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大学生素质教育课心得体会_“数学文化”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课心得体会_“数学文化”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2019-01-23 03:54:05 影响了:

  摘 要:南开大学的“数学文化”课,是文化素质教育类的校公共选修课。六年多的实践证明,该课程无论在课内和课外,都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文化”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我国高校从1995年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至今已有十余年。它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基础,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较之那时的做法,现在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了两个方面的进步:一是从主要关注课外活动,发展为同时也关注课堂教学;二是从主要关注人文素质教育发展为同时也关注科学素质的教育,以及关注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交叉。教育部1999年、2006年先后批准建立的共计9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给该项工作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南开大学是1999年首批建立的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在积极组织各类课外活动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相关的课程建设;现在全校已开设文化素质教育类的课程近百门。“数学文化”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01年2月应运而生的,至今已经讲授了9轮。六年多的实践证明,“数学文化”课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一、“数学文化”课在课堂内的文化素质教育
  
  南开大学的“数学文化”课,是文化素质教育类的校公共选修课,主要教授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课程宗旨是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数学文化”课虽然主要以知识为载体,却不以传授数学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教授数学思想为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主。现在的数学课,由于各种原因,常常采取重结论不重证明、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讲授方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常以“类型题”的方式去学习、去复习。一个大学生,虽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了多年的数学课,但大多数学生仍然对数学的思想、精神了解得较肤浅,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总体把握较差,数学素养较差;甚至误以为学数学就是为了会做题、能应付考试,不知道“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的重大价值,不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不理解数学文化与诸多文化的交汇。大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如果不是在与数学相关的领域工作,他们学过的具体的数学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可能大多用不上,而他们有所欠缺的数学素养,反而是让人终生受益的精华。“数学文化”选修课的重点正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受到大学生的广泛欢迎。
  一般的数学课,是以数学的知识系统为线索来组织教学的;而南开大学的“数学文化”课,则是从数学典故、数学问题、数学方法、数学观点、数学思想等角度切入,进行教学。例如,历史上三次数学危机的典故、有限与无限的问题、类比的方法、抽象的观点、数学审美的思想等。课程组织的材料比较丰富,涉及的数学知识又深浅适当,使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听懂并有所收获。全校近70个专业,都有学生选修过该课。该课程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演讲等多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很好,为素质教育开创了一个新的途径。
  一位学生写道:“数学文化课向我展示了数学极富魅力的一面。不是以往数学课上的定理、公式、计算和题海,而是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我第一次用美学的眼光来看待数学;第一次了解到数学在各个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一次走进数学史的长河,去追随数学家的足迹;第一次体会到数学中浓郁的人文精神;第一次知道曾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三次数学危机,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等等。”
  学生通过选修这门课程,既把多年来学习的数学知识上升到观点、精神、方法、思想的层次上,又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反观数学发展中的规律;既学习了历史上的重大数学事件,又学习了科学家、数学家的情感、品德和价值观;既了解到社会进步对数学的推动作用,又了解到数学发展对社会文明的推动作用。
  “数学文化课使我们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豁然开朗,使我们学会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去观察和研究世界。”这是曾经选修过该课的一位学生真切的体会,也代表了很多同学的心声。
  有的学生说,“这门课使我们从一个崭新的领域感受到了‘文化’的深刻内涵,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品味数学,形成大局观念。”也有的学生说,“数学家从定理公式背后走出来,使数学中‘人’的因素得到凸显。例如课上讲的希尔伯特捍卫真理、不屈从权贵的事迹,使我产生崇敬的感觉。这些,赋予了数学人文意味。”
  
  二、“数学文化”课在课堂外的文化素质教育
  
  南开大学的“数学文化”课对课外活动的影响,可以从学校举办的一次讲座说起。下面的两个自然段,摘自校内刊物对该讲座的报道。
  2006年12月1日,南开大学范荪楼的报告厅座无虚席,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顾沛教授的讲座在此进行,讲座的题目是“邮票中的数学文化”,副标题是“从勾股定理到费马犬定理”。该讲座由南开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天津市集邮协会共同举办。
  讲座展示了上百张有关教学的邮票、邮资明信片和邮资信封,并以其中丰富多彩的邮资图为线索,从世界上不同地域和民族早年各自独立发现勾股定理,谈到中国古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谈到上个世纪最重要的数学成就――维尔斯传奇性地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再谈到中国2002年举办国际数学家大会以及大会会标中蕴含的故事,妙趣横生。听众不仅从中学到了新鲜生动的教学史,感悟到数学的思想和魅力,而且也了解到许多集邮知识。学生普遍反映,听这种讲座,大开眼界,受益良多。有的学生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数学还能讲得这样通俗,这样生动,又这样精彩。”
  报道中提到的“2002年中国举办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中蕴含的故事”,是这样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简称ICM,由国际数学联盟举办,是每四年举行一次的世界数学家的盛会,也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会议上颁发的“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诺贝尔奖”。2002年的ICM在中国北京举行,有4000多名代表与会。这是国际数学家大会105年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表明了中国数学国际地位的上升。国家邮政局为此发行了一枚邮资明信片,邮资图就取自大会会标,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及它们围成的一个正方形构成。这样的几何图案象征着“数学”,同时又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用中国古代独创的“出入相补”方法证明“勾股定理”的图解。这是历史上关于“勾股定理”证明的较早记载。记录这一证明的赵爽注《周髀算经》宋刻本,现存上海图书馆。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主图的几何图案,就是该证明中所用“弦图”的简化和艺术化。
  这些关于数学史、数学家、数学方法、数学精神的内容,既包含了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教育,也包含了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思想素质的教育。
  事实上,由“数学文化”课拓展的课外活动,这几年在南开大学层出不穷。以时间先后为序,例如:2002年7月,南开大学社会实践小分队中,有的同学将“数学文化”课上学到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在农村中小学宣讲,成为那次活动的一个亮点;2002年10月,“数学文化”课的许多学生到天津科技馆数学厅担任义务讲解员;2003年4月,“天津市高校数学文化展示月”,邀请“数学文化”课的教师、学生作报告;2003年11月,“数学文化”课的学生积极参加《天津日报》和天津科技馆共同举办的“我与数学”征文竞赛,其中一名学生夺得第一名;2003年11月,南开大学第54期黄埔团校邀请笔者作“数学文化”报告;2004年12月,南开大学校内学生刊物《晨露》出版,“数学文化”课的学生组织了《奥妙的数学王国》的文章;2005年11月,“数学文化”课的一位学生在课堂演讲“几何体的构造”后,又在南开大学数学楼中厅举办实物展览,北方网记者前来采访、报道;2006年5月,“几何体的构造”获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优秀项目一等奖;2006年5月,南开大学举办“数学文化节”;2006年7月,南开大学学生论文集《数学之美》内部出版;2007年1月,“数学文化”课的一位学生撰写的论文《几何体的一种构造一一单纯体》在《高等数学研究》杂志上发表。这些课外活动,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我们从南开大学的“数学文化”课看到,课堂教学确实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门定位恰当的公共选修课,在课堂内、外,都能为学生的素质“养成”提供条件,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文和平]
  
  顾 沛,南开大学教授,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天津市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