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80亿商誉减值致财报惨淡,自酿苦酒成惠普复兴麻烦:商誉减值
 

80亿商誉减值致财报惨淡,自酿苦酒成惠普复兴麻烦:商誉减值

发布时间:2019-07-10 04:01:22 影响了:

  昔日的巨人惠普正走在艰难的复兴之路上。一上任就被寄予像当年郭士纳拯救IBM一样极高期望的惠特曼接管惠普已将近一年,虽然她正努力通过裁员、机构重组等措施将惠普身上的“腐肉”一点点剜去,让这个体量庞大的巨人重现昔日活力,但仍然是困难重重。
  8月23日,惠普公布了截至7月31日的2012财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惠普第三财季的纯收入为297亿美元,同比减少5%;第三财季净亏损88.5亿美元,合每股亏损4.49美元。
  惠普将此次亏损归因于8月初计入的一项80亿美元的商誉减值。这笔高昂的商誉减值源于4年前惠普耗资139亿美元收购企业IT服务公司EDS的巨大失败。惠普的亏损已是意料之中,但此次商誉减值对惠普来说如同雪上加霜。
  此次对服务部门的商誉减值,意味着惠普失败的收购战略为其向企业IT服务领域转型带来了巨大困难,而且惠普还将继续为过去几年几笔失败的大型收购案买单,这为本就艰难的复兴之路再添磨难。
  收购EDS本就是一场豪赌
  早在2008年,时任惠普CEO的马克·赫德以139亿美元的高昂价格收购信息服务厂商EDS时,业界就质疑声一片,称这笔继康柏之后惠普收购史上的第二大收购案是一场豪赌。
  在赫德时期,惠普已经稳坐全球PC业霸主的宝座,但是由于PC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利润也日益微薄,根本不足以支撑规模不断扩大的惠普,因此在保证自身PC优势的同时,赫德开始考虑向利润更高的企业IT服务领域转型。而同时,惠普的竞争对手IBM已经将自己的PC业务出售给联想,全力进军IT服务市场,现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IT服务商,这也极大地诱惑着赫德。
  于是,收购在整合服务器、软件、操作系统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美国第二大数据服务公司EDS就变得顺理成章。当时,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计,惠普和EDS合并后的规模将排在IBM之后,位居全球第二。而赫德也希望以此来扩大惠普在IT领域的布局,成为拥有硬件产品、软件、服务和端到端解决方案的综合IT服务商。
  但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收购EDS虽然可以强化惠普的服务业务,带来营收的增长,但短时间内无法带来巨额利润回报。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EDS的营收只有50亿美元,远远低于同期IBM服务业务的145亿美元。另外,EDS公司的毛利率只有5%,不仅低于惠普服务11%的毛利率水平,也低于惠普公司整体8.4%的毛利率。这种情况下,收购之后,惠普的毛利率不可避免会被拉低。
  同时,EDS服务业务庞大,结构肿胀,员工总数高达14万,接近惠普的员工总数,而惠普在收购康柏后自身体量也变得巨大无比,收购完成后,惠普不仅在在人员、部门结构调整上面临极大困难,而且两家公司在文化和商业模式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如何实现两者的融合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
  虽然,在收购EDS后的首个财季,EDS就为惠普带来业绩的提振,服务部门的营收增长了99%,但就在一切进入轨道时,赫德却因为一宗性骚扰案以及伪造开支报告的指控而被迫离职,接任的李艾科并没有继续赫德的转型战略,而是将惠普的航向拉向了软件领域,赫德的努力付之一炬。因此这笔撼动全球IT产业格局的大型收购就失去了其发挥价值的舞台,成为惠普身上的一个巨大负累,这也为之后的商誉减值埋下了伏笔。
   摇摆中的巨人
  对于一些大企业而言,如果要转型,进行一些重要的收购属正常的商业手段,如IBM为了向企业IT服务领域转型,自2001年以来已完成了对70多家软件公司的收购。但是惠普则似乎进入了一个收购怪圈之中。在此前的十几年中,惠普的三位CEO一遇到业绩下滑,或要转型,就进行大额收购。而更重要的是,这些领导者对惠普的战略定位不统一,都按照自己的意志信马由缰,这使得惠普十几年间的众多收购除了让惠普的体量变得更大,行动更迟缓外,都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而评论界认为,惠普的十年也几乎葬送在不断收购、不断转型的失败模式中。
  惠普的收购策略还要追溯到2002年,彼时惠普CEO卡莉·菲奥莉娜斥资189亿美元收购当时占据欧美PC市场前三位置的康柏,打破了惠普长达十几年的收购魔咒。这笔惊天动地的收购本可以使惠普甩开戴尔,直追IBM,成为全球最大的PC公司,但在收购消息发布后的两周内,惠普的股价狂跌38%。收购后第二年,惠普的PC全球出货量就输给了戴尔,收购价值化为泡影。贪心的卡莉还试图将惠普打造成为一个技术解决方案商,这离惠普的业务主线越来越远,负重累累的惠普似乎已经开始迷失。
  善于成本控制的马克·赫德上台后,通过裁员、精简机构,在2006年将惠普送上了PC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宝座。但为了向企业IT服务领域转型,赫德又在2008年以139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IT服务企业EDS。在赫德时代,惠普成为了一家PC出货量第一的IT服务供应商,它既向往消费电子领域的苹果,又渴望成为IT服务领域的IBM,但越来越多的收购包袱已经让惠普无法自由伸展,依然在迷雾中徘徊。
  而李艾科上任时,又斥资117亿美元收购了英国数据软件公司Autonomy,同时考虑剥离或出售全球排名第一的PC业务,将惠普带入了通向软件公司的转型之路。惠普由此遭受致命一击,股价当天跌去了20%,市值一日之间蒸发160亿美元。李艾科的这一动作不仅让卡莉时代收购康柏的交易彻底失败,同时也让赫德在任时对惠普业绩的提升都付诸流水。惠普似乎已经进入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彻底迷路。
  除了盲目收购,战略迷失,业内人士还强调,自从2002年惠普公司创始人家族因为并购康柏的分歧与卡莉决裂,随后被拒绝提名董事之后,惠普公司董事会就开始逐渐失去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应有的作用。董事会没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完全寄希望于历任CEO,而惠普自身又没有清晰的战略定位,这就难免会导致CEO按照个人意志对惠普进行改造,这也从另一方面加快了惠普的迷失和衰落。
  在风云突变的IT市场,十几年的战略摇摆、横冲直撞,已经让惠普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目前惠普在无法扭亏为盈的前提下,尚无法脱离PC业务这个最大营收来源,而且在该市场还面临着来自苹果、三星等对手的围攻;在企业服务市场,惠普的最大竞争对手IBM和EMC已经先入为主,惠普一时之间根本难以望其项背。业内人士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惠普对企业服务部门进行商誉减值,为其失败的收购战略买单也是在所难免。同时,华尔街分析人士预计,未来惠普还将可能因为收购Autonomy而进行商誉减值。
  漫漫复兴路
  在惠普对企业服务部门进行80亿美元商誉减值的背后,可以看出在惠普CEO惠特曼当前的复兴计划中,向企业IT服务领域的转型将暂停,而将惠普扭亏为盈成为当前的重任。
  此前,在上任之初,惠特曼为了改善惠普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合并了IPG(打印与成像系统集团)与PSG(个人信息系统集团);之后又进行了一项涉及2.7万人的裁员计划。近期惠特曼还介绍惠普正准备推出数款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的跨界产品,以及一款商用平板电脑,未来还将推出Windows 8平板电脑。
  虽然惠特曼停止了惠普长达十几年的收购策略,为惠普校正了航向,但从最新财报分析,惠特曼接管惠普这一年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惠普今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12亿美元下滑5%,净亏损为88.57亿美元,惠普的总体业绩仍在下滑。而初见成效的也就是惠普的裁员计划。据惠普财报显示,截至7月31日的2012财年第三季度,惠普裁减了4000名员工,比原来预计的速度要快。
  经过十几年动荡发展的惠普早已元气大伤,员工士气也已经衰落,因此除了让财报更好看之外,发掘、释放每个员工的最大价值,让董事会重焕生机,让曾经照耀整个硅谷的惠普之道重新回归,也是摆在惠特曼面前的迫切问题。
  当前惠普之于惠特曼的困境,就如当年IBM之于郭士纳,但究竟惠特曼能否像郭士纳挽救IBM一样救惠普于水火之中,一切还充满未知,毕竟郭士纳当时预测IBM获救的可能性也才不到2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