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和谐观教育|思想品德渗透语文教学的调查报告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和谐观教育|思想品德渗透语文教学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19 03:47:57 影响了:

  对青少年进行和谐观教育,既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又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广泛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思想品德新教材也与时俱进、鲜明形象地体现了这一国家意志和社会需求。广大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明确的学科责任意识。深度挖掘课程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有效地进行和谐观的教育渗透。
  
  一、以和谐的教学氛围引领和谐观的生成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和谐观生成的前提条件。缺乏和谐的课堂环境不仅会降低学生对和谐事物感知与欣赏的敏感度,更会影响他们对和谐观理解与认同的深度,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厌倦、逆反等非和谐的心理状态,走向和谐的对立面。
  1 用激情与活力传播和谐。学生是否有效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有效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在激情燃烧的状态之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灵活,态度端正,价值观也受到深层感染和铸造。倘若老师能富有激情地把自己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和课堂环境、文本环境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做到情景交融,那么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会在一种特定的氛围中得到全方位的熏染和升华。其次。教师充满激情地面对学生、富有活力地进行教学的过程,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向上的品格力量不断向学生传递的过程,无形之中会对学生和谐观的萌芽、生成和发展起到一种润物无声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多数思想品德教师目前需要改进的空间还很大。哪怕教材的语言再生动诙谐,哪怕案例的情节再感人至深。一些教师还是免不了语言生硬、体态僵化、表情严肃,甚至只能干涩地照本宣科了事。这是为什么?因为思想品德教师过去一向是大道理的说教者和权威政治观点的传播者,长此以往形成的严肃、正统等固定特性一时难以扭转。现在,时代需要我们转变角色特征,当好和谐观的传播者,我们就必须及时调整,将激情和活力元素充分结合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来。使自己成为风格和谐型的教师。
  2 用平等与合作践行和谐。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普遍适用的基本教学规律,基于思想品德教学尤其是和谐观的传播而言,有更高层次的现实意义。其一,“亲其师,信其道”,很难想像。不真正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的教师怎样去要求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不善于与学生合作、教学相长的教师怎样去要求学生与他人合作共进,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与他人相处的和谐性,要当好和谐观的传播者,思想品德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和谐观的亲身践行者。其二,思想品德的形成更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内心感悟,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分享,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良好互动,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活动效果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平等、合作、分享等这些具有鲜明和谐特质的人际关系的体验和感悟,从而促进和谐观在内心的萌芽和开花,成为和谐观的强烈需求者和积极建造者。
  3 用情境与快乐烘托和谐。情境教学和快乐教学是丰富思想品德教学色彩的两种重要手段。新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改变了过去思想政治教材严肃、说教式的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泼有趣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非常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教学和快乐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既有课程资源,并广泛挖掘社会生活资源,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各种有效手段,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符合书本内容的情景,开展情景教学或快乐教学。用丰富、生动的教学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体验为基础,触发学生关于和谐观的理性思考,唤起学生追求和谐、向往和谐、探索和谐的热情。
  
  二、以和谐的教学方法促进和谐观的渗透
  
  和谐的教学方法是渗透和谐观教育的主要载体。它不是具体指哪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所有以和谐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的泛指,对思想品德教学而言,面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等具有鲜明和谐色彩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和谐观教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1 联系社会生活感悟和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领会课标精神,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规范来观察身边的人与事以及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判断与评价,进而促进对社会生活要求、规范的思考和内化在对生活案例的剖析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有效的比较教学。用鲜活的事实依据,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强烈对比加深学生对和谐与非和谐事物的理解和感悟、甄别和判断,培养追求和谐、创造和谐的意识。
  2 在自主学习中探寻和谐。在新课程面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能否较好地开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首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使每一个学生都产生体验和谐、实践和谐的强烈愿望。其次,尽可能地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充分预见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时协助解决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较为顺利地开展好各种自主性学习活动,亲身感知和谐、体验和谐,体会到学习和谐观、实践和谐观的愉悦,形成深刻、持久的学习效果。
  3 在道德实践中提升和谐。实践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和谐观教育从生活中来,又必须回到生活中去。随着交通越来越便捷化,信息交互越来越多元化,学生的生活圈也在无限拓展和延伸,当代学生缺的不是生活素材,缺的是发现和谐的眼睛及体验和谐的感悟力、实践和谐的创造力,缺的是有血肉的情感体验、有深度的内心感受和有目的道德锻炼。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和谐的敏锐性,充分利用一切有价值的生活资源,及时捕捉即时生成的动态资源,并善于制造感动,点燃学生体验和谐的思想火花。引领学生充分进入案例情境,达到感情体验和思想触动的最大化。其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实践和谐、创造和谐提供机会。
  思想品德教师尤其要树立大课堂观和大德育观,努力实现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融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通过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践行“和谐”的要求,履行“和谐”的规范。内化“和谐”的原则,达到和谐观的升华和内化。
  (作者单位湖南祁阳县浯溪镇一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