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我国现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_职业生涯规划书
 

我国现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_职业生涯规划书

发布时间:2019-02-04 04:20:26 影响了:

  学校从来不是和社会相脱离的,随着社会市场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学校的育人标准发生很大的转变,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职业生涯教育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终身教育融为一体,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与教育目标,并且把社会上相关的机构与人员也召唤到参与学生教育的一个大的环境中来,社会教育资源得到整合,教育的内涵也会得到极大的丰富。具体说来,关注生涯教育、关注学生未来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不可回避的课题。然而,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现状总的的来说,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所以无论在那一个教育阶段,都存在学校对职业生涯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与能力。没有配套的政策法规,缺乏有效的法规制约,只有一般要求,缺乏法规权威和落实措施,这无法保障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应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共有的现状是,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空白。中、高职院校较为重视,有课程介入;普通高校目前已引进,但认识上存在误区,只将生涯教育作为毕业年级的职业指导对待,仅开展一些职业教育的培训讲座等。职业生涯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制度保障,而我国缺乏相应的立法,很多政策方针仅仅体现在政府文本中,而缺乏相应的制度性保障。事实上,目前基于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而存在的问题在各个教育阶段都是共同的,在很大部分上存在着共性,但共性之中由于各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不同,所以在共性中会存在一些个性,有各自的不同问题存在,有各教育阶段自身的特殊之处,基于此,本章在探讨目前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与问题是,在各教育阶段做了有侧重点的论述。
  
  第一节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基础教育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基础教育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1、当前相关研究。
  早期的职业意识教育应当进入小学基础教育课堂。在美国,小学生主要进行生计意识教育,实施儿童对于职业认识的计划,使儿童树立起各种职业的总观念,对社会职业有基础性的了解,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扩大儿童对于职业的了解。然而,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很晚小学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可以说,对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实施各方面都几近空白。有关于生计意识教育、培养儿童职业意识的教育并未进入课堂,现状令人担忧,李淑娟等对杭州市小学3―5年级的学生以及教师、校长对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情况做过调查,小学生听说过职业生涯教育的很少,只有21.4%的人曾经听人提起过“生涯教育”,很多孩子对“职业”的概念也不明确,据统计,只有三成的被调查者能准确回答出家长的职业,很多学生把“开超市”、“开汽车”、 “卖钢材”、 “谈生意”等作为一种职业来认知。从调查中发现,当问及教师学校是否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时,有很多教师并不明白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不知道职业生涯的起源、发展和其特有的教育目标、特征及教育内容。
  另外董珉等人以武汉市六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的职业生涯教育调研中,对于小学生涯教育有所关注,报告指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很少接触到有利于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相关内容,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教育内容迫切需要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学生对社会职业构成大的了解片面,受社会舆论、媒体宣传影响较大,学校的相关教育相当缺乏。相当数量的学生心目中,依然认为社会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普遍希望从事管理等“白领”类的职业,而对技术操作型的许多劳动岗位表现漠然。学生不仅在职业期望上缺乏理性分析,而且缺乏对知识、能力与职业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实践,也不明确通过怎样的学习和锻炼才能获取使职业追求付诸实现的能力。[1]
  2、目前进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纵观世界各国,很多发达国家都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小学教育,且形成了系统化、正规化的教育体系,其发展备受关注。新加坡教育部于2010年起为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推出“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网络系统的试验计划,该系统目前共收集来自23个行业的100份职业,除了列明各职业所需的条件、工作性质,以及平均收入外,还附有人们工作时的照片,方便小学生理解。据了解,资料库的职业最终将增至300份。配合小学生的程度,“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网络系统通过有趣的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和一连串问题,让小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与专长,提早展开职业规划,同时推动他们在小学离校会考中争取更好的成绩。预料到2010年6月在所有小学推出。[2]
  (二)基础教育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个人方面
  由于我国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小学生普遍缺乏在他们的年龄阶段该有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认知,对职业了解薄弱。由于职业生涯教育中对小学阶段职业意识的培养是空白的,小学生对于职业的认知部分来自于父母及其其他家人所从事的职业,对职业分类、性质、特点等了解非常薄弱,尤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也不断在发生变化,新的职业也在不断的出现,小学生对于新出现的职业的了解尤其薄弱。下面这份调查表部分说明了目前的这种问题。
  小学生对IT技术员的了解情况
  项目 完整了解 片段了解 不了解
  2年级比例(%) 0 6.5 93.5
  3年级比例(%) 9.1 9.1 81.8
  4年级比例(%) 3.3 13.3 83.3
  5年级比例(%) 5 25 70
  
  注:这里的完整了解的含义是指回答内容能包括三点;1、与计算机相关;2、与网络相关;3、与技术操作相关。
  * 资料来源:陈焕章.中小学引入职业活动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学校方面
  学校没有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要有,也只是作为德育教育进行介绍而已。此种性质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主要以班级或小组团体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与实施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各种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位置。
  3、家庭教育方面
  看重分数,忽视了可持续性发展,没有从健康成长并实现幸福人生去考虑,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目前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等就充分体现了还是想要谋求高的职位才是最终的目标等想法。认为“学习好”或者是“规矩听话”就是好孩子。在对孩子的劳动观念的养成上,家长事事代劳,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一一包办,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形成了鄙薄体力劳动、贪图享乐的思想,不愿意付出体力劳动,养成了懒惰、骄奢的个性,个性的早期发掘和引导是个人职业素质发展的关键,但在孩子教育成长的现实环境中,家长的这种“善”的做法却带来了“恶”的结果。陈焕章在调查小学生对各类社会职业的了解状况时,也发现了类似情况。
  相对比较了解的职业人数比较
  项目 科学家 作家 医生 工程师 工人
  2年级(%) 9.1 27.3 18.2 18.2 2.1
  3年级(%) 25.8 51.6 25.8 9.7 3.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年级(%) 35 20 20 15 5
  5年级(%) 30 10 20 10 3.3
  
  * 资料来源:陈焕章, 中小学引入职业活动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以科学家、作家、医生、工程师和工人为例,对工人的了解人数所占的比例是最低的。学生在回答“科学家是干什么的?”的提问时,回答得头头是道,但是,对于“工人是干什么的?”,却并不了解。进一步询问时发现,原因是平时父母一直向他们灌输长大要当科学家、医生、作家等等,在被调查的对象中,他们的家长几乎没有一个平时教育他们长大当工人的。虽然,这从某种侧面反映出社会对知识的重视,但也不能不令人担忧,毕竟社会是由不同职业构成的,工人也是需要的职业。因此,在开展职业活动时,应该关注类似的教育问题。
  4、社会实践方面
  在小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要引入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助于职业意识形成的职业活动,而实施这些职业活动,需要建立职业教育活动的社会配合机制。在开展活动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寻找给学生介绍职业活动的人。非不存在合适的人选,即邀请之人不愿意进入学校承担此指导任务,原因是缺乏教师经验,不善于表达,怕不能让学校和学生双方满意,要取的好效果,对校外指导教师来说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做的,且结果不一定让校方和学生满意。在开展活动时,大都是利用个人交情,托关系,结果大都是出于人情以帮忙性质被请来介绍职业特点的,即便联系参观场所,也需要有熟人帮忙。请人来学校协助开展职业活动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但在小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开展有助于小学生职业认知的这些活动,与社会关系密切,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二、我国基础教育初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基础教育初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1、我国目前对初中生涯发展教育的认识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家长和学生只关注成绩和升学,而对于是否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却不予重视。虽然存在这种现状,但这并不完全意味着我国在初中阶段根本就没有生涯发展教育。目前我国在七个实验县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这表明我国已开始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生涯发展教育,只是起步比较晚而已。
  2、目前关于初中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与实施情况
  在我国,对初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研究,都是与对高中阶段的研究合在一起,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来进行研究的,并没有专门的理论论述,因此,在现阶段,论及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论述包括初中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涉及我国普通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有以下一些。张丽以国外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基础,以职业生涯教育基本理论及相关理论为依据,对我国普通中学职业指导基本理论问题加以探索研究。同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普通中学广泛开展职业指导的措施与对策。李庶泉在其文章中探讨了普通中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模式。刘辉在其文章中谈到在中学阶段进行生涯教育,对学生、学校、社会都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具体涉及到了中学生涯教育的两大内容:“一是生涯教育的本体认识,回答什么是生涯教育,且与终身教育、职业教育、生涯辅导等相关概念进行区别;二是如何实施生涯教育,根据生涯教育的本体概念提出‘一体双翼’的方法论,即以学生为本体,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坚持心理指导与课程手段相结合,用心理理论进行生涯教育,同时结合具体课程把生涯教育落实到实处。”[4]二十世纪末期的有关初中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探讨了普通中学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和如何以课程为基础开展我国普通中学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
  3、初中毕业生统计情况
  从数据看,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呈下降趋势,一个事实是相应的各年的招生人数在下降,但同时一个事实是,随着各级学校的扩招,近年来,中考竞争日益激烈,上高中尤其是上重点高中的竞争尤其激烈,这其中总有一部分人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升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学习。在劳动力市场上,初中毕业生相对于其他类型学校毕业生来说,就业竞争力明显很弱,就业条件决定了他们选择职业的机会很少。目前新课程纲要已明确将职业生涯教育最为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来实施,这对学校要改变目前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来说,既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一个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良好契机。
  4、职业生涯教育主阵地――学校教育薄弱
  在我国,除了几个试点学校的实验,目前还没有系统的中学生涯教育。在《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年第5期刊发的“初中生职业观与职业指导需求之调查”一文中,作者匡瑛对上海市三所初中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调查“谁在影响初中生的职业价值与择业标准”时,作者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初中生职业价值与择业标准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来自父母和亲戚,对他们影响最小的是学校(见下表1)。
  表1 择业标准的来源
  来源 父母、亲戚 报刊、新闻等媒体 朋友、同学 学校的相关指导 兴趣、喜欢
  % 65.60% 32.70% 8.90% 2.70% 11.20%
  
  另据刘莎莎对重庆市初中学生展开的调查中得出的结论,当问到是否有必要在学校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时,76.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18.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5.0%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如表2)。
  表2 学校是否有必要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有必要 无所谓 没有必要
  人数 410 100 27
  有效百分比 76.4% 18.6% 5.0%
  
  当问到学校是否对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教育时,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学校很少对他们进行职业选择与规划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可见,初中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知识的渴求是非常迫切,但学校却很少有这些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柳州师专学报刊发的“中学生职业选择和择业标准的调查研究”(2007年3月出版的第22卷第1期)一文,也说明了这一现象。文章在对广西四所中学576名中学生的理想职业和择业标准进行了问卷调查后,统计结果显示,55.4%的学生将宣传媒介作为他们获取职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排在第二位的是家庭成员的影响,为31.4%,而学校的职业指导对他们的影响仅为13.1%。以上这些调查结果都折射出一个最基本的现状,学校原本应该是学生获得知识、养成态度和能力的主要阵地,本应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事实上学校对学生生涯发展方面的影响力却微乎其微。
  (二)基础教育初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个人方面
  (1)职业价值取向偏颇。当前初中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变得更加理想化。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文化的引入,加之媒体的影响,初中生在此阶段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当中,看到的多是充满了娱乐、理想化的与职业相关的工作世界,加之学校与家庭在道德价值教育方面的忽视,因此,受现代经济、文化观念的负面影响,初中生的职业意识也逐渐变得过于理想化。
  (2)自我分析不足,认识自我的内容片面,很多学生注重自身的特长、兴趣以及优缺点,却对自身意志、情感态度、对职业的适应性、对掌握从事职业所需要的技能等等过于漠视,以为从事职业只要自己有兴趣就可以了,有些人甚至认为兴趣就是能力。同时,初中生将自身的特长概念看的过于狭窄,他们所谓的特长就是参加绘画、乐器等培训班。
  2、学校方面
  (1)学校意识薄弱。一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意识薄弱,导致职业生涯教育的低效。二是缺乏应对社会变化的意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课程设置方面。各阶段教育的教学大纲应当包含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职业教育内容。职业生涯教育要求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必须真正关注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人生出路相联系,这样,以“职业生涯准备”为线索,体现出培养综合素质的系统性和递进性。
  3、家庭方面
  (1)认识存在误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不可忽视家庭的影响和作用,多数家长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不重视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
  (2)缺乏相关知识。绝大多数家长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无法给孩子正确的职业规划和指导。
  4、社会方面
  (1)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2)社会实践环节薄弱。
  三、我国基础教育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基础教育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1、针对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而且研究的视角也在不断扩展,涉及范围较广。对于国外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介绍比较多,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对英国、日本、美国等国的都有论及。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一些研究,李晓涛以英国普通中学职业指导发展的历史为线索,采用文献研究法及比较研究法,从职业指导的法律依据、组织及管理机构、师资要求、年级计划和基本方法等诸方面对英国普通中学的职业指导予以探讨,总结其在实践中的经验。
  对国内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对策的研究,黄岳辉在《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及其对我国普通高中的启示》中对我国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对策进行了论述,提出“为保障其顺利开展政府要在政策与资金上提供支持;学校内部要主动改革;教育中介组织要广泛参与。”杨曦在《对中学生涯教育的再认识》中,在论述我国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缺失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他认为加强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确立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体系;(2)确定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内容:(3)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包括课程体系、指导机构、师资培训、社区和家庭合作、生涯教育网络平台体系等。一个总的趋势是,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也给予了积极充分的研究,研究也从原先的单一的高中职业指导规划而转向内涵更丰富的职业生涯教育上来。
  2、职业指导的普及化程度低
  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上海在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内开展了职业指导,除此之外,只有北京、广州等地区在部分普通高中内开展了职业指导工作,职业指导的普及化程度相当低。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教育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在这种环境下,高中学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试,职业生涯教育根本无法被提到学校教学实际中,传统教育培养目标中缺乏职业素质基本要求,教育内容中也缺乏系统的创业能力训练,这使许多青少年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往往会经历很长的不适应期。
  3、相应的生涯发展心理测评缺乏。
  (二)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个人方面
  (1)学生作为主体的意识缺乏。
  (2)高中生的自我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生涯准备不足。
  (3)高中生职业认知水平和职业抉择能力一般。
  2、学校方面
  (1)职业生涯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地位缺失,时间安排和内容不合理。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本身缺失,更没有与其它学科融合。个别学校设置的生涯教育课程在内容上为升学指导,如报考高等院校选择什么学校和何种专业,且只关注有升学意愿的学生,忽视了其他因各种原因无力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没有对以升入大学作为主要目标的普通高中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职业生涯教育。因此,此种教育无法引导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无法让学生认清并非只有上大学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从学位证书转向工作实践的思想转变,也失去了帮助年轻人认识自己人生意义的功能。
  (2)没有职业生涯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生涯教育主要是通过在学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实现的。学校课程忽视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忽视了职业技术教育、生计教育、社区文化服务教育,忽视了学生志趣、审美、意志、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需求这对于我国普通高中今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家庭方面
  (1)家庭是青少年成长并形成基本人生态度和观念的重要场所,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了解自己、欣赏自已、不断完善自己;应该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轨迹,教育并鼓励孩子健康成长。在我国,大多数家长还是认为中小学教育的惟一目的就是升入大学深造,讨论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大学毕业时的事。忽视中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使大部分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责任感,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往依靠父母选择学习的专业和从事的职业,而父母在为他们做决定的时候往往只考虑一些社会功利因素,很少考虑孩子本身的特点和需要。对于学生深造专业和选择职业的首选因素,学生本人与学生家长的意愿表现出了较大差异。在对一项高中生关于希望从事的社会职业的首选因素的调查中,有47.2%的同学选择个人兴趣,而当问及他们父母的态度时,调查显示,有47.7%的学生家长选择了收入的高低。这表明学生家长在职业价值判断及理性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同样存在问题,并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家校合作缺乏。很多情况下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家长甚至对学校缺乏必要的了解很难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家校关系比较简单;另外,现代家庭家长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家长无法掌握孩子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也不了解学校教育的状况,虽然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甚至家长学校等方式建立联系,也只能获取简单的、表面的甚至是片面的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在校的表现、学业并不了解,没有与学校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只凭借在家庭中对孩子简单了解的基础上,对孩子的专业和职业选择做符合自己意愿的简单考虑,对孩子的长远职业生涯做出了一厢情愿的决定。
  4、社会方面
  (1)与社会联系不紧密,学生无法体验职业实践。(2)没有社会参与度或社会参与度不高。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中、高职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职业教育中职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与问题
  1、职业生涯教育在法律、政策方面受到较多关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职业教育规模、效益和声誉都显著提高。在职业教育领域,职业生涯教育一直较受重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都有重点课题研究相关问题。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民政部备案,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成立,推动了全国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1994年,原国家劳动部颁布了《职业指导办法》,明确规定职业指导机构应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向劳动和用人单位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等。199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各类职业学校应该向学生提供职业指导。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实现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利措施,是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有效途径。”2003年,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全国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表了题为《大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讲话。这些法律、政策和文件等的出台,对促进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现状是社会劳动政策、劳动力转移情况、劳动组织形态、劳动者就业形式都发展了快速的变化,而原有的职业指导教育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我国中等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
  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正式提出较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社会及学校开展的是职业指导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职业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广泛欢迎。如江苏省较早地开展了职业指导工作,并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河南省高度重视职业学校的职业援助,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青岛市于1999年建立了“青岛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全国不少地方的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职业指导观念的树立、有效途径和方法的实践、学生就业管道的开拓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工作机构的设立和人员保证、与用人单位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协作以及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促进和引导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总结了不少好的经验。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将职业指导纳入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必修课内容之中。按照《意见》的规定,目前,各地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从实施的角度看,北京、上海、江苏的少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试点,在全国范围内,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还未起步,或者刚刚起步,而且是自发的、零星的进行,这与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相去甚远。
  3、目前对中职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状况
  有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探讨颇多。已有的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了探讨。有的探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还有的撰文探讨中等职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设计。张建国撰文审视了当前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问题。谭禾丰撰文探讨了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和实施途径,还有的主要探讨中等职业学校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初步建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职业生涯教育实施途径、方法和管理,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
  以上都是在理论层面上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进行探讨,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目前有杜爱玲与蒋乃平先生牵头立项的北京市朝阳区“十五”重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与实验”和南通市的王建华牵头申报的南通市级课题“职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与实践”。但这些研究强调的是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不管是理论层面的探讨还是实践层面的摸索,都缺失对职业生涯教育整体的研究。从总体上讲,当前我国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尚处于零星的探索阶段,而整体研究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目前还未见到完整的研究成果。
  4、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有所明确
  二、我国职业教育中职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个人方面
  (1)自身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2)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3)专业选择缺乏了解,注重“自我”。
  2、学校方面
  (1)教育理念的局限性。(2)职业生涯教育定位不准确,目标不具体。(3)职业生涯教育不能贯穿整个中职教育过程始终。
  3、家庭方面
  中职生生涯规划问题,直接地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学生的做人做事态度和良好心理品质都根植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家庭责任缺失,未能对学生择业就业提供积极帮助。(2)给予子女的指导有限。(3)缺乏有效的指导手段。
  4、社会行业的参与
  与普通中学的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相比,职业学校学生有较为充足的职业实践机会,实践实习本身也是职业学校课程计划与必修内容之一,于此而言,社会参与度相对较高。
  (1)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无论是教师、本人还是行业工作人员,都缺乏职业生涯意识的培养,只注重技能的训练与熟练,学生生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职业生涯教育的结束,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等工作单位后,企业应当承担后续的职业生涯教育任务。很多企业尤其是大的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完备的岗前培训,使其能迅速适应工作的要求,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和工作状态。但在培养学生工作态度、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吃苦耐劳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不足。对学生关于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忽视。过于偏重工作经验和技能的积累,而常常忽略职业责任、内在品德、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学生怕吃苦,产生畏难情绪,职业兴趣无持久性,容易轻率跳槽。
  (2)缺少社会舆论的宣传和正确引导,政策信息、经济信息、行业信息公开度透明度不足。走上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们开始对各种职业思考和探索,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探索职业的欲望逐渐增强,他们愿意通过多种管道了解并收集职业方面的信息,以此来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信息化,报纸、杂志、网络都成了信息的有效来源。但社会上政府报告、书刊杂志、广播影视等媒体却少有关于生涯教育与规划理念的信息,中职生一般都来自社会极普通的家庭,有的甚至是贫困家庭,目前很多中职生来源于农村家庭,没有强势的社会关系,要获得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只能通过人群和广普性的媒体,我国目前的各种经济、政策、行业等信息仍属于“内部信息”,公众很难知晓和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人们在进行生涯教育与规划时对职业探索和环境探索的准确性和可信性。目前多数中职学校,把职业指导工作简单归结为学生的就业安置,即所谓的“出口通畅,入口无忧”,旨在招生宣传,解决生源危机。对到企业参
  观学习、与职业人士交流座谈等手段运用较少,与企业、行业的联系不紧密。
  三、我国职业教育高职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职业教育高职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1、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层面较底。目前,尽管许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开展了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为学生择业、就业提供了较多的帮助,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停留在一般性的就业指导的层面上。主要是从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辅导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素质既定前提下的人、职匹配问题,集中在学生大学毕业前夕的求职阶段,但缺乏动态性,忽视职业要求对个体能力的反作用即企业的用人标准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改进。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就业人口的增加,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指出:到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将达到9.4亿,而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是700万至800万个。事实上,高职学院的毕业生走入社会时,他们从学历、技能以及社会认可等方面都难有较大的竞争优势。高职学生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而涌现出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都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专业学习兴趣不大、对毕业就业问题茫然无措,这些都使得他们将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毕业生在求职中又高不成、低不就,往往对职业的期望值偏高,所以造成了高职学生就业率并不甚理想。
  (二)我国职业教育高职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个人
  (1)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度低与对职业发展期望过高并存。尽管高职院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已稳占半壁江山,但学生和家长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上高职院校并不是学生和家长的最初目标。在许多人眼里,高职教育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二流教育”,认为接受高职教育是上不了所谓“正规”大学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学生入学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更无从谈起。加上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用工制度、毕业生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严重挫伤了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他们对学校和自己缺乏信心,学习动力不足,进取意识薄弱,得过且过的心态普遍存在。学生对自身性格、能力和兴趣缺乏明确的认识,不能在充分了解自身素质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分析认识个人的兴趣及潜能,自身对职业的选择;兴趣的泛而不专或者变化不定。这种认知的缺乏影响到学生对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进而影响到职业生涯进程的设计。而在职业期望上不少高职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和“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这既不利于学生特长培养,也同时反映了学生的浮躁心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对职业前景认知模糊,缺乏感性认识。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对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缺乏考查,对自己的未来信心不足。学生在了解自己所读的专业前景时,往往等待学校就业办的推荐或者从就业办了解,也有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的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相关讲座时进行咨询,但更多的是从互联网查询,互联网因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特点,已成为许多高职生了解职业信息的主要方式。但同时,由于高职生对网上职业信息的分析辨别能力还不强,大量的过期和失真职业信息使大学生未能及时了解职场的真实状态。而自己去人才市场或企业实地进行职业考察的少之又少。这也反映出学生在职业生涯问题上没有投资意识和实地考察的精神,存在贪图方便的缺点。
  (3)对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联度认识模糊。学生对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种类不甚了解,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不知道要去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信息方面的教育不太重视,部分教师本身由于关于这方面的意识不强,对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职业信息缺乏关心,平日的施教中不去与学生交流。
  2、学校方面
  (1)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不够。(2)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3)缺乏职业测评体系的引进。
  3、家庭方面
  除了学生个体、学校和社会因素,家庭背景对职业生涯教育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对子女的学业、择业和就业等影响很大,一般而言,父母受教育程度愈高,对孩子职业生涯的积极作用就愈大;如果父母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孩子的职业生涯考虑、前途规划、信息收集以及决策中的作用愈小。这在各不同学历、不同教育类别的学生都具有普适性,对高职学生而言就更为明显,原因在于一个很实际的情况:如同中职生一样,高职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家庭成员因教育资源缺乏,受教育程度较低。另外,父母学历的差异对子女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影响。何菁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有关现状做的一份调查表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个人调适和职业决策上的得分最高。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在收集信息和个人调适方面的得分最高。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教育子女的方式就较为科学,因而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各种信息方面的能力和信心也就更强,对其职业生涯发展更有帮助与促进作用。
  4、社会教育资源
  (1)产学合作不够。(2)政府相关部门和人才市场的合作缺少。(3)加强与社会上职业生涯服务机构的合作。职业生涯指导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论是在师资水平方面,还是教学科研方面都还处于较薄弱的阶段。但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专门从事职业生涯服务的商业机构能有效帮助高职院校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帮助学校提供教师的职业规划课程的水平,在学生中普及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的理论和知识以及实践指导等。它们中有的在职业测评产品研发上很有实力,有的在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训练上比较见长,有的在师资培训上较有心得,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合作项目,与第三方机构形成教育合力,在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实施上给予有力的补充。
  
  第三节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1、目前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现状
  万清祥和王珍撰文对我国2001年至2006年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献进行了统计,较为详细的说明了此段时间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概况,其共搜索到的231篇(含高职生研究15篇)文献情况以下表表示: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文献数量 4 11 16 53 118 29
  
  ※此表数据来源《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对2001―2006年间231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万清祥 王珍著
  文中作者对文献研究内容作了整理综述,将研究归类为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出发,其关于研究的综述内容可用下表说明:
  维度 内容
  理论方面 1、国外生涯规划理论的介绍与研究 停留在国外理论的简单介绍阶段
   2、大学生生涯规划意义的研究 1)、强调应具有的生涯规划观念;2)、强调生涯规划应从低年级开始;3)、生涯规划会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功能的研究 1)、生涯规划是人生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2)、生涯辅导延伸高等教育的功能;3)、生涯规划能促进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提高高校就业率。
   4、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实践的理论研究 1)、生涯规划辅导模式研究;2)、测评技术研究;3)、职业咨询的研究。
  实践方面 1、高校采取实施生涯规划的措施
   2、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此表内容来源《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对2001―2006年间231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万清祥 王珍著
  从以上分析作者得出结论,我国学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基于本土的理论研究的深刻性不够,并缺乏与实践研究的结合。
  值得说明的是,随着近几年“职业生涯教育”理念较之前些年的逐渐普及与变化,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也在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理念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纳。研究也从单纯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延伸到了更广阔的职业生涯教育领域。笔者随之对2007年至2010年上半年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为主题词和篇名的学术论文在中国知网上进行了搜索,共计有32篇与此吻合的文献。而以“大学生职业生涯”为篇名的相关文章有833篇,数量上较之2007年以前有了极大的提升,说明其在高校领域的研究发展极为迅速。而内容也从原有的国外理论介绍、意义研究以及关于实践方面的措施研究等有了更深层和更广泛的研究,拓展到了生涯教育体系建设、生涯教育模式、评价方法以及生涯教育团体辅导等更为具体的方面,也更多的关注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2、目前的就业情况(环境)
  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的较快增长,导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 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近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依然极深。这样严峻的就业环境要求大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有数据表明,2008年大学生就业率约为70%,约150万人待业;2009年就业率约为50%,约300万人待业;呈逐年递增趋势。与此同时,近年来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的矛盾现象,导致“有人无事干”和“有事无人干”。各地高校毕业生“双选会”纷纷提前,许多学生如赶场一样穿梭于各地各种招聘会去谋求职业,而鲜有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职业生涯教育的匮乏从此可窥见一斑。
  3、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起步晚,任务重,实施现状令人担忧。生涯教育应当贯穿人的一生,上岗就业、职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应从小学阶段持续到成年阶段,因为这样的教育与指导能促进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自我和职业领域的认识,给人生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帮助。职业生涯教育本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完成,而在高校中却仅作为就业指导的短期速成培训,因此学生很难形成完善的、系统的、连贯的、合理的、明确的职业生涯观念。同时,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仅仅面向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和指导,对其他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趋于空白。目前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看,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实施还处在探索阶段,还需要日益完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1)意识淡薄,没有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奋斗目标缺失。(2)自我认识不足,职业定位不准确。(3)大学生职业价值判断的标准趋向务实化。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正在由以往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的务实主义。在择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在就业的选择上,大学生更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职业的理想价值。在职业的去向上,大学生普遍希望到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等单位工作,希望就业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并有出国的机会,甚至是离家比较近等。而且大学毕业生对薪金的期待普遍超过了现实所能提供的水平。据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薪金的要求在1000~2000元的占18%,2000~3000元的占62%,3000~4000元的占12%,4000元以上的占4.5%。而用人单位实际提供给学生的月薪标准1000~2000元的占32%,2000~3000元的占51%,3000~4000元的占9%,4000元以上的仅占4%。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是从自身的条件、自身的能力和社会的需要出发,而是盲目地追求自身的发展空间,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然而现实中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中小城市和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的中小型单位,这些地区和单位人才奇缺,非常希望能够接受到大学毕业生,但年年招人却招不到人,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分配去的毕业生也容易流失。这样便造成了毕业生为一个较优越的职位竞争激烈,从而使很多人错过了择业的良机。
  2、高校方面
  (1)忽视了学校作为组织应尽的主体职责,职业生涯规划只停留在个人层面,学校没有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2)认识存在误区。(3)起步晚,理论研究薄弱,缺少专门、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人员和深入的理论研究。(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队伍严重欠缺,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5)从课程设置和教育体系。(6)指导不足,方法单一。
  3、家庭方面
  (1)家庭教育的导向作用不恰当。(2)就业观念陈旧。
  4、社会方面
  (1)对社会力量参与职业生涯教育的引导不够,缺乏学校和社会合作。(2)社会行业测评倾向倾斜。政府和社会在对学校的就业进行考评时,更多关注的是就业率的数据,而忽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3)社会支持不够,高校对校外资源的使用有诸多顾虑。目前社会资源比较零散,缺乏有效整合,未能对高校的专业指导起到支持和帮助作用。通常校外相关专业人士进校没能起到实质作用,且高校以培养教育为目标,校外机构以盈利为目标,二者的最终目标不一,使得高校对校外资源的使用顾虑较多。另外,学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测评及培训工作,缺乏高级职业指导人员,这些都关系到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效果,而校外机构有相对较专业的专门职业指导人员,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际经验,而学校在欲于聘请、形成教育合力时,又因人事编制等而“准入”门槛较高,所以校外有经验人士有意愿也“难以”全职进入学校事业编制。这就极大影响了部分校外专业人士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董珉,祝文慧,向丽.基础教育阶段推行职业生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以武汉市为个案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2A).
  [2]林佩碧.教育部推出ECG网络系统 小学生可提早展开职业规划[DB/OL].https://www.省略/edu/pages4/edulive100226.shtml. 2010-02-26.
  [3]陆素菊.职业人的培育:日本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发展与特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
  [4]刘辉.中学生涯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3).
  [5]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B/OL].https://www.省略/News_View.asp?NewsID=500.2008-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