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学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学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1-28 04:08:41 影响了:

  摘要:数学学具在充分发挥个体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讲求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实践性等方面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学具已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且日益显示了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
  
  一、数学学具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
  小学生原本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但因其幼稚、年龄小,受到成人的意愿、观念等方面的严格约束,以至于他们的想法、做法得不到足够的尊重,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性。久而久之,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都被扼杀了,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然后提问:“同学们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的玩具有:汽车、火车、**……生2:我们组整理的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的水果有:苹果、梨、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
  二、学具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
  数学是一门较抽象、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学具的使用,就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大家积极参与,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重点,解决了难点,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例如,在教学1立方厘米的大小时,我让学生拿起1立方厘米的木块,实际观察其大小。再如选择题“至少要用( )个同样原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新的正方体。A.4,B.8,C.16。”题目一出,同学们有的抓耳挠腮,有的比比划划。这时,老师让学生拿出学具寻求答案,同学们立刻兴趣盎然,个个摆弄学具,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就这个问题,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动手,进行拼和拆,进一步理解“切”能增加表面积和“拼”能减少表面积的知识。
  三、学具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和技能
  小学生的“探究”主要是指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已有知识的思维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再去揭示规律,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可利用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启发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结果,大多数学生用手捏住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对角,先向相反方向推或拉,再复位,如此反复。在动手的过程中观察两组对边的变化,从而明白平行四边形有不稳定性这一特征。学生还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重组,拓展延伸。如再将用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也来回拉动,在和平行四边形的比较中,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学具的使用,激发了学生主动、自觉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和热情,有利于探究方法和技能的培养。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如:利用学具操作,学生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
  3、学具的使用,因师生互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是这种认识活动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教育部《关于我国数学课程研制的初步设想》指出,要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具,抓住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契机,及时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善于利用学具调动全体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使学生边动手边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创造意识得到了锻炼,使数学课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娜. 小学数学学具的作用. 教学园地,2009.22.
  [2]林尤平. 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思考. 新教育,2009.1.
  [3]张鸿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组织.教学交流,2002.7.
  [4]崔凯.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学具的体会. 教学园地,2003.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