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不入虎焉得虎子的故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虎焉得虎子的故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发布时间:2019-02-10 04:06:35 影响了: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中,凡是涉外活动,多的是不计成本、不谋利益,以彰显大国风范的“赔本买卖”,极少既要面子,又得里子的“双赢”案例。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早在东汉时,中华民族便出了一位世界上最早的“殖民者”?他数次出使西域,不仅弘扬了汉帝国的国威,还迫使西域诸国联合东汉一起打击匈奴,为东汉西北边陲的“长治久安”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就是抄书匠起家的汉朝将领――班超。
  
  投笔从戎
  
  班超生于公元32年,父亲班彪是汉朝的县令,第二职业是史学家,对司马迁的《史记》很有研究,为其做《后传》六十余篇;哥哥是汉代仅次于司马迁的史学家班固,出了本书叫《汉书》,更是家喻户晓;妹妹班昭也是当时很有名的史学界才女。按理说,班超生长在这样的书香门第,应该继承父兄的事业,把史学家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发扬光大。可班超在少年时虽谈不上纨绔,但学业很一般。他喜欢看书,但各类书籍均是浅尝辄止,从不进行深入勘考。班彪和班固这爷俩看到班超如此读书,知道这孩子长大肯定难堪重用,在多次劝说无果后,也只好听之任之了。
  在班超30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一家人随着在朝廷任校书郎的哥哥来到洛阳。生活在大都市,家里的经济问题就显示出来了(父兄均为合格的读书人,家里不穷才怪呢),班超为了供养母亲,经常给官府抄书谋生。《循汉书》中记载班超经常在抄到头昏眼花时把笔扔到桌上,说:“大丈夫就要学傅介子和张骞,建功于西域,封侯晋爵,怎能总是做这笔墨营生呢?”又记载班超去找人算命,那个算命的说他日后定当封侯于万里之外。这些记载可明显看出牵强附会的嫌疑,以班超30岁以前的生活情况来看,他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主儿,既不为了名声而苦读史书,也不为了前程而苟苟钻营,已经30多了,仍依靠兄长过日子。照孔夫子的标准“三十而立”来衡量,班超明显属于不合格――30多了,连以后要干什么还不知道呢!
  好在机会往往会降临到那些“没有准备”的人身上。一天,汉明帝召见班固这个小吏,也许是穷极无聊,也许是为了显示皇帝的平易近人,竟然与班固拉起家常,问他弟弟在干嘛。班固说为了供养老娘,班超一直在帮官府抄书(写到这儿,我都替汉明帝脸红,班固好歹也是你手下的官,那点薪水连老娘都养不活,你还好意思问?)。兴许真是不好意思了,汉明帝当即给班超任了个兰台令史的官(汉朝宫廷藏书的地方叫兰台,兰台令史是在宫里校阅图书、治理文书的官,后来史官也叫兰台)。班固一听,好么,还是个抄书的。连班固都觉得没劲的官,班超就更是做不下去了,没多久就因为管理的书籍混乱被罢了官。
  与汉明帝的识人不明相比,奉车都尉窦固显然看出了班超那颗“悸动的心”。公元73年,窦固奉命攻打匈奴,出征前找到班超,对他说,“早看出你不是做学问的料,这次出征我准备带你去历练历练,战场杀敌靠的是随机应变,如果你立了功,我就向皇帝帮你讨个官,如果你失败了……尸首就扔在异域吧,我也落了眼不见心不烦。”班超听后,狂笑着将笔扔到地上,二话不说就跟着窦固出发了。这就是后世“投笔从戎”的由来。
  
  入虎穴得虎子
  
  合适的工作能让人发挥出百倍的热情。班超被窦固“诓骗”进了军营,任命他为司马,率小队人马与匈奴偏师作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不得不说,命运往往照顾那些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班超的小队竟然大胜而归,斩杀、俘获了很多匈奴人。窦固见班超果然立了功,便把出使鄯善国(今新疆罗布泊西南)的差事交给了他。在当时,大使虽然顶着代表大汉帝国这个神圣的光环,但凡是有些背景的官员都不会接这种差事,万一跟张骞一样被抓到匈奴王庭,还得被迫与匈奴女子结婚生子,一待就是十多年,无法享受中原的荣华富贵,那就真是要了老命了。可此时的班超却没得选择,窦固是他在军队中的惟一靠山,如果连靠山的命令都不听,以后还怎么在军队里混啊?虽说刚立了个小功,可如果窦固一气之下硬说他是贪功冒进,致使损兵折将,来治他的罪,对于没人脉、没背景的班超就是天塌下来了。
  没办法的班超硬着头皮,与窦固安排给他的“眼线”郭恂一起带着36个人出使鄯善国。鄯善王对他们的态度是先恭后倨,随同来的人很是不解,于是去问班超。班超道:“鄯善王如此态度,必定有匈奴的使者来访,他拿不定主意应该投靠哪边。”于是对服侍汉使的都善侍者道:“匈奴使者来的这几天,住得还习惯吧?”侍者大惊,在班超的注视下手足无措,只好把实话都说了,果然如班超所料。
  当天傍晚,班超弄了一桌酒菜,把他手下的30多个人找来一起喝酒。等大家都喝爽了后,班超对众人道:“大家冒着危险出使西域,为的就是升官发财。如今鄯善王想要投靠匈奴,必然会把我们抓住后送给匈奴单于。大家想想张骞被困匈奴十年才逃出来,我们一旦落入匈奴人的手中,恐怕今生也看不到中原的花花世界了。如今只好险中求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趁夜用火攻偷袭匈奴人的营帐,我们埋伏在外围,凡有逃出者一律格杀勿论。鄯善王知道匈奴使者在他的地头上被杀,只能归顺大汉了。”听了这话,30多个手下吓醒了一多半,有人提议应该与副使郭恂商议,但马上被班超制止道:“郭恂一介书生,如今我们以使节身份却行强盗之举,如果让他知道,一定不会同意,到时候我们只有在匈奴人的大牢里见面了!”
  是夜,班超等人趁着酒劲夜袭匈奴大营,他命人在营外放了几面战鼓,当大火烧起来后,众人一起擂鼓呐喊。匈奴人睡眼朦胧地从帐篷里出来,发现营地里四处火起,外面战鼓与呐喊声震天,顿时吓得乱成了一锅粥。有四处找水灭火的,有身上着火满地乱滚的,当然也有机灵向营外跑的,但被早就埋伏多时的班超等人“出来一个宰一个”地全部杀死了。一直折腾到凌晨时分战斗才结束,此战班超亲自斩杀3名匈奴人,其手下共杀死30多人,剩余的100多名匈奴人全部被烧死在大营里。
  杀人放火干爽了的班超回到自己的营地,找来副使郭恂,将刚才的经过告诉了他。郭恂先是大吃一惊,然后盯着班超沉默不语。班超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想法,道:“我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但如果能完成出使任务,虽然你没有参加今晚的行动,我也不会将功劳都算在我的身上,咱们见者有份。”郭恂听后大喜,遂不再难为班超,直到任务结束均为班超马首是瞻。
  天一亮,班超就直闯鄯善王的大帐,将匈奴使者的头颅扔到鄯善王的面前,道:“我昨晚酒兴发作,顺手将我大汉的世仇匈奴人杀了,也正好帮您解除了烦恼,今天咱们就谈谈鄯善与我大汉的友邦关系吧。”鄯善王看着匈奴使者的人头,知道再也不可能与匈奴交好了,只得选择抱东汉这条大粗腿了。仅仅几天时间,鄯善与东汉的双边谈判就圆满结束了,鄯善王愿意开放边界贸易,并为汉朝的商队提供保护,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当质子。
  班超的出使任务完成得如此出色,作为顶头上司的 窦固立刻向汉明帝请功,并建议再派使者出使西域。明帝道:“既然班超如此出色,还用得着再派别人吗?现任命他为军司马,令其再次出使西域!”
  班超此次出使的成功充分表现出了他不拘一格的外交与军事天赋。正是由于他在30岁前的“学无所成”,造就了他没有被中国传统思想所禁锢,面对西域诸国这等只顾利益与实力,毫不把“礼义廉耻”放在心中的对手时,能够依靠自己薄弱的力量,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手段――武力将他们折服。
  
  天才的外交家和军事家
  
  经过出使鄯善国的经验积累,班超明白了西域各国虽然忌惮匈奴武力的强大,但更向往大汉经济的繁荣、商品的紧俏和利润的丰厚。只要在自己出使的过程中彻底绝了西域各国与匈奴媾和的希望,那么这些见风使舵者自然会回到汉朝的阵营中。
  当时,匈奴人在西域扶持龟兹国,向已逐渐归顺东汉的周边各国发起战事。而公元75年,由于汉明帝去世,焉耆国趁东汉举国哀悼之时,出兵围攻东汉境内的西域都护府,这两个国家由此成为了汉帝国进军西域最大的敌人。章帝继位后,看到西域形势急转直下,怕班超有失,便下诏让其撤回中原。班超临行时,已归顺的西域诸国使出各种手段挽留汉使:有当着班超的面拔刀自尽的将军,有跪在地上抱住马腿的国王。他们知道,一旦汉使回国,他们这些归汉的国家必定迎来匈奴及其附庸国家的猛烈攻击,荣华富贵肯定是没有了,弄不好还会小命不保。此时挽留汉使是最重要的,至于国王的尊严嘛,等到国泰民安时再摆也不迟。
  东归的班超迫于皇命,不得不走,心里也是万般无奈。眼看自己建立的功业随着这一走将全部付之东流,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仕途中有此污点,此后必将碌碌无为了,这对于刚刚尝到“一朝权在手”甜头的他来说,比死更难受。于是在看完西域各国的精彩演出后,班超便顺理成章地犯了一回欺君之罪――留在西域不走了。
  此时的形势看起来对东汉极为不利,各处战线上龟兹和焉者国均处于攻势,防线处处告急,班超领着他手下不到1000的汉军(班超从东汉出发时仍带着上次的30多人随从,后来在西域笼络了一些小国后,东汉见他颇有成就,便派了700人的军队供他使用)到处救火。但实际上经过1年多的进攻,龟兹和焉耆国以及归顺匈奴的一些小国的联军已经疲态尽显,损失的兵员得不到补充,漫长的补给线拖垮了两国的经济。再加上班超正确的战略方针:利用本土作战的便利,避实击虚,不断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整个西域局势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而身处中原的汉章帝不明前敌形势,妄加指挥,如果不是班超胆大到欺君,东汉将永远失去西域。
  公元89年,班超与龟兹国分别带领着自己的小弟会战于莎车国境内。班超军2万余人,其中汉军只有700;而龟兹国的联军却有5万人。敌我实力对比悬殊,班超再次显示出了优秀的军事天才,他在军事会议上故意装怂道:“敌人势大,我军需暂退一时,明日一早,你们几个国家的联军向东撤退,我自领中军向西撤退。”是夜,班超军营中人声鼎沸,大家都在为明天早晨的逃跑做准备。而在班超特意安排下,龟兹联军的俘虏听到了班超的军事部署,并成功地跑回了龟兹军营,向其国王禀报了此事。龟兹国王一听大喜,连夜命仆从国联军向东追击敌军,自己则领着本国军队向西追击班超,希望能将其活捉,大营中仅留1万莎车军队驻守。第二天早晨,班超探得敌军已经连夜出发的消息后,马上集合部队直扑莎车大营。毫无准备的莎车军被班超斩杀5千余人,余者(包括莎车国王)全部投降。得讯后的龟兹国王吓得肝胆俱裂,率领剩下的联军逃回国去了。经此一战,龟兹上至国王,下至士兵都谈班超而色变,再也不敢与东汉联军对垒,不久便归顺了。而这场西域版的“蒋干盗书”也彻底奠定了班超在西域军神的地位。
  两年前,大月氏认为自己投靠东汉,并为其联军出兵作战有功,便派使者来见班超,想赢取东汉的公主联姻。已在西域呆了近15年的班超深知这些小国“蹬鼻子上脸”的特性,如果允许了大月氏的联姻请求,其它小国势必效法。到那时东汉的大国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这些小国会认为大汉帝国是靠女人来笼络他们,对抗自己打不过的匈奴,历史证明,这样的联合是不牢靠的。班超要让这些西域小国知道,大汉的天威在西域彰显,不是靠牺牲女人一生的幸福,而是靠汉朝大丈夫手中的七尺钢锋!于是他断然拒绝了大月氏的请求。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侮辱的大月氏在公元90年夏率兵7万,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脉西段、喀刺昆仑山脉东南段),攻打班超。
  此时的班超刚刚完成对龟兹国的征讨,手下的联军很多都已经回国,实际兵力不过万人。面对7万敌军,许多将领甚是惶恐,提出暂避锋芒的建议。班超却一改以往避实击虚的策略,在军事会议上说:“月氏兵将翻越茫茫山岭而来,士卒疲惫,且如此远的路途,其后勤保障巳基本断绝。我们只需坚守城池数十日,敌军自然会因为饥饿而投降。”果如班超所料,大月氏军队来到城下,立即开始攻城,但一连数日未有进展。又去四野掠夺粮草,却因为班超实行的坚壁清野而颗粒未获。班超料到军粮短缺的大月氏必定派人向龟兹求救,于是派小队骑兵埋伏在道路两侧,将中计的大月氏使者当场斩杀,并将其首级送给大月氏王。7万大月氏军队在城下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只好向班超求降。班超并没有难为他们,再次重申大汉帝国对西域诸国的友好邦交立场后,遣返其回国。在班超恩威并施的策略下,大月氏不久就归顺了,使东汉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今阿富汗境内。
  
  定鼎西域 班定远扬威千古
  
  公元91年,龟兹携其属国归顺东汉,班超将一直与他对立的龟兹国王押往国都洛阳,并另立亲汉的龟兹大臣为国王。自此,西域诸国仅余焉耆等几个小国与东汉对抗。
  公元94年秋,班超调集7万联军讨伐焉耆。焉耆国王此时已不敢与班超对垒,只好派使者求和,妄想保住他的地位与国土。班超一面假意逢迎,送给使者许多礼物,并让其带话给焉耆国王,东汉愿与焉耆修好,只要其公开表明态度即可。焉耆国王并不放心,为阻止东汉联军进入国界,将边界处的桥梁拆毁。班超却早料到敌人的行动,连夜绕道进军,突然出现在距焉耆国都20里的平原上,并邀请焉耆国王等人赴宴。焉耆国王明知是鸿门宴,也只好硬着头皮前来。在宴会上,班超突然怒道:“我邀请焉耆及其3个属国的国王前来,怎么少了一个,你们的诚意在哪里?”(其中一个属国的国王怕被班超斩杀,连夜逃跑了)摔杯而起,命将士将这些人全部捉拿,并在西域都护府旧址将他们全部斩首,并将首级送到国都传阅。由于昔日焉耆趁东汉国丧时起兵反叛,这种行为使得东汉对其深恶痛绝,因此,班超命令全军大掠3日,斩杀焉耆人5千余,俘虏1万5千人(全部沦为奴隶),缴获各种牲畜30余万头。随后,班超任命亲汉的焉耆大臣元孟为国王。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王朝,班超终于实现了立功异域的理想。
  公元95年,汉朝和帝下诏书曰:“使军司马班超……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雠。”对班超的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封他为定远侯,邑千户,后人称之为“班定远”。
  正如东汉诏书上所写,班超在西域22年中,只征用了很少的东汉军队(最多时不过1500人,比起卫青、霍去病等动辄5万骑兵远征漠北的场面差远了),却使得西域诸国“莫不宾从”,为何?
  盖以戎制戎、以战养战耳。班超深刻了解了西域诸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将其最大化利用,凡是匈奴及其属国攻打的,班超必联络其它国家救援。于是感念班超恩德的国家越来越多,在战争中,班超的联军实力越打越强,投靠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实现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过程。
  西域之地虽未纳入东汉的版图,但大汉皇帝的政令在这里却能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年的税收也能如数上缴。只以出兵一千多人的代价却换来了如此利益,翻遍中华历代史书也仅此一例。而在世界史上,自16世纪起,葡萄牙、西班牙、英、法等国相继开展了殖民统治,他们利用手中的枪炮,大肆掠夺奴隶和财富,给整个世界的不发达地区(也包括中国)造成了深重的苦难。反观1500年前的班超,虽然取得了同样的利益,但却能使西域各国和平相处,共同繁荣。与他相比,西方殖民者实为一群未开化的猴子!班超不愧为古今中外第一殖民者!
  链接:
  南朝刘宋时期范晔编写的《后汉书・班超传》中对班超的一生功业详加记载,其中“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后者更入选2010年北京高中考试试卷。对文牍不感兴趣的班超肯定想不到,自己在外交与军事上的天才竟然让他成为两个成语的创造者,而其中所蕴含的冲天壮志更激励了中华民族无数的实干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