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如何加强政治能力训练 [加强语感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
 

如何加强政治能力训练 [加强语感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8:31 影响了:

  摘 要: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佳径。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或学生有疑之处追问、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增强语感;抓住重点语句设计问题,诱导学生入情入境,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语感;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积累,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语感;通过换词比较,反复琢磨,引发语感,运用模糊理论,巧妙捕捉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增强语感;抓住重点标点引导剖析,挖掘内蕴,引导学生较为深刻地感受语言。
  关键词:读中感悟;追问探究;入境联想;生活体验;换词比较;模糊发散;标点挖掘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2-0029-02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直接的感知、领悟、把握的能力,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是人在感知事物的一刹那在不加思索的情况下有关的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动地自觉地联翩而至的一种心理现象。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感强弱和他的阅读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语感较强,那么他可以把课文中的优秀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可感可触、能知浓淡、真正自己能把握的东西,可以促进语言文字的吸收、运用,使课文中的语言随时融化成自身的积累,积淀成自身素养,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反之,如果学生的语感较弱,那么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很难到位,也就不会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各阶段目标中,课标又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加以具体化,训练学生语感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呢?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朗读。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佳径。因为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进行真切地、敏锐地感受的过程。对于课文中的关键句段或优美句段,必须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除了有感情地朗读外,还可以进行品读、评读、美读等。
  例如,在教学《燕子》时,一名学生很有感情地读了课文的最后一段“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他这一段读得好,读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是我觉得他读‘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句话时感情不够饱满,语调应该再高些。”(生试读这句话)又一名学生点评:“老师,我觉得‘飞倦了’这三个字不应该用重音,应该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这样才能表现出燕子飞倦了的神态。”(生试读这句话)
  这样全体学生在听、评、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读书的技巧,提高了对作者情感和语言的感悟能力。
  2.追问探究。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或学生有疑之处追问,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增强语感。如《穷人》一课中桑娜告诉丈夫的那段话,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唉”这个词表达了她什么感受?她为何告诉“两个孩子在西蒙身边睡着了?”“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还不会爬“,这些丈夫是知道的,她为何还要告诉丈夫?又如《夕阳》一文中“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作者在感慨什么?又在激动什么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样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入境联想。
  在教学中抓重点语句设计一些问题,诱导学生入情入境,启发学生进行联想,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语感。如《养花》一文中最后一段,作者说“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作者养花的经过,然后提问:“为什么忧和泪也是乐趣呢?”通过这个提问,使学生联系课文理解作者所说乐趣的含义:分享成果是乐趣,付出辛劳也是乐趣,为心爱的东西献出真情也是乐趣,那么忧和泪当然也是乐趣了。又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以先用感情朗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当学生动情于父亲与儿子那永不放弃的精神,与文中父子的情感达到共鸣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面对这样一对父子,你不想说些什么吗?这样学生可以把自己置身于课文环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过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4.生活体验。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积累,开拓他们的视野,增强语感。如《古井》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丁丁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挑水的人们,实际上也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理解。比如让学生想一想当心情特别好和心情特别不好时听到小鸟的叫声会觉得怎么样?学生一定会说心情好时小鸟的叫声就像悠扬的歌声,当心情不好时小鸟的叫声唧唧喳喳很烦人,这时再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心情会对周围的环境有不同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古井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所以桶儿的丁丁当当,扁担的吱悠吱悠的声音,在作者听来,就像是“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充分写出了作者对古井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比较法。
  有些词语虽不深奥,但是很传神,可以通过换词比较,反复琢磨,引发语感,达到教学目的。如《麻雀》一文中学生理解“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时,一位教师引导学生把“扑”字和“飞”字进地比较,生一:我喜欢“扑”字,它比“飞”用得好,从这里可以体会到老麻雀为救小麻雀而不顾一切的勇敢精神。生二:用“扑”字还能表现出当时情况的危急。生三:一个“扑”字还写出了老麻雀行动的迅速、勇猛、毫不犹豫的特点。通过比较,使学生更加认识了老麻雀纯真而伟大的母爱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6.模糊发散。
  教学中运用模糊理论,巧妙地捕捉重点语句和学生疑惑之处,引导学生由此发散开去,从而感受语言,增强语感。如《匆匆》一文中“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可以引导学生想:作者在叹息什么?又为什么叹息?模糊发散不要追求答案的统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自己的感受。
  7.标点挖掘。
  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教学中要抓住重点标点引导剖析,挖掘内蕴,引导学生较为深刻地感受语言。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中用了八个省略号,这八个省略号所表示的意义又是不同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体会这些省略号的不同作用感受文中当时指导员和我的情感,增强对语言的感悟。又如《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那各种不同的形状时是这样写的:“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后边的省略号说明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水池,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还有像什么的?这样通过想象感受省略号的作用,感受语言的丰富底蕴。
  【责任编辑:王开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