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_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_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9-01-19 03:50:19 影响了:

  生物学科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用它来规范教学行为。启迪生物教师的教学智慧,能给日常的教学工作带来无限的生机。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生物课改教材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探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普遍倡导和实行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目标是,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要注重探究过程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并致力于培养他们探究合作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探究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获得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本领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
  理解探究学习的理论对指导探究性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济南版生物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而不是被动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观念的转变,也是课程理念的更新;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需要。
  
  二、生物学科探究性教学的探索
  
  1 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如何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核心。笔者认为,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第一,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进行“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吃的蒜苗是绿色的,而蒜黄是黄色的,它们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请你亲自动手来试试吧。这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培养,并找出探究的主要因素是光。既然是光能够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再让学生思考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创设两个环境。最后学生说出一组蒜苗放在光下培养,另一组放在黑暗处培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主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第二,创设情境要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思维。主动思维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因此,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如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利用各种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生物科学的奥秘。
  
  2 发挥实验在探究性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学习的载体,实验教学为学生创造了积极探究的条件,让学生乐于实验,敢于探究,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中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我提前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验体会进行小组讨论:“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阳光、水分、空气、温度”都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吗?讨论时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其中的某个条件制订实验方案,有的学生坚持光和土壤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我就因势利导,布置他们设计光和土壤是否影响种子萌发的探究实验,把探究活动引入到新的境界。这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3 小组合理分工,探究发展有序
  探究活动大多是分小组来完成的。当每个小组明确了合作探究的方向和要求后,就要考虑每个成员间的合理分工,首先让学生选出实验小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有序的探究活动。其次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书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制定小组实验的纪律和实验情况评比标准。最后必须教育学生探究实验课的民主与开放是以课堂的秩序、规则为基础的。发言时不能只顾自我表现,吵作一团,根本不顾他人的意见,养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倾听、接纳他人意见的习惯,还要鼓励少数不愿动手、动脑、动口的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力求和大多数同学同步。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观察,弥补经验上的不足。
  
  三、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1 强化目标导向,动态把握课堂
  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等的差异。探究活动具有一种不可预见性。这也决定了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每一次探究活动都有它的目的和要求,明确这些,教师才会围绕它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学生才会有目标地去发现问题、探究未知。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目标、方法又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是在生成中前进的,教师应构建一个大的探究板块,让学生由自发的兴趣转变为继发的兴趣,同时将一个个继发的不稳定行为串接成有机的整体,构筑稳定的生命线。在不断的调整中,找到发挥、引领、参与作用的最佳切入点,成功地组织教学,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推进学生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迈进。
  
  2 评价调控过程,获得成功体验
  在学生实验探究活动中,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每位成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对小组探究活动的评价应该以集体为主,评个人为辅;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当小组活动开展顺利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成员有较大的意见和分歧时。教师应及时参与这个小组的讨论和分析:当小组的研究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点拨、及时纠正;当小组记录非常认真,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为避免小组讨论声音过大,在小组内设置噪音管理员。这样的评价和调控可以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在曲折的探究中获得深刻的过程性体验。
  
  3 注意课内课外活动的结合
  教材安排的主要探究活动,就是要求在课内完成。这绝不可以拿到课外,加重负担,甚至任其自流。但另一方面有些即使是课内的活动,也需要课外用适当的时间才能完成。如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种子发芽率的测定,必须坚持数天,至于体验栽培管理一种植物的全过程,更需要数月的艰辛,否则又如何亲自体验其生长发育和栽培管理的全过程呢?有些探究的后续活动,需要课外时间应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性,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做。还有调查、访问、参观等都要有计划地利用课内外的时间,一个学期要早作统筹安排。
  总之,新教材从内容上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基本保证。我们要立足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启迪我们的教学智慧,开展趣而有序的探究活动,使课堂成为孩子个性飞扬的天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