身体后钉在地上。
  首战失利后,完颜宗弼只好下令暂退。此时金军远道而来,中间没有休息便直接攻城,加上正值夏天(文中的6月9日为农历),士兵身上的甲胄被太阳烤得火热,宛如蒸笼,一上午的激战和炎热已经榨干了金军最后的士气。而宋军在城内却可轮番休息,城中妇人大量熬制解暑汤为奋战在第一线的士兵祛暑解渴,战斗力始终保持旺盛。刘�见金军停止进攻,便率军主动出击,攻击点正是完颜宗弼的中军大帐。由于毫无准备,加上疲惫交加,金军最精锐的3千骑兵被宋军击溃,刘�见金军两翼骑兵有左右包抄的态势,便下令收兵,宋军安然退回城内。这一战,金军的士气彻底跌入谷底,连最精锐的完颜宗弼亲自率领的骑兵都被宋军击败,这仗还如何打?
  在两日前,刘铸便将城中存放的毒药尽数撒到城外的河流和草地上,此时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金军在闷热与疲惫下大量饮用颖河之水,马匹也将附近的几片草地啃光。不久便腹痛如绞,中毒病倒者无数。刘�又乘夏日午时最热的天气,将军队分成数百人的多个小队,出城扰敌,直至次日天亮。致使金军自9日清晨总攻发起后一直得不到休息。
  10~11日期间,金军虽数次组织强攻,但均被弹药充足的宋军击退,一旦金军撤退,宋军必定随后掩杀;如果金军派骑兵两翼包抄,出击的宋军便率先撤回城中,并以箭雨攻击包抄来的金军。如此往复多次。
  12日,完颜宗弼见金军已损失3万余人,且还有万余人因中毒而失去战斗力,只好下令全军撤回开封。刘�率军再次追杀,斩首5千余级,缴获粮草、兵器无数,至此顺昌抗金之战全面胜利。
  
  哀兵何以必胜
  
  顺昌抗金之战之所以能够胜利,宋军的哀兵本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战前动员:刘铸在金军到来前便将船只凿沉,将家眷围于庙内随时准备“自焚”,如此的决心激发了全城军民誓死抗金的勇气。再加上金军历次屠城的劣行,已经将宋人逼到了绝地。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顺昌军民爆发的力量是空前的,不仅使5千宋军挡住了10万金军的进攻,还杀敌3万5千余人。更重要的是,他们用操持农具的双手阻止了金军灭亡南宋的大战略,以此而论,顺昌不愧“南宋第一城”的美誉。
  反观金军,由于总体战略的错误,导致未开战前顺昌城在金军眼里不过是南侵道路上的一个符号罢了。直到完颜宗弼率军到来前,金军一直过于轻视顺昌城的战略地位,导致了后续战术错误频频。
  战术侦察:宋军由于是本土作战,多有对地理熟悉的斥侯侦察敌军的动向,刘�后来的多次趁夜偷袭都有赖于战时情报的搜集。而金军不仅对地理陌生,判断不出宋军可能采取的偷袭行动,对敌军将领更是一无所知,竟然被间谍糊弄得五迷三道,此诚为完颜宗弼领军以来最大的败笔。
  战时谋略:刘�在此战中几乎算准了金军所有的行动步骤。自双方接触到金军败回开封,金军的每个行动几乎都是为宋军作配角和屠杀的对象。偷袭劫营、下毒用间、防守反击,宋军积小胜而得终成,在中国战史中堪称典范之战。金军由于战略思想错误,导致在战时出现了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法”,先是几千人的前锋部队,再是3万人的主力部队,最后是10万人的精锐之师。如果金军在开战伊始便投入主力部队,并携带足够的攻城器械,那么顺昌之战的结果恐怕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装备较量:顺昌城内粮草充足,更有众多的床弩和足够的箭矢,这是宋军胜利的另一个保障。宋军的床弩既可散射以对付集团冲锋的轻步兵,也可单发以突破重步兵的铠甲,且上弦时使用绞车,利用滑轮组原理,人员不容易疲累,而且速度很快,是可持续使用的重火力(当时床弩的作用类似于一战中马恩河战场上的机枪)。虽然移动缓慢,但在顺昌之战中该弱点并未暴露出来。金军却被南侵开始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抛弃了攻城器械,只凭完颜宗弼的王牌“铁浮屠”便想打下坚城,实属不智。自宋建国以来,中华大地上的战争已进入冷兵器巅峰时期,甚至已出现了小型火炮的雏形。此时的武器装备虽然还很少有借助热化学能发射的,但借助绞车、杠杆等将动能积累为势能,且结构精巧的武器已经是层出不穷了。而宋人由于不习野战,因此极为重视守城武器的研发。床弩便是在北宋初年便已成型的成熟武器,发展到南宋时更是添加了诸多的配件(如弦上挂网兜、“寒鸦箭”等),实为冷兵器战场上的“大杀器”。金军向来只注重单兵素质和机动力,对士兵防护并未仔细研究,其“铁浮屠”也是在借鉴中原历代装甲防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说全无创新。在遇到誓死抵抗的宋军和威力巨大的床弩后便完全暴露了其防护性能差的缺点。金军的这个缺点在不久后便成了将他们送入无尽深渊的动因,因为他们碰上了比他们更加彪悍的蒙古人。
  顺昌城的战火早已随风而逝,交战双方均被强大的蒙古帝国所灭,成了名副其实的难兄难弟。在我们感叹历史的幽默与残酷时,也体会到战场上形势的反复无常。在战前,不管是刘�还是完颜宗弼恐怕都无法想到会是如此结果吧!此战宋军胜利的最大依靠不是床弩,不是顺昌城墙,不是闷热的天气,更不是骄狂的敌军,而是众志成城的抗敌决心,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是主动出击的智慧,是华夏民族为了生存而不屈不挠的血性。
  哀兵必胜!
  链接:
  刘�在顺昌抗金时,一日他在城头巡视,发现一士兵枕着枕头呼呼大睡,知道士兵们连日激战,不忍叫醒,想从他旁边绕过,却看见这个士兵睡着睡着啃起了枕头。刘�很是奇怪,叫醒他问个究竟。原来这个士兵是临近村的义军,他爹怕他打仗挨饿,便给他蒸了两个当地小吃枕头馍,让他饿了就啃两口,困了就枕着睡。刘�一看此物竟可一物两用,便让顺昌城内百姓人量制作,凡在城头作战士兵每人每天一个。新奇的食物与奇怪的用法调剂了士兵们作战的紧张心理,为顺昌大捷出了一份力。至今,枕头馍仍为阜阳特产之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