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教育是慢艺术_如何讲究教育中“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艺术_如何讲究教育中“慢”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9-01-23 04:04:41 影响了:

  主持人:吕 英 万盈盈   参与者:曾斯斯 符 颖 杨 薇 杨三芳 张 莉 张 婧 唐若斯 李 静 熊 彬      主持人:最近大家都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文,引发我们对教育本质的重新思考和认识。在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对此,大家能否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我们也曾那样心急
  
  曾斯斯:谈到急与慢,我想起了一位教研员曾在听完我一节公开课后的一番话。她说,我的课乍一看去,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弹琴、唱歌、游戏、谜语、绘画等形式也多种多样,我自己也显得神采飞扬,每一个环节都行云流水,准确无误,但是细细地观察就可以发现,整堂课都是我一个人表演,每每遇到需要学生自由发挥的时候,我却总是一带而过,引导变成了包办,未给学生留下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当时我还没有理解这些话的含义,现在明白了。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常常大包大揽,总是急着把自己精心准备的资料一股脑地灌进学生脑子里,甚至在碰到学习难度较大的音乐知识点时,直接强制灌输,没有给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和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认为教师讲解得越多他们就越明了,却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少有大胆想象空间和自主参与机会,无形中丧失了学习兴趣。
  符 颖:读完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后,我记住了这段话:“我常常发现,更可怕的是人失去耐心,缺乏最基本的修养;更可怕的是不自知,自我陶醉,自甘粗鲁、卑俗,有时候这一切才是教育更为具体、尖锐的问题,但是它往往被各种任务、指标、困难遮蔽了。因此研究教育,最需要的是倾听、观察、记录和描述,研究教育就是‘回家’,回到教育,回到细致、持久的省悟之中。”是啊,我们被各种任务、指标、困难遮蔽了,失去耐心而不自知。
  记得在教学“统一长度单位”后,我布置作业:和父母一起用步子测量的方法测量沙发和书桌长度。第二天,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我发现有学生填写测量沙发的步数和父母的相同。当时,我想都没想,就打了个红“×”。后来,学生家长给我打电话,说那道题被打“×”后,孩子在家里嚷嚷改错了,因为在测量沙发时孩子的步数和她的步数确实是相同的,孩子测量的是一个小沙发。放下电话后,我意识到我当时是多么草率。在批改时没有考虑到多种多样的实际情况,更忘了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只是想当然。一个“×”就把孩子认真做作业的成果给否定了。现在想起来,才知道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失去了耐心,自我陶醉而不自知。
  杨三芳:除了教学之外,我们在班级管理等育人工作中也存在这些现象。由于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以及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一些急于求成,漠视学生内心感受,甚至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大量存在。尤其突出的是对后进生的歧视和漠视。不少教师在教学质量评比、大班额教学等压力下,心性急躁,缺乏耐心,不尊重他们的人格,嫌弃、斥责、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伤害他们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正确认识学生、研究学生,将爱春风化雨般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需要我们教育学生时做慢工,出细活。
  张 莉:原来,我班有个“迟到大王”,家住得不远,却经常迟到。在我反复提醒、劝说之后,他仍然照“迟”不误。他个人的行为在全班造成极坏影响,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无法谅解。忍不住在办公室大发牢骚,一位老教师笑笑,对我说:“年轻人,别着急,你也要让他有一个调整适应过程呀!”一句平平常常的话让我茅塞顿开。对呀,学生还小,我要给他时间,给他希望。后来经过了解,这个学生迟到的原因主要是动作较慢,家长对他这种拖拉行为未足够重视,导致他时间观念淡薄。针对这一情况,我多次与家长沟通,家校合作,双管齐下,目标一致,共同督促。经过一段很长时间,他的慢性子逐渐得到改变,上学也很少迟到了。
  主持人:是啊,教育有它内在的规律,学生有它自然生长的性态。我们以往的教学和德育工作,曾经那样心急,那样功利,快节奏、高频率、大梯度地教学,简单急躁地教育学生,对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其实学生智能的发展、学生品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潜移默化、潜滋暗长中养成的。教育是慢的艺术,那么,我们怎样来慢慢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呢?
  
  慢下来,更精彩
  
  李 静:我理解“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这个慢,就是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以平和的态度,做非常细致的工作,并有足够的耐心和耐性,遵循教育内在的规律,尊重自然生长的性态,摒弃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教育行为。俗话说“种花容易树人难”。人的成长本身就是慢的艺术,教育又怎能是一蹴而就的革命呢?立竿见影,马到成功,是谁都希望的结果,但教育是一项周期长的工作,不能立竿见影,有时甚至根本就不见影。教育过程越是缓慢越能得到扎实的成效。
  杨 薇:我就以所教数学学科来谈我的看法。数学知识严谨、紧凑,环环相扣,在教学中就如同教小孩学走路,来不得半点儿急躁,更不能越俎代庖。放手是必要的,等待也是必要的。孩子还没有迈开第一步,你就去牵引他,甚至帮他迈步,那孩子也许永远也学不会独立迈步。书本中的知识,如果仅仅靠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的灌输、填鸭,就会出现柳斌所写“静音让道不寻常,鲜花美食空调房,试后课本付一炬,堪叹高考竞疯狂”的现象。知识和能力只有通过尝试、体验、感悟、消化、沉淀一段时间,才会变得生动、立体,才会根深蒂固,从而终身受用。
  当然,任何事物都应辩证对待、灵活应变,教学中有时也应快慢结合,刚柔并进。因此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错误时,我们首先应引导他们快速、及时发现,不让错误有丝毫喘息的余地。
  张 婧:在教学中讲究慢的艺术,就要求我们留足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验的时间和机会,允许他们出现一些错误,走一点偏路。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感悟、点滴成绩积累起来并发生质变的过程。
  一次练习课,班上有一个学生漏写了“持续”一词,当我指正后,他忙去补上,可是写成了“特读”。我没有责备他,而是语气温和地提醒他再仔细检查一遍,有没有写错的,第三次交来的时候,他把“特”改写成了“持”,可“读”却没有改成“续”。面对这个粗心的学生,我耐住性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再仔细看看,‘持续’这个词到底该怎么写?”第四次,学生终于把两个字全写对了,露出了欢欣的微笑,体验到了成功。在这里,留足自主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无疑更牢固。
  张 莉:作为班主任,回忆着学生的成长历程,我想说:请耐心等待一会,花儿就要开了。
  我们常常因学生屡教不改而严加责罚,心生厌烦。其实,我们能否反思一下,学生为什么屡教不改?是不会改还是不愿改?责罚就一定有利于学生改正吗?一个学生身上“顽疾”的去除,不是几天的事,更需要班主任的耐心等待。当然,等待不是坐视不管,而是放慢节奏,寻找教育良机和妙策。
  首先,要冷静、沉着,不可感情用事。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就养成一种桀骜不驯、不合群体的个性。遇到学生犯错误时,如果“硬碰硬”,很容易发生冲突,使教师下不了台。这时,你不妨先保持冷静、沉默,克制情绪,暂且搁置此事不处理,等学生心情平静下来,再找他谈话,让他自己反思检讨。其次,要做细致调查,了解事情发生原因及发展过程。应深入调查,查明缘由,弄清是非曲直,再对症下药,避免处理的盲目性。只有以事实为依据,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寻求到圆满解决方法。再次,要给学生时间改正。学生犯错误后冷静下来,往往为自己的冲动深感懊恼,有时会主动检讨自己的错误。此时,他们会心悦诚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唐若斯: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更该讲究慢的艺术,这更需要等待和宽容。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满腔热情,“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时间,更何况塑造人的灵魂呢?只要我们摒弃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积极探索方法和技巧,真诚地与他们以“心”换“心”,以“心”交“心”,相信他们会在等待中走出歧途,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熊 彬:讲究慢的艺术,我觉得教师要善于“倾听、观察、记录和描述”,这不只是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的方法,对于一线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关注细节的工作方式也显得尤为重要。细节是活的、无数的,它体现在不同的情境中。在课前备课时,要在预测学生反应中寻找细节,还要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时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在上课时,善于观察学生,从孩子的眼神和语言中,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及时利用,教学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学价值的细节上;在课后反思中,也要对于课堂中的细节进行分析,反观活动过程的得与失,找出成功与失败的技巧与理由。不断记录细节、描述细节、交流细节,才能使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大大提高,我们也会在持续的关注细节中体味教育的无穷滋味。
  主持人:通过这次探讨交流,我们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教师应该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在需要慢的时候,放慢节奏,给足空间和时间,关注细节,宽容学生反复,耐心等待,做到舒缓自得、顿挫有致,这样教育教学成效就会在慢的过程中逐渐扎实,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也日益增长。其实人生也是慢的艺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则无以体验,无心体验,细嚼慢咽才能享受美丽悠闲的人生。不是吗?(主持人和参与者单位: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徐慧林
  E-mail:Xuhuilin12@Tom.com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