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论柳永词中歌妓形象的特征 柳永词中歌姬形象
 

论柳永词中歌妓形象的特征 柳永词中歌姬形象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0:01 影响了:

  歌妓是柳永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形象。长期的不第,羁旅,困顿的生涯,使得柳永深切体味到了人生的悲苦。对于歌妓,柳永颇有些“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于是,开始真心真意地和歌妓交朋友,开始设身处地地了解歌妓的悲苦和她们的反抗精神。这时,歌妓已经不仅仅是其玩物,而是成为了柳永的知己、朋友。
  柳永词 歌妓形象 特征
  歌妓是柳永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形象,《乐章集》中歌妓词大约占一半左右。除了歌妓词以外,柳永创作较多的羁旅行役词,歌妓形象也是频繁出现。
  一、柳永词作大量出现歌妓形象缘由探讨
  首先,柳永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柳永天生浪漫多情的本性被儒家礼法长期压制,久留于内,必求发之于外。柳永在北宋真宗咸平年间进京参加其第一次进士考试,就成了一个发泄的契机。
  其次,从当时的社会风气看,汴京是十分繁华和艳冶的: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酒楼盛况云:“凡京师酒楼……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上……望之宛若神仙。”而当时的士大夫们在这种情况之下,也是纷纷冶游成风。在这种内因外因之下,柳永难免留恋花街柳巷,结识了大批的歌妓,这就成了柳永词作中,歌妓素材的主要来源。随着柳永人生悲苦愈甚,柳永和歌妓们的交往程度的不断深入,歌妓对柳永的影响也逐渐加大,歌妓形象也就自然而然地大量出现在了柳永的词作中。
  二、柳词歌妓形象人格特征之一――欲望
  柳永不少词作中的歌妓形象,鲜明地透漏着人性自然欲望。比如,《昼夜乐》(洞房饮散�帏静):洞房饮散�帏静。拥香衾,欢心称。金炉麝袅青烟,凤帐烛摇红影。无限狂心乘酒兴。这欢愉,渐入嘉景。再如,《菊花新》:须臾放了残针线。脱罗裳,恣情无限。
  柳永将歌妓这一形象,放在一副充满暧昧,诱惑,激发人类原始欲望的场景中,比较直接地描写了男女欢爱场景:从文学上看,这些词句比较粗俗,浅薄,低级,基本看不到什么文学技巧和意境。从内涵上看,这些词句粗俗却直白,鲜明表现出了歌妓这一古代特殊的女性群体的欲望,这就打破了很多人只是将歌妓看做玩物,和花、酒没什么区别的物化的陈腐思想,赋予了歌妓生命感,这种生命感虽然很初级,很原始,但是较之将歌妓物化的观点,毫无疑问也是一种进步。而且,像柳永这么浅露,大量地表现女性的原始欲望,在中国古代文学诗词作家中还是比较鲜见的。柳永词作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歌妓形象的原因:
  首先,歌妓形象以充满人原始欲望的形象出场,基本出现在柳永在北宋真宗咸平或景德年间第一次进士科举之前的歌妓词中。在这一个时期,柳永还是年轻气盛,充满着壮志豪情,通过柳永第一次进士科考落榜之后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就可以看出来:“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落榜之后依然自负无比,可见落榜之前!在这种情况之下,柳永是很难将自己和低贱的歌妓放在一个水平线上的,柳永无法真正关心和了解歌妓的内心和苦难,仅仅是较多的关注了她们的欲望罢了!
  其次,这一时期,柳永初涉社会,磨难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大夫多将歌妓物化的观点影响较重,虽然略有进步(注意了歌妓的欲望),但进步不大,基本观点没变,对于歌妓的关注还是倾向于感观化。
  三、柳永词歌妓形象的人格特征之二――苦难和反抗
  歌妓多是破产农民的女儿,因家庭生计艰难而被迫卖给妓院为妓。也有其他良家女子,因各种偶然的原因被坏人拐骗入籍。她们的遭遇是非常悲惨的,柳永不少词作都有着深刻的揭露,如“自觉当初草草,细追想,恨从前容易,致的恩爱成烦恼”《法曲第二・青翼传情》;表现了其轻易将身托人,事后又后悔不已的痛苦和烦恼。如“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争忍便相忘。王孙动是经年去……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表现其被抛弃后追想前事、后悔不已的内心痛苦!
  柳永笔下的很多歌妓由于充满了悲剧色彩,已经被词人当做了和自己一样的人,关注其内心,也就关注到了歌妓作为人的高级层面,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歌妓们的遭遇是悲惨的,面对悲惨,歌妓们并非一味逆来顺受,柳永歌妓词不少作品中表现出了歌妓们的反抗思想:
  如“万里丹宵,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仙引・才过笄年》。这是一种鲜明的对于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反抗,在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到歌妓摆脱现实悲惨境遇,追求完美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呼喊!
  四、柳永词歌妓形象人格特征之三――爱情
  柳永笔下的歌妓形象,很多作品中都流露着鲜明的爱情色彩。柳永在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之后,开始渐渐与歌妓真心相交,相恋,相爱,相互思念,感人至深!他笔下的歌妓形象也往往透露着感人的爱情色彩。如“薄情漫有归消息,鸳鸯被,半香消。试问伊家,禁得愁无谬”《少年游?帘垂深院冷萧萧》。这是通过刻画歌妓在恋人离去后,不知结果的苦苦等待,幽怨无限中表现出歌妓内心真挚的爱情。
  五、柳永羁旅词中的歌妓形象
  而在柳永的不少羁旅词中,歌妓也是频繁出现,只不过这时候,歌妓已经成为了柳永在羁旅行役过程中的一种精神寄托而已!表面上回忆歌妓,实际上,是柳永对于羁旅行役生活的厌倦,对于过去自由自在生活、美貌多情,善解人意的歌妓的向往和怀念。
  比如,“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永日无言,却下层楼(曲玉管・陇首云飞)。
  在这里,歌妓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超脱了某个单独的人,转变成了柳永的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思念,一种表达对于现状厌倦和不满的方式。
  六、柳永词歌妓形象出现苦难、反抗,最终成为词人精神寄托的原因
  柳永在第一次进士科考失败之后,其极高的抱负遭受沉重打击,写下了《鹤冲天》词,触怒了当权者,一直到30多年后,北宋仁宗景�元年方才进士及第,而在及第为官之后,柳永的仕途也是极为不顺利的,长期困于选调。
  长期的不第、羁旅、困顿的生涯,使得柳永深切体味到了人生的悲苦,对于歌妓柳永颇有些“同时天涯沦落人”之感,于是开始真心真意地和歌妓交朋友,开始设身处地地了解歌妓的悲苦和她们的反抗精神。这时,歌妓已经不仅仅是其玩物,而是成为了柳永的知己、朋友。所以,柳永在他第一次科考落榜后,其词作中的歌妓形象开始关注歌妓的内心苦楚,希望,反抗,而当柳永及第之后,长期在南方困于羁旅时,与红颜知己天各一方,这些美丽多情,善解人意的歌妓形象,自然而然也就升华为词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和怀念了。
  参考文献:
  [1]薛瑞生.乐章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袁行霈,莫砺锋.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宋]孟元老著.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现代善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马可波罗著.陈开俊译.马可波罗游记[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