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欧元系统:欧债危机的祸因还是福音?|欧债危机2018
 

欧元系统:欧债危机的祸因还是福音?|欧债危机2018

发布时间:2019-07-10 03:56:48 影响了:

  在欧债危机的演变过程中,欧洲中央银行几乎始终处于中心位置。  大家都知道,欧元区由欧盟中的17个成员国组成,17个国家组成单一的货币区,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欧元区成员国均以欧元作为官方惟一流通货币,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仍以本币作为官方流通货币。欧元由“欧元系统”(Eurosystem)和“欧洲中央银行系统”(ESCB)负责管理。对欧元区而言,欧元系统更为重要,该系统由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17个成员国央行组成。
  欧央行,欧元系统的核心
  欧元区货币政策由欧央行负责制定,成员国央行负责执行,并接受前者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欧央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发行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基础流动性。欧元系统则对货币市场环境和货币市场利率施加决定性影响,主要是维持欧元区一般物价和金融秩序的双重稳定。
  外汇储备主要由成员国央行持有和管理。其中,欧央行的外汇储备授权欧元区成员国央行来管理。成员国央行尽管可以独立管理自己的外汇储备,但超过一定限度时,相关操作仍须获得欧央行的批准。
  欧央行是欧元系统的核心。其主要决策机构为管理委员会(下称“管委会”),现有委员23人,包括6位执行委员会委员和欧元区17个成员国央行的行长,负责制定欧元区货币政策,包括有关关键利率和欧元系统基础货币供应等方面的政策。通常每月召开两次会议,其中第一次会议评估经济与货币发展,形成货币政策月度决议。每次会议到会人数需达到投票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法定多数,否则欧央行行长可能要召集特别会议(不必遵守这个法定人数要求)。在支持票数等于反对票数时,欧央行行长的投票具有决定意义。
  成员国的经济规模越大,在欧央行决策中的地位就越高。资本金份额对成员国在欧央行的决策有重大影响。截至2011年底,欧央行资本金107.6亿欧元,其中欧元区成员国央行占69.97%。具体地,德国18.94%,法国14.22%;重债五国25.63%,其中意大利12.5%,西班牙8.3%,希腊1.96%,葡萄牙1.75%,爱尔兰1.11%。按规则,德、法、意、西几国在“管委会”会议上拥有稳定的投票权,其余成员国的投票权则需轮换。份额是由各成员国在欧盟GDP总额和总人口中的比例来确定的(二者权重相等),每五年或者新成员加入时都要进行调整。
  很有“个性”的决策机制
  欧元系统的上述决策机制非常有“个性”。
  各国央行行长在“管委会”会议中主要代表各自国家利益,因此,在有关欧央行货币政策决策过程中必然全力相争,博弈相当激烈。大家都有这样的印象:在欧债危机的治理过程中,欧央行决策往往表现得不够及时,政策方向不够明确坚决,政策力度不如市场主流预期的大,这些都同这一特点高度相关。
  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在欧央行决策中的地位最重要。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成员国决策权的轻重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货币金融机构规模起次要作用。欧央行资本金份额的国别分布基本反映了成员国近期的综合经济实力结构。按欧央行的决策机制以及欧元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同发展趋势,尤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受主权债务危机恶化的负面影响,德国的决策权优势极可能强化,其他国家的决策权地位则可能下降。
  德国在欧债危机治理中具有最重要的决策权。由于受欧债危机影响的程度不一,德国作为主要债权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作为主要债务国,对欧债危机的治理理念和思路分歧显著。德国相对孤立,重债国与法国相对占据上风。但是,关于欧债危机治理的方案,德国将凭经济规模优势、在欧央行的相应决策权优势以及债权国身份,具有最重要的决策权。因此,欧债危机的实际治理模式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深深的德国烙印。
  “次优之争”仍将继续
  欧债危机治理进展缓慢,其实是欧洲经济治理理念和政治利益分歧巨大的结果。德国主流观点认为,欧债危机是重债国家财政支出同收入长期不匹配,以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公共债务负担不断累积攀升至难以持续的水平,最终酿成主权债务危机,这些国家要避免危机,必须进行财政整顿,即减支增收,缩减赤字,直到恢复财政平衡。重债国家采纳这一治理战略,初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代价是经济放缓甚至深度衰退,民众生活水平大幅下滑,引发普遍不满,反对声浪如潮汹涌。这些国家的许多民众认为,在财政整顿之外,治理主权债务危机尚有其他道路可选,如货币扩张战略。
  货币扩张战略认为,债务危机表象是财政赤字导致公共债务累积至不可持续水平,而深层原因在于经济增长乏力。一旦经济恢复增长,财源就开;财政支出即使不能继续扩大,但至少短期内不必紧缩。而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货币政策,只要央行以 “最后贷款人”身份对公共债务实施担保或者实际购买,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实体经济诸部门的需求就会扩张,供给也会随之跟进,债务危机最终自然消减。不过,这种战略如要顺利实施并取得期望效果,至少需要如下假设条件成立:商业银行系统健全,能顺利传导央行货币政策意图;私人部门资产负债杠杆合理,不需剧烈调整。但是,欧洲的商业银行和私人部门均不满足相应条件。即使奉行该战略的美国,也不完全具备这两个条件,因此其经济仅在低位运行。
  财政整顿与货币扩张两个战略在欧央行的决策中都有反映,并展开相互博弈,试图占据主导地位。财政整顿需要当事国具备强力支持紧缩的政府,而不需要强势反紧缩的非政府势力,这在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等重债国并不现实。货币扩张战略需要健全的货币传导体系和私人部门,重债国家也不具备。因此,这两种战略都因为不全面具备必要条件,都不是治理债务危机的最优选择,“次优之争”仍将继续。
  鉴此,欧债危机仍将上演阵性恶化和渐进治理的大戏。在这出多幕大戏中,上述两种治理理念展开博弈。未来最有可能的是,欧央行率领欧元系统执行适度的宽松货币政策,包括非常规的流动性注入政策,稳定银行系统,继而稳定国债市场,为财政紧缩及其所需的结构改革赢得必要的时间。当然,财政紧缩也是主权债务危机治理不可缺少的战略成分。
  这两种战略在危机治理中结合并取得预期成效,仍需满足其他必要条件:强有力的政府。但历史和现实显示,在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受文化传统的深厚影响,这仍是一个较难满足的条件。
  以欧央行为核心的欧元系统是欧债危机综合治理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它既不是欧债危机的祸因,也很难说是欧债危机的福音。它只是在欧洲经济、政治与文化环境中力尽自身权责的中央银行而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