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探索小学语文新的作业模式】 公共管理新模式的探索
 

【探索小学语文新的作业模式】 公共管理新模式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5:54 影响了:

   《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引领教师提升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摒弃过去加重学生负担的刻板、重复、无效的大量训练题。说起作业的“革命”,并不是要抛弃那些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应该说,适当的抄写、背诵仍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抄抄写写,学生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便被忽视了,创新思维被冻结了。我们的教育应当走出封闭的课堂,让学生能在更开放、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经过实际的尝试应用,笔者感到以下几种作业形式更受学生喜爱,更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开放型作业。
   一、讲究趣味性,“乐”中求知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境。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笔者设计了以下作业练习。学习《秋天》之前,让学生们去找秋天,并练习说一句优美的话;学了《草船借箭》等故事性强的课文,让学生们排演课本剧;学了《世纪宝鼎》,让学生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吉祥物并附解说……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是较大的,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像的好得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可以说以作业为乐。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像、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实践性,“动”中求知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
   教师可设计观察型作业。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观察能培养学习的全面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还可以设计调查搜集型作业,例如学完第二册有关动物的课文后,教师设计这样的一道题:请你们查阅有关动物的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特征。几天后,学生的作业陆续交来,那简直就是一份份动物的档案,“蜗牛喜欢吃什么”“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哪些小动物是树林的好医生”……这作业使一个个才上一年级的学生了解了一个动物世界,了解到课本里无法了解到的知识。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活跃了思维,还把学生学习的有限空间扩展到无限的知识海洋中。还有动手操作型作业。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作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使创新思维的成果物化,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在学习《桥之思》一课中,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设计“未来的桥”。既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又扩大了视野。
   三、追求自主性,“选”中求知
   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设计作业题应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习潜能,提高作业的整体效果。教师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业套餐:如学习一年级的《菜园里》、《在家里》后,我设计以下几类作业,让学生任意选作(要求不会的字拼音代替)1、“我会组词”课文中生字能组几个词,就组几个,看谁组得又多又对;2、“我会背”,把课文大声地背给爸爸妈妈听;3、“我会说”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说你喜欢吃的蔬菜的样子;回家做一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并说给老师和同学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字掌握不好的可选择1题型,掌握好的可选择后面几题,令人惊喜的是多数孩子选择了几道题努力完成。这些练习,学生在“自主、灵活”中“吃饱”、“吃好”。
   四、重视想像性,“思”中求知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作业中,经常鼓励学生进行想像,让他们有初步的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冲动,让他们乘着想像的翅膀自由飞翔。如《穷人》一课中写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的内心活动多处用了省略号。这些省略号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它不仅表示句子的停顿及语气和结构的强化,而且有助于传情,丰富形象和增添文字的魅力。在课外作业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像,去挖掘这些“空白”的蕴含,体会文中桑娜的美好心灵。
   这些尝试,笔者体会到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放的作业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作业的局面,可以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愉快体验、展示个性和大胆创新的乐园。
  (作者单位:河北省枣强县肖张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