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他们是生活的强者 生活的强者
 

他们是生活的强者 生活的强者

发布时间:2019-04-08 04:42:38 影响了:

  美丽富饶的澳大利亚,哺育着一千四百多万勤劳勇敢的人民。两年前,我作为留学生,有幸踏上了这个异州之邦。在和澳大利亚青年共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他们那种自我奋斗、顽强进取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 靠父母的恩赐 生活不算男子汉 ——迈克尔 一间华丽的大厅里,正在举行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宴会,在悠扬欢快的乐曲声中,宾主频频举杯祝酒。这时,我发现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悄然无声地站在一边,默默注视着花团锦簇的人群。 “他叫迈克尔,是那位总经理和夫人的儿子。”顺着澳大利亚朋友指点的方向,我看见了一对举止不凡、服饰华贵的老人。我十分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不和父母在一起呢?”“他不愿沾父母的光。”在这位朋友的介绍下,我同迈克尔认识了。
  在交谈中,他告诉我,他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父亲的一家音乐商店当售货员。看到我有些不解,他笑了,接着说:刚毕业时,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自食其力;二是依靠有钱的父亲。我决心走第一条路。谁知当时正遇上国家经济萧条,找个理想的工作十分困难。父亲由于年迈体弱,很希望我们继承家业,替他管理手中的买卖。但我谢绝了父亲的一番好意,到父亲的一家商店中当了售货员,并用所得工资从父亲手中买了一辆汽车。
  同许许多多澳大利亚青年一样,迈克尔把能够“自食其力”当作一种值得骄傲的事。他说:“父母有钱那是他们的本事,与我无关。有本事的自己挣钱吃饭,靠父母的恩赐生活不算男子汉!”他曾自豪地对我谈起他的“经历”:上中学时,为了挣零化钱,他曾给人刷洗汽车;上大学时,他曾利用课余假期当过饭馆里“跑堂的”。十九岁时,他为了证明自己不靠父母也能生活,兜里揣着只够买一张飞机票的钱跑到了美国,他一路走,一路在汽车加油站做工,终于走遍了整个美国。一年后,当他回到家乡时,全家人象欢迎“英雄”一样欢迎这个曾失去音讯的孩子……
  在商店里,他象父亲雇佣的任何一名普通职员一样,上班从不迟到早退;如有过错,同样会受到指责、被停发工资甚至开除。有一次,我给迈克尔去电话借录音磁带,谁知刚讲两句,他的声音戛然而止。过了一会儿,他匆匆说了句:“对不起,我们上班时间不能打电话。”便把话筒挂上了。后来我了解到,那停顿的一会儿是他因违反了店内的制度而受到组长的指责。取磁带那天,他约我一起吃午饭。下班时间到了,他准时从店里出来。席间,他不停地看表,饭没吃完就起身抱歉地对我说:“真是对不起,我该走了,否则上班要迟到的。”在澳大利亚,一般主人很少在客人没吃完饭的时候就离席而去的。但我明白迈克尔是为了遵守店规,不愿使自己比别人特殊。
  在澳大利亚,“不靠别人靠自己”已在青年中形成风气,包括一些政府官员和富商子弟在内,有时尽管生活窘迫也不向富有的家庭伸手要钱。他们认为“不劳而获地活着是可耻的,而自食其力是高尚的。”当然,好逸恶劳的花花公子在澳大利亚也不乏其人。
  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权力,但不见得有做父母的资格
  ——考克思夫妇
  由于共同的爱好——欣赏音乐,使我成了考克思夫妇家的常客。他们毕业于有名的墨尔本大学,又由国家保送到德国汉堡大学留学,回国后,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都相当不错了。但他们并不满足,准备在国内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拿下硕士学位。现在,妻子正在全力以赴地用功,由丈夫工作来支付家庭的开销;一旦妻子成功,丈夫再向这个目标努力。看到他们这样勤奋,我有些不理解,同时也感到他们生活中似乎缺少点什么。一天,我终于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你们不准备要一个孩子吗?”夫妇俩相视而笑了,坦率地说:“这个我们现在还不能决定,因为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权力,但不见得有做父母的资格。如果仅仅是把孩子生在这个世界上,而没有教育他们的能力,不仅对孩子,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一席话使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在事业上无止境地追求,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富足,也不单纯为了拿一个学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为了孩子。
  其实,夫妇俩是很喜欢孩子的。妻子从像册中取出一张照片递给我:“你看,这是我们的干女儿。”照片上,一个皮肤黝黑的小姑娘正凝视着我。妻子说:“这是一个乌干达的孤女,她的父母在一次灾荒中饿死了。她被世界‘红十字’会收留时,身上连一件衣服都没有,更无人知道她的名字。当我们从报上得知这次灾荒的情况,看到一个慈善组织为孤儿们募捐的消息后,便向这个组织要求收养一个孤儿。现在,我们每月寄一部分钱给‘女儿’,帮助她在非洲上学……”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平均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政府为了鼓励人们要孩子,对多生育的母亲都有一定的补助和奖励。然而,许多青年人却象考克思夫妇一样,认为“奖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他们清楚地看到,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移民的不断迁入,给澳大利亚带来了多民族的习惯和文化,许多新的知识有待他们去掌握;社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使自己和后代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他们必须发奋地学习,使自己具备做父母的资格。
  我就是我,只有依靠“我”的力量,才能创造“我”需要的一切
  ——玛格丽特
  墨尔本大学是澳大利亚的一所名牌学校。由于它的入学标准十分严格,因此只有那些家境富裕、从小受到很好教育的孩子,考取的可能才更大。每天清晨,许多学生都驾着不同颜色的小汽车驶向校园。在这些色彩缤纷的车流中,有个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的姑娘引起了我的好奇。
  不久,我们相识了。姑娘名叫玛格丽特,是这所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在她二十岁生日那天,我应邀去她家作客。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她的家简陋寒素,九口人,分住在几间房和一辆篷车里,父亲是一个破了产的企业家,全家人依靠政府的救济生活。这样一个寒门之子,怎么上的法学院呢?对此,玛格丽特说,我信奉一条宗旨:我就是我,只有依靠“我”的力量,才能创造“我”需要的一切。我并不因为家庭穷困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自己的命运不是靠家庭主宰的而要靠自我奋斗。考入墨尔本大学法学院当一名女律师,是玛格丽特从小的愿望。家境的贫寒并没有使她畏缩,为了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她与几个女伴合伙租了一套房子;她外出洗碟子、当侍者,收入除交饭费房租外全买了工具书;她夜以继日地苦读,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跨进了这所一流大学的校门。
  玛格丽特说:奋斗是无止境的。同那些从小受教育的富家子弟比,我有些“先天不足”,但我决不示弱,要弥补过去失掉的一切,迎头赶上去。她很少吃“正经”的午餐,常常买一片三明治,外加一个鸡蛋和苹果边走边吃;即使在咖啡馆里,她也是边喝咖啡边看书。学院的女生都打扮得很漂亮,但玛格丽特却不修边幅,有时为了买一本法学书,她能将平常利用课余出去做工积攒的钱“倾囊而出”,却从不添置一套象样的衣服;她同一个小伙子爱得很深,却很少把时间化在约会上,有人曾提醒她不要因此而失去了对方的爱,她说:“如果他离开了我,我不会感到遗憾的,因为对我来说,事业比一切都重要。”
  经过刻苦的努力,玛格丽特的学习成绩一跃居于全班首位,受到了同学们的尊敬。按理说,她应该满足了,但她却不以为然,她有更高的志向。她对我说:“将来我当律师是肯定的,但不能当一个普通的律师。我希望自己成为名律师——一个真正了解社会的、有着各方面渊博知识的律师。”为此,她利用生活结余在假期中只身一人到欧洲旅行,考察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及风物人情。
  玛格丽特仅仅是为了当个名律师吗?不!她曾深沉地对我说:“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势必会在社会竞争中被淘汰。在这个社会里,我别无所靠,只能靠自我奋斗来实现理想,站住脚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