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_论加强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_论加强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9-04-13 04:08:45 影响了:

  【摘 要】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高校的广泛扩招,农村贫困大学生已成了高校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群体。本文主要就农村贫困大学生面临的现状和加强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A25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高校的广泛扩招,农村贫困大学生已成了高校的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群体,然而他们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基于这个现实和“四有”人才的培养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对高校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更快更好地培养一批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一、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变革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使原先作为一个整体的农民阶层内部快速发生了分层和分化。从收入水平看,农村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收入分配差距,农户出现了富豪型、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贫困型等不同层次的序列,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差距拉大;就总体而言,农民这个阶层正逐步分化成两大群体:社会中心群体和社会边缘群体。处于同心圆位置的两大群体由于社会分配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在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中心群体获益越来越大,产生的是向心力,而边缘群体获益越来越小,产生的很可能是离心力。本文研究的新时期农村贫困大学生即是指处于社会边缘群体的农民的后代。相比传统的农村贫困大学生,新时期农村贫困大学生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社会地位更加低下。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农村贫困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已不再有“跳出龙门”或“物以稀为贵”的优越感;二是社会就业压力更大。传统的贫困生一旦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有一个“铁饭碗”捧着,而目前的农村贫困大学生,一毕业更多的就面临失业的压力;三是内心思想更加复杂。在过去,人们要想摆脱贫困,读书往往是最好和最快的途径,而如今读书是否真能改变命运,已成为大学生尤其是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纠结。
  二、农村贫困大学生面临的现状
  1.社会现状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一批批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通过高考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并进而使其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由此实现了阶层的跨越,有力地向世人特别是出身卑微的人们证明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在这样的效应下,农民家庭通常愿意倾全家之力让孩子读书,以求改变命运。然而,近年来,包括农民和农民工阶层在内的社会底层由底层向中间阶层以及更上阶层流动的难度越来越大,渠道越来越窄。许多农家子弟毕业后难以在城里找到满意的工作,回到原籍就业机会也少,被迫在城市里成为漂族。为了在城里安身立命,他们大多不得不成为房奴,而房奴们仅能维持自身的基本生活,对父母及家庭的回报极其有限。因此,进入体制内成为许多农村大学生提升家庭阶层的唯一希望,但是,经过激烈的笔试和面试竞争最终能够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农村贫困大学生毕竟是极少数。相反,社会强势集团的子女通常可以通过世袭、关系获得财富和竞争上的优势。“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等网络热词的流行,就说明了农村贫困大学生改变命运之艰难。这种在发展起点上的不公正,造成社会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
  2.学校现状
  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专门机构,是发现人、培养人、塑造人的主要基地。随着学校大规模的扩招,高校学生生存背景、知识水平和生活态度呈现多样化、多元化。“据我们了解只有少数贫困生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拿奖学金,为考研而努力。而大部分学生忙于为学费和生活开支而奔波,有少数学生外出打工挣钱而不参加正常的听课,课程学习受到严重的影响。” [1]因而他们学习成绩平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