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扎格斯台区东段勘查区地质向斜构造与聚煤特点|向斜构造
 

扎格斯台区东段勘查区地质向斜构造与聚煤特点|向斜构造

发布时间:2019-04-17 04:21:13 影响了:

  矿区地处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大兴安岭西延的北坡,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端,区内半固定沙丘及移动沙丘广布。整个沙丘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局部发育低洼地、低湿地和积水湖泊,矿区内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部低。最高处位于矿区西北部,海拔1349.87m,最低点位于矿区中部,海拔1311.00m,相对最大高差38.87m。区内全部被第四系风积沙所覆盖,根据钻孔揭露,本区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新生界第三系中新统通古尔组(N1t),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第四系(Q4eol)。下面由老到新分别加以叙述:
  一、地层层序
  (1)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将其划分为两个岩段。一是一岩段(K1d1):位于大磨拐河组下部,岩性主要由灰绿色砂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砂岩组成,灰绿色砂质泥岩含大量贝壳类动物化石,岩段厚度沿倾向和走向变化均大。岩段揭露厚度4.14~505.69m,平均有121.87m。二是二岩段(K1d2):位于大磨拐河组上部,为含煤盆地的主要含煤段,岩性主要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中夹煤层。共含煤6层,大部分属于层位稳定的可采煤层或局部可采煤层,1、3、4、5号煤层发育较好,层位稳定,可采面积较大,是本次勘查的主要对象。岩段厚度0~322.31m,平均有163.09m。该岩段与上覆第三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矿区内有34个钻孔揭露大磨拐河组(K1d),揭露厚度199.11m(11-9号孔)~505.69m(1-13号孔),平均285.44 m,与上伏地层通古尔组(N1t)呈不整合接触,矿区内未出露。未见到J3b地层。(2)新生界第三系中新统通古尔组(N1t)。岩性为棕色、灰绿色砂质粘土、粗砂。不整合于一切老地层之上。钻孔揭露地层厚度24.82(5-1号孔)~338.56m(5-9号孔),平均253.20m。矿区内未出露。(3)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岩性主要以棕色、杂色砂质粘土为主,中间夹薄层粗砂,下部含一至三层气孔状玄武岩。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钻孔揭露地层厚度97.22(9-25号孔)~563.80m(9-9号孔),平均186.97m。矿区内未出露。(4)第四系(Q4eol)。为近代风积、冲洪积砂砾层、坡积物。第四系地层厚度一般在78.70~141.23m,平均116.67 m。
  二、构造
  详查区是一个轴向NE的向斜构造。向斜两翼倾角不大,一般在3°~10°之间。向斜轴部在11-5、1-3、5-5钻孔之间通过。在9-7、9-9号孔之间有F1正断层,倾向149°,倾角75°,断距>400m。断层上盘地层为新生界第三系中新统通古尔组(N1t)和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通古尔组(N1t)地层厚度为563.80m,宝格达乌拉组(N2b)钻孔揭露地层厚度为287.90m,未见底,断层上盘没有见到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地层;断层下盘地层为新生界第三系中新统通古尔组(N1t)、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和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一二岩段。通古尔组(N1t)地层平均厚度为150.82m,宝格达乌拉组(N2b)地层平均厚度为279.89m,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二岩段(K1d2)为本区含煤地层,地层平均厚度为193.54m,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一岩段(K1d1)钻孔揭露地层厚度为123.84m,未到底。喜山期第三系玄武岩的喷发对煤系地层及煤层没发现有影响。综上所述,本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于简单类型。
  三、岩浆岩
  该区所见玄武岩主要为喜山期玄武岩。主要是喷发的基性玄武岩,分布在扎格斯台区西部。通过钻孔揭露主要为杆榄玄武岩。呈气孔状构造,少数为杏仁状构造。其充填物多为钙质,该玄武岩区内钻孔最多见有三层,属于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地层中的层间喷发。该玄武岩对煤系地层、煤层及煤质没发现有影响,只是对隐伏煤田地质钻探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综上所述,本矿区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变化不大,断层有一条,岩浆岩侵入第三系,构造复杂程度属于简单类型。
  四、含煤性
  勘查区含煤地层位于矿区的北部,为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二岩段(K1d2),含6个煤层以及数层煤线,含煤地层总厚度0~322.31m,平均163.09m,煤层自然厚度平均20.75m;含煤系数12.72%;煤层可采厚度平均为17.01m,可采含煤系数10.43%。含煤性较好。根据钻孔揭露,矿区的煤层赋存区所含煤自上而下编号为1、2、3、4、5、6号共6层煤,其中含大部可采的四层,为1、3、4、5号煤;局部可采煤层1层,为6号煤层,零星可采煤层1层,为2号煤层,以及数层煤线。
  五、煤岩特征
  区内煤呈黑色,风化后呈褐色,条痕褐黑~黑褐色,呈暗淡的沥青光泽,局部可见油脂光泽,丝炭发育的层段显丝绢光泽。常见贝壳状及参差状断口,外生和内生裂隙不发育,脆性差。节理中局部充填有黄铁矿及方解石薄膜。由于煤岩组分的差异,常见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燃点一般为300℃左右,燃烧试验为剧燃。残灰呈粉状~块状,灰白~灰色。煤风化后煤质疏松,呈土状,燃烧时火焰不大。(1)宏观煤岩特征。各煤层宏观煤岩组分以暗煤为主,丝炭为辅,夹条带状、线理状亮煤。宏观煤岩类型以暗淡型为主,半暗型次之。(2)显微煤岩特征。对区内8个钻孔41件样品作了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显微组分镜下定量鉴定结果表明:区内各煤层去矿物基含量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壳质组次之。各煤层镜质组含量为90.8~100.0%,平均为98.6%;惰质组含量为0~9.2%,平均为1.4%;壳质组含量为0~0.4%,平均为0。显微组分组总量达到62.3~97.0%,平均为81.4%;粘土矿物含量2.7~37.4%,平均为18.3%;硫化物矿物含量0~0.7%,平均为0.2%;碳酸盐矿物含量为0~1.6%,平均为0.1%,氧化硅矿物为0。由此看来,本区煤是在气流闭塞、覆水较深、氧化作用相对较弱的沼泽环境下形成的。(3)变质程度。区内各煤层的镜煤最大反射率在0.3289~0.4034%之间,平均为0.364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607-1998”《中国煤层煤分类》划分本区煤为次烟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