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会计事务所审计流程【深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会计事务所审计流程【深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4-02 04:30:43 影响了:

  摘 要:文章分析了目前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深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51-02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特别是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网络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摆脱手工作业,步入信息化审计的轨道,实现审计管理信息化是广大审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目前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通过几年来的“金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配备了硬件和软件,引进和培养了人才,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的推广和运用,使审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目前,审计信息化仍然处于较低层次,尚未进入实质性的联网审计,计算机审计水平也相对较低,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高投入低产出存在较大反差。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都在不断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硬件配置不断更新,购建了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但是,这样高的投入,设备和信息利用程度及使用效益均不高,部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收集资料、检索资料等阶段,缺乏审计现场应用和审计项目的科学化管理,分析、数据处理、智能评价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投资效益远远没有发挥。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计算机等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有些设备还没有充分发挥效益,就面临升级、淘汰,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是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够平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各地市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还不平衡,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信息化进展较快,不仅打造好了信息化网络基础平台,而且在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审计现场的运用和审计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有效地促进了审计工作由传统手工模式向计算机审计模式的转变。而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各种原因,信息化网络基础平台未能搭建起来,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的运用尚属空白,打不开工作局面,远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审计发展的需要。
  三是信息化对审计业务支撑较弱。近几年,虽然各级审计机关通过努力,下大决心引进了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展了计算机应用培训。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审计业务和信息化技术的融合还不够紧密,信息化对审计业务的支撑还不够有力。一方面,审计业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的本质和内涵认识不够,计算机审计需求不明确;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人员由于大多不具备财务知识和审计经验,也往往不掌握项目的整体情况,造成对计算机审计需求的理解不透彻,不能用计算机手段实现审计意图。目前的情况经常是计算机人员将审计数据交给了审计人员,而项目实施过程中最核心的审计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等却发挥不出计算机技术的功能和效率。
  四是AO和OA未能广泛应用。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简称“AO”)和审计管理系统(简称“OA”)是审计署“金审工程”一期的主要建设成果,适应于各类审计业务的现场审计和审计机关管理和业务支撑的需要。但是目前AO和OA的应用广度和深度还较低,部署完成后,也不能尽快投入运行,即使应用也限于公文的流转和传递,OA系统最核心的审计项目管理、现场交互、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尚未开展应用,远远未能发挥AO和OA对审计工作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AO和OA的应用尚不充分,也限制了对该软件的开发、升级和改造,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需求。
  五是专业人才成为制约瓶颈。几年来,虽然各级审计机关通过各种途径大量引进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这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许多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不能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计算机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审计系统计算机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各地情况不同,既有资金投入、人才匮乏、研发深度、应用程度等原因,也有审计机关对审计信息化研发与应用重视不够、计算机审计方向与思路模糊不清、系统应用量化考评与奖惩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
  二、加快深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审计工作形势任务需要,各级审计部门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重要抓手,科学设置审计管理程序、内容,利用财务资料设置审计预警、疑点分析、综合评价等必要审计功能,把财务信息转化为审计信息,真正实现审计信息的高度集中和审计资源的高度共享,达到会计核算管理与审计监督同步,审计作业与审计管理同步,审计工作绩效与审计网上考核同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监督质量,努力实现业务事务一体化、责任分工明确化、监督管理实时化、审计分析智能化、业务操作流程化、数据统计电算化、查询资料快捷化、审计档案电子化、审计文书规范化、审计资源集约化、审计作业网络化、审计监督远程化的目标。
  1.选择恰当的审计信息化发展路径。一是制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围绕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确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建设国家审计信息系统,有效履行国家审计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职责,培养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审计队伍,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能力。二是完成省、市、县三级联网。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对审计业务和行政事务的科学管理,提升审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三是全面开展计算机数据审计。第一,制定审计标准和指南。该系统框架应包括三大部分:一般标准定义计算机审计和审计报告必须满足的标准;具体指南为实施计算机审计标准提供实施指南;过程实例为审计人员提供可供参考的审计过程实例,这样整套系统才能结构清晰、内容完整,既有计算机审计总体的把握,又有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的实务性规定,将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给广大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提供可操作性较强的指导和示范。第二,搞好审前调查。全面细致地了解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业务的信息化组织情况及其实现程度,及时获取和分析被审计单位的有关电子数据和数据结构文挡等基础资料,并将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情况进行汇总,制定工作流程图,包括业务流程图、内部管理控制流程图等。根据工作流程图,分析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业务工作的关键及薄弱环节,以确定审计方向和重点,为“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认真分析数据。根据审计目的,对审计数据作各种重组、计量、查询、分析、挖掘工作。利用法律法规、业务处理逻辑、数据钩稽关系、审计经验等构建数据分析模型或智能方案,查找问题和线索,实现传统审计经验向现代审计技术的飞跃,提升审计的层次和水平。第四,抓好试点推进。结合各系统、各行业实际,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制定方案,重点实施,及时总结,稳步推进,实现审计署在2010年制订的《审计署“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的,“要积极探索和推广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系统审计。逐步加大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力度,关注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信息安全”目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