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十里涛翻罗刹紫]紫罗刹
 

[十里涛翻罗刹紫]紫罗刹

发布时间:2019-06-22 04:11:12 影响了:

  中英鸦片战争,是英国推行殖民掠夺政策的结果。早在1832年,就有英国间谍到中国沿海刺探情报、绘制军事地图。林则徐领导的广东禁烟展开以后,英方代表极力挑起事端,煽动武装侵略。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随后组成一支拥有四十八艘舰船、五百四十门大炮和各兵种陆军四千多人的“东方远征军”,正式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英国侵略军首先将炮口指向广州。由于时任两广总督的林则徐和关天培早有准备,英军进犯广东未能得手,于是留下少数舰船封锁珠江口,主力转而北上。1840年7月2日,英军侵犯福建厦门,被时任闽浙总督邓廷桢麾下的军民击退。7月5日下午,英军突然对舟山群岛的定海县城发起攻击,驻守定海的清军水师船和岸上阵地在短时间内即被摧毁。总兵张朝发受伤落水,经士兵救起,当晚伤重身亡。定海县令姚怀祥一直在组织民众配合驻军抵抗,但终究抵挡不住敌军的进攻。7月6日,定海失陷,姚怀祥退到北门外普慈山下,投梵宫池自杀。县吏全福在英军攻入县衙时拔刀拍案大骂英军,被英军当场杀死。
  姚怀祥是鸦片战争中第一个以身殉职的文官,他的表现受到世人的敬仰。地方民众在吴山为他立祠,将他书闱中的一幅蓝笔手书供在祠内,并有不少诗词纪念他。下面就是流传很广的一首词——
  满江红
  陈 干
  题前定海令姚公履堂蓝笔遗憾,公因洋务殉
  断楮零缣,从棘院、搜罗而得。记昔日、文星高照,一支蓝笔。转瞬鲸鲵凭海岛,伤心鹅鹳沉沙碛。叹甬江、斗大耸孤城,难摧敌。
  守何恃·唯坚壁;兵几队,埋荒驿。剩数行书在,未曾磨灭。十里涛翻罗刹紫,千秋血沁苌弘碧。尽摩挲、片纸怆忠魂,堪歌泣。
  
  词前序言中的“履堂”是姚怀祥的字号,“蓝笔遗憾”是他用蓝笔写的遗墨。
  上片以咏叹姚怀祥的手书残卷而起。“断楮零缣”,是说姚怀祥这张手书,经过战火的洗劫已经残缺不全。“楮,是纸的代称;“缣”,即细绢,古人常在细绢上写字。楮、缣合称都是指姚怀祥留下的遗墨。而这幅残缺的遗墨也来之不易,是从遍生荆棘的断墙败瓦中搜罗而得的。偌大的定海县衙战后变成瓦砾遍地、荆棘丛生的废墟,县令姚怀祥的遗物几乎荡然无存,仅剩一张残缺的纸片,可见战事激烈,敌人破坏之甚。姚怀祥身为文官,生前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喜欢用蓝墨写字。所以作者说“记昔日,文星高照,一支蓝笔”,其间倾注赞誉和惋惜之情。“转瞬鲸鲵凭海岛,伤心鹅鹳沉沙碛”,是说敌人突然之间侵犯海岛,定海军民奋起反抗,但敌强我弱,悬殊太大。作者以海中庞大凶残的‘鲸鲵”比喻英军,以弱小的“鹅鹳”比喻我方力量。战斗的结局令作者感叹:定海犹如一座斗大的孤城耸立在甬江上,实在难以御敌。甬江是浙江一大水系,从定海对岸的镇海左近入海。
  词的下片直接描绘了定海之战的情形:由于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而又孤立无援,我方军民只能依靠孤城的工事坚守。人数不多的几队人马经过浴血奋战几乎全军覆没,埋尸荒郊。战火之后,唯剩下姚怀祥的几行墨迹未曾磨灭,这是对英军大肆烧杀掳掠的控诉,同时也表达了内心深处对姚怀祥的敬意。写到这里,作者胸中热血奔涌,满腔义愤喷发而出:“十里涛翻罗刹紫,千秋血沁苌弘碧!”这两句极为精炼而且形象感人,堪称词家所说的“词眼”或“高潮”。“十里涛翻”以凝练的字句表现出了战事的激烈。“罗刹”本指朱发绿眼的恶鬼,再加一个“紫”字来活现侵略者的恶魔形象。“苌弘”是东周的大夫,在宫廷内斗中被杀,传说他的血三年之后化为碧玉,诗词中常以苌弘比拟被杀害的忠臣或忠肝义胆的烈士。
  词的结尾三句写道:作者为烈士的逝去悲怆不已,不停地抚摸姚怀祥留下的手书残片,禁不住发出一声长叹:定海军民抵抗侵略的悲壮事迹,是可歌可泣、感动天地的啊!这样既有动作形象又有感叹的结尾,比单纯的感慨或议论更为感人。
  这首词的作者陈干生平事迹不详,但从词中感觉,他对这次定海之战以及搜集姚怀祥遗墨的情况似乎是亲历亲见;全篇都从正面描绘,因此这首词比同一题材的其它词作更具词史价值。
  英军侵占定海之后又继续北上,8月抵达天津海口并投递英国政府照会,提出包括割地、赔款等一系列无理要求,声称不满足其要求“必相战不息”。此时,清政府内部分裂为抵抗和投降两派,以穆彰阿、琦善、伊里布、耆英为代表的投降派官员大多是手握重权的满族亲贵,他们原本就反对林则徐的严禁主张,此时便罗织罪名,诋毁攻击以林则徐、邓廷桢为代表的抵抗派。道光皇帝本是一个对世界无知、盲目自大而又苟且偷安的昏庸之主,此时迫于内外压力迅速倒向投降派。8月20日,道光皇帝派琦善赶到天津海口与英军谈判,把广东查禁烟土的责任一股脑推到林则徐、邓廷桢头上,并表示要“逐细查明,重治其罪”。英军头目见清廷软弱,气焰更加嚣张,不时以开仗相威胁。但此时英军中开始流行疾疫,兵力也感不足,在谈判僵持近一个月并得到琦善的口头保证之后,答应带舰队南返,到广州继续谈判。道光皇帝自以为得计,随后下令将林则徐、邓廷桢撤职查办,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州主持大局。
  琦善到了广州,很快答应了英方的赔款条件,只是在割地问题上未经道光允许不敢轻易表态。英军屡次以武力威胁,琦善不仅不加强防务,反而撤出林则徐领导修筑的一些防御设施以博取英方好感。1841年1月7日,英军以优势兵力猛攻大角、沙角炮台,守将陈连陞立即组织还击。战斗打得极为惨烈,陈连陞身先士卒,壮烈殉国;他的儿子和守卫炮台的大部分将士也力战牺牲。著名诗人张维屏在《三将军歌》中描绘了陈连陞父子壮烈牺牲的情景——
  “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
  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
  大角、沙角炮台失陷后,琦善仍然不敢组织回击,反而含糊其词地表示:英军可在尖沙嘴、香港两地中任选一地“寄寓泊船”。英方代表义律于是单方面发出公告,宣布已经和琦善签订“初步协定”即所谓《穿鼻协定》,内容包括割让香港。1月26日,英军强行占领香港。消息传到北京,道光这才感到有损王朝尊严,一怒之下降旨拿办琦善并对英宣战,同时委任其侄子奕山、奕经为“靖逆将军”和“扬威将军”,分赴广东、浙江主持前线战事。然而,英军在朝廷旨意还没有送达广东时就已经得知消息并主动发起进攻。从2月23日起,英军猛攻虎门炮台,关天培率军奋勇抵抗;激战到2月25日,英军攻到岸上,年逾六旬的关天培负伤十多处仍率军坚守靖远炮台,亲自点燃大炮向敌开火。他知道情况危急,命令仆人孙长庆带着自己的印信撤退;长庆哭着不肯离去,并拽住关天培的衣角死不松手;关天培大声喝道:“我上负皇上,下负老母,死犹恨晚,你不松手,别怪我不客气。”长庆这才捧着提督大印离去。当英军攻陷炮台时,关天培手握利刀,格杀数敌,最后为流弹射中壮烈牺牲。
  当时,林则徐虽然已被撤职但仍滞留广东,时局的发展令他忧心如焚,他有一幅悼念关天培等将士的挽联表达了心中的悲愤——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壈漘,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上联中“六载固金汤”指关天培在广东水师提督任上六年不断巩固防务。作者质问是谁让多年筑就的海防要塞毁于一旦,让关天培等将士作孤立无援的死战。
  下联中的“双忠”指关天培和同在虎门战事中殉难的游击将军麦廷章。壈漘(laň chuń):困厄水边的意思。最后两句均有实事依据:关天培的英勇令英军胆寒而生钦佩,英军中有人称他为“最杰出的元帅”。 战后人们找到关天培的遗体,身上血肉模糊,半边身子被烧得焦黑。家人打开他生前捎回来的木匣,里面只有几件旧衣服和几颗掉落的牙齿。联中“归魂相送面如生”显然掺入了作者浓烈的主观感情。
  关天培、陈连陞等将士壮烈殉国,有大量诗文纪念和赞颂他们,只是罕见词章。不过,张维屏有一首词,可以说是对祖国南疆及沿海前线所有抗敌英烈的激情讴歌——
  东风第一枝
  张维屏
  木 棉
  烈烈轰轰,堂堂正正,花中有此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人游岭海,见草木,先惊奇绝。尽众芳,献媚争妍,总是东皇臣妾。
  气熊熊,赤城楼堞。光烂烂,祝融旌节。丹心要伏蛟龙,正色不谐蜂蝶。天风卷去,怕烧得,春云都热。似尉陀,英魄难消,喷出此花如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