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水泥凝结时间 凝结在钢筋水泥上的神话
 

水泥凝结时间 凝结在钢筋水泥上的神话

发布时间:2019-06-22 04:29:29 影响了:

  自晚清开始,中国陷入了外忧内患的艰难处境,一大批仁人志士走上了自强图存的道路。在这种背景下,涌现出了很多大人物,不仅左右了当时的政局、商界,也建立了延续百年的家族,对百年来的中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这些家族不仅仅因富而贵,而且重视精神财富的积累,注重对后代言传身教,因此,在一百多年来的风云变幻中,这些家族虽历经坎坷,甚至一度衰落,但仍然凭借祖辈遗留下来的不屈精神,重新崛起,成就了一个个百年家族的辉煌。
  回顾这些家族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历史变迁,也可以学习先辈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不忘历史,方能继往开来。
  从2011年第11期开始,《旧闻新知》独家连载《百年家族》,为读者展示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和传奇家族。
  上海中苏友好大厦、东方明珠球体造型、中信国际大厦、美国康奈尔大学及耶鲁大学的图书馆、中国招商银行总行大楼、上海金山新城区规划……
  当你站在这些闻名于世的建筑面前,会情不自禁地为它们的宏伟而震撼。而这些建筑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百年家族的影子,这个家族,就是中国建筑领域中的奇葩——张氏家族。
  张继光(1882~1965)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傅家漕村的一个农村家庭,16岁时独自乘船去上海闯荡。先后承建了中国首家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日本领事馆、东方汇理银行、纱布交易所等工程,在上海留下了大批精美的建筑。
  张继光的六个儿子在他的言传身教下都很有出息,特别是五子张乾源,也选择了建筑业,并取得了卓越成就。不只父亲的踏实肯干、勤俭宽厚、严谨认真,还有服务家乡、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也遗传了下来,张乾源用自己的所学,为宁波设计了航运客运站、中信国际大厦等,成为宁波的佳话。
  第三代的张永勤也将建筑设计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参与设计了美国达拉斯文化区的博物馆、康奈尔大学及耶鲁大学的图书馆、中国招商银行总行大楼、上海金山新城区规划等。
  一门三代建筑师,个个成就卓著。
  《凝结在钢筋水泥上的神话——张氏家族的崛起》,将为您介绍张氏家族的百年建筑传奇。
  创业一代:张继光的超人眼光
  在中国,建筑行业是一门悠久的、讲究的、纯手艺的行当,师徒、父子世世相袭是其行业的特点。上海开埠以来,西方的建筑理论及科学的模式给传统中国建筑业冲击很大,也促成了传统建筑师的自我改革与完善,在上海留下他们骄人的业绩。
  说起外滩建筑群,是公认的上海名片,其中两幢著名建筑,中山东一路29号,建于1911年,具有浓厚法国巴洛克新古典风格的原法商东方汇理银行;还有一座建于1985年,延安东路100号,上海首幢大玻璃幕墙的现代化智能大厦联谊大厦。
  具有传奇色彩的是,这两幢建筑出自一对父子之手,东方汇理银行的建造者是近代上海著名的营造商——协盛营造厂厂主、老上海德高望重的企业家、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张继光;联谊大厦的设计者是被称为现代建筑泰斗、1955至1957年连续三年的“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张继光的儿子张乾源。
  新世纪的上海建筑业发展神速,远离外滩的上海金山区新城区,金山沙滩旅游和沙滩排球区的规划设计,松江大学城的设计参与者张永勤,是张乾源的儿子。
  中国有句古话:好不过三代。回顾张氏家族百年家业的成功传承,或许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些许启迪吧。
  “贫二代”的超人眼光
  1882年,张继光出生于宁波鄞县傅家漕一个贫苦农民之家,排行第三,前面有两个哥哥。在他8岁时,父亲因辛劳过度患病去世,祖母和母亲靠着那点薄田,勉强将张继光抚养到16岁,他必须自己养活自己了。
  此时父亲的二哥在上海石顺记营造厂做账房,为张继光在何祖记营造厂谋了个差,即所谓的“学生意”。就这样,这个如假包换的“贫二代”,背着一只小小的竹筐,乘上新江天轮,登上上海十六铺,开始了他的上海梦。
  从前学生意,白天做生活,早晚还要侍奉师傅师母和师兄,生炉子烧饭抱小孩,样样都要做。看似极不合情理,其实也有老祖宗的智慧——煞煞你家里带来的“娇骄”二气。谁不是父母心头的宝贝,但来到社会上,是没有人再将你疼着护着的,学生意,就是教你一个“忍”字。故从前有易子而学,即使大家都是做老板,也让各自儿子交换着学生意,就是怕调教不好自己的亲生子。
  做学徒每月所得仅几角钱的鞋袜费,还好张继光是贫苦出身,省俭惯了。一天傍晚,他去送标书,突遇倾盆大雨,便脱下母亲为他缝制的布鞋赤脚走。雨越下越大,正好一辆黄包车在他身前下客,因为怕淋湿揣在怀里的标书,他就叫住了车。一上车他就发现,车上有一把象牙柄镶翡翠扇骨的扇子,一看就挺名贵。尽管他很缺钱,但不义之财不能取,想到将这扇子留在车座上很易被他人顺手牵羊拿走,他就下车在原处冒雨等候着。果然,马上有人狂奔过来追那辆黄包车。为表示感谢,失主给了他16枚银洋。
  张继光还从未见过那么多银洋,如何用这笔巨款?他当时已认识到要在上海滩拼搏,洋人是劲敌也是盟友,总而言之,一定要和洋人打交道。他向师傅提出,用这笔钱去夜校读英文。师傅一口答应。
  经过四个月苦读,他完全能看懂英文招标书和图纸,还能用一口宁波腔英语与外商沟通。当时上海是洋人天下,一切外国公司出示文件都只用英文。外国设计公司也如此,一切文件包括房屋结构、建材要求和装修特点都以英文示之。因为懂英文,张继光可以直接向外商设计事务所投标,并可以不通过翻译,比其他同行提早根据外商要求而报价,为老板拉了不少生意。
  三年师满后,19岁的张继光脱离何祖记,得当时海上营造“大哥大”杨斯盛支持,开办协盛营造厂,以专业第一为企业宗旨,业务蒸蒸日上,成为上海营造业的佼佼者。
  上海近代建筑奠基人
  那是大清皇朝,外国人根本看不起脑后拖着根辫子的中国人,张继光却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及对外商设计图纸的理解和学生意时打下的扎实基本功,先后与英商通和洋行、太古洋行、业光地产等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中国首家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中国银行前身)大楼(1907年完工),另有日本领事馆(1910年)、东方汇理银行(1911年)、纱布交易所(1919年)、盐业银行(1923年)、中国实业银行(1928年),此外还有大批住宅,包括近代中国著名民族企业家荣宗敬、荣德生的茂新、福新、申新厂房建设,都为协盛营造厂承建,也因此,张家和荣家成为莫逆之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