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用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老师课堂教学评价 模板
 

用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老师课堂教学评价 模板

发布时间:2019-02-02 03:40:52 影响了:

     一、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很多,但目标不明晰、不准确、不合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其体表现的三个方面。
  一是千课一面。翻阅教师的备课本,在教学目标上,常常会有如下三条: ①学会生字新词;②理解内容,激发学生对什么什么的感情;③拓展阅读,读写结合。其实,课文不同,生字新词不一样,也不是所有的新词都要化时间教学的。一篇课文那么长,内容那么丰富,文章的重点难处又在哪里,教师要认真地思考。笼而统之地写上“理解内容”,空泛而不好操作。
  二是年段模糊。年段不同,教学要求也不一样,比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是学习有感情地朗读,中年级是学会有感情地朗读,高年级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这是三个层次的要求。可我们看到的,常常是低中高年段一个样,没有年段特点。
  三是教学内容泛化。由于目标不明,教什么不清楚,顺着课文内容走一遍觉得太“常规”,于是补充大量与课文有关的信息,但教师没有帮学生筛选。不少老师设计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可许多拓展延伸占据课堂大量时间,目的不很明确,孰轻孰重把握不住,造成教学内容的庞杂。
  四是训练意识淡薄。由于课标中没有强调训练,老师们在课堂上训练意识便淡了许多,学生应该获得的语文技能被忽略了,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贫瘠了,语文能力减弱了。
  面对如此现状,笔者认为,有重提教学目标的必要。因为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前提,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等。制定明确、恰当、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了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教什么才心中有数,怎样教才心中有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充分重视目标对提高教学效率的巨大作用。
  二、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首先是学情。作为检测教学有效性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虑。一直以来,我们对前者的关注多于后者,其实这恰恰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学生的实际是教学的基点。在具体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只有对所教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思维特点、生理及心理状况进行分析,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学习该从哪里起点,思维会在什么地方受阻,我们用什么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等,才能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如执教《一去二三里》,虽然是识字教学的起始课文,但文中的内容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没有太大难度,大多数孩子在学前就开始接触语言文字,从一到十,几乎所有的孩子早就认识,文中的小诗也大都能够背诵。在教学中,孩子已经会的,可以一带而过;孩子略知一二的,需要再进一步;孩子完全生疏的,则应做好启蒙与渗透。如在初读环节,老师重点指导“烟村”和“亭台”的读音,而在教学生字的时候只要把“四”和“十”的读音加以比较,十个数字的教学可以把气力花在体会数字“虚指”意义,感受汉字独有的韵味方面。
  另外,教学目标要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所预设。因为检测课堂是否高效,不仅要看教师完成预定教学任务的情况,更要看学生是否达到教师预设的要求以及发展的充分程度。
  其次是文本。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之本,是学生系统有序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凭借,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使用的材料。当然,在立足教材的同时,我们还要有超越教材的意识,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关注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与生活联系的重要纽带。
  还要综合考虑年段的训练重点。年段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不同,训练重点也不同,教学目标在方向上、程度上、广度上自然更不一样,这是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嫦娥奔月》是一篇经典的神话故事,内容大多数学生早就熟悉,所以对内容的了解没有太大的难度。神话,又是活在人们舌头上的文学,代代口耳相传,语言朴实自然,读一读,似乎在语言上也没有什么可挖的。这样的神话让五年级的学生来学,能学到什么?它的教学价值在哪里?通过学习,学生能不能喜欢上古代神话并自觉地进行解读,在语文素养与精神世界等方面获得成长?如果带着这些问题解读文本,就可能发掘出它的教学价值,制定出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来。有个老师制定了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神话的情节解读神的形象,感受神话的意境,感悟人们寄予这个神话的美好愿望。2.在解读神的形象,感受神话的意境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使他们的精神获得滋养和成长。这两条教学目标正是根据神话体裁对五年级学生的意义和价值来制定的。
  三、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目标要明确、恰当、具体。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清楚的认识。恰当,主要指符合年段的特点,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具体,则是指教学目标要落实到知识点上或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易操作可实施。如一年级上学期练习2中的“学用字词句”,以手为内容让学生画手、说手,认读表示人手动作的词组。对这个练习,可以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①认读三个动宾结构的词语,了解这类词语的构词方式,能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②认识手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手创造美好事物的意识。在这一过程中,练习说一两句语句通顺意思连贯的话。③激发学生对手的热爱之情。这样的目标就比较具体可行。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缺少精心的设计,比如阅读教学的目标,一概而言:理解课文内容。至于理解什么内容,通过那些途径理解内容,学生理解内容的外显标志是什么,心中无底。结果,一节课该留下的形象没留下,该触动的情感没触动,该品味的语言没品味,该发展的能力没发展。
  表达要具体,层次要分明。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更多地采用“说出、读出、归纳、表演”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另外,如果能将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方面,教学过程的优化就会有更多的可能,课堂也才能更具活力。
  (姜淑兰,南京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21000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