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意思 [草蛇灰线伏千里,情节前后遥呼应]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意思 [草蛇灰线伏千里,情节前后遥呼应]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1:20 影响了:

  【摘要】“草蛇灰线”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一个基本的艺术手法,依据这一方法,笔者对《红楼梦》中故事情节发展的前后关联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并对几种不同的关联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红楼梦》 草蛇灰线 故事情节 表现形式
  
  “草蛇灰线法”是脂批《红楼梦》中随处可见的一句批语,也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一个最基本的艺术手法。
  所谓“草蛇灰线”?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红学家梁归智先生认为,“草蛇灰线”是两个比喻。“草蛇”是说一条蛇从草丛中蹿过去,不会留下脚印,但蛇有体重,还是会留下一些不明显但仍然存在的痕迹。“灰线”是说拿一条缝衣服的线,在烧柴后的炉灰里拖一下,由于线特别轻,留下的痕迹也是隐约的。例如贾府的破亡结局就在书中多次伏线: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中,宝玉在警幻仙姑的导引下游太虚幻境所听新制红楼曲之《收尾飞鸟各投林》的唱词已暗示了此结局: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曲的总结,它概括了封建社会末期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家庭中发生的急剧变化,从中表现出整个封建制度加速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可见,“草蛇灰线”就是比喻在小说创作中留下的对后文情节发展所作的暗示、伏笔,所以说“伏脉千里”。读者读到此处时看似闲笔,当读到彼处时蓦然回首方会心一笑,这些暗示、伏笔确如蛇行草中,时隐时现;灰漏地上,点点相续。全文情节前呼后应,结构浑然一体。若知此法,读《红楼梦》会有诸多乐趣,读后也许会生发一点“探佚”的冲动。
  《红楼梦》中,草蛇灰线法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形式:
  1.谐音法。
  主要体现在小说人物的姓名上面。比如第一回登场亮相的甄士隐、贾雨村,就是谐音,“将真事隐去,用假语存焉”,暗示小说中写的贾府故事是以曹雪芹家的“真事”为素材的;贾家的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脂批明确告诉我们“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从命名上就暗示了她们的悲剧命运;那个甄家的丫鬟娇杏,则谐音“侥幸”,因为她偶然回头看了落魄书生贾雨村一眼,雨村误以为她有意于己,贾雨村做了知府后就讨她做了妾,不久贾雨村的大老婆又死了,这个乡村丫头就成了堂堂正正的知府夫人。《红楼梦》里那些小人物的姓名几乎都有谐音的意趣。人物姓名谐音,暗示了人物的最终命运,情节的未来发展。
  2.谶语法。
  谶语,迷信的人指事后应验的话。曹雪芹非常巧妙地把谶语运用到了小说情节的暗示之中。具体可分为诗谶、谜谶、戏谶、语谶四种。
  首先是诗谶,我们知道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薄命司之正册、副册、又副册,每册中的诗画都隐喻了这些女子们未来的结局。比如第一幅,画的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旁边四句言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里的诗画隐喻了林黛玉和薛宝钗未来的结局,“枯木”暗示结局悲惨,“玉带林中挂”似乎暗示了黛玉的结局不是病死,而是自缢。
  第二种是谜谶,就是用谜语来暗示后文情节。例如《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元宵节期间,贵妃娘娘贾元春差人送到贾府一个灯迷命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便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在屏上,并备下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贾政一一猜中后,突然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益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莫非这是家族败亡的预兆?但他不敢悲形于色。
  第三种是戏谶,就是用戏曲内容来暗示情节。且看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寿痴情女情重愈斟情》,贾母请清虚观张道士打醮祈福,之后又唱戏敬神。贾珍在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第二本《满床笏》,第三本《南柯梦》。《白蛇记》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事终得天下的故事。《满床笏》是汾阳王郭子仪七王八婿高官厚禄,笏板满床的故事。《南柯梦》是淳于棼梦入大槐树下的蚂蚁王国,历尽盛衰荣辱终被放逐醒来后觉悟的故事。这正是预兆贾家命运的三部曲。
  第四种是语谶。就是小说人物的一些对话有极强的暗示性,需仔细玩味。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当周瑞家的给惜春送花时,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来;若剃了头,把这花儿可戴在哪里呢?”这是惜春第一次开口,就说剃了头作姑子去,暗示了惜春的结局是出家为尼。这是谶语法。
  3.影射法。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袭人是薛宝钗的影子。晴雯和黛玉的性格比较接近,犀利尖刻,花袭人和薛宝钗有某些共同之处,思想都比较正统,又会做人。晴雯袭人的结局,是影射林黛玉和薛宝钗将来的命运的。我们看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晴雯死了,贾宝玉悲痛之余为晴雯写了一篇诔文,诔文读毕,遂焚帛奠茗,犹依依不舍。忽听山石之后有一人笑道:“且请留步。”那小丫鬟回头一看,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来,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你道此系何人?黛玉也。然后林黛玉和贾宝玉讨论这个祭文,说里边有些词句不太文雅,需要修改。于是将“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一句几经修改,最后定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结果林黛玉听了以后,脸上忡然变色,心中有无限狐疑,只是面上不肯露出。为什么呢?“卿”就是“你”啊,暗示你我原本无缘啊。此文虽诔晴雯,实诔黛玉也!通过晴雯的死来暗示黛玉,这是人物之间互相影射。
  另外一种影射法就是象征,用物品来影射人象征人。比如风筝就是贾探春的象征,放风筝就象征着贾探春后来漂流海外。林黛玉和晴雯都用芙蓉花象征,所以晴雯是芙蓉花神。贾探春是杏花,薛宝钗是牡丹花,史湘云是海棠花等等。
  4.引文法。
  引文法就是前八十回中的某一个情节,它实际上像引子一样,引导着八十回以后的另外一个情节。比如说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她带着外孙板儿,忽见**抱了大姐儿来,那大姐因抱着一个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于是板儿和大姐将手中的柚子和佛手互换了。脂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柚子即今香圆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巧儿和板儿今日已结红丝绳。以后贾家败落,刘姥姥救出巧姐,巧姐嫁给了板儿。
  5.化用典故法。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卷帙浩繁的典籍里,有很多的故事都凝结成了成语,这些成语仍然鲜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之中。曹雪芹又非常巧妙地把这样一个文化习俗运用到小说创作之中,为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暗示的作用。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大家互起别号,探春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潇湘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于是黛玉别号“潇湘妃子”。如果说林黛玉是娥皇,那么谁是女英呢?就是史湘云,史湘云的“湘”,就是湘妃的“湘”。你再看她册子的判词里写道:“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还有《乐中悲》曲子里写的:“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都是这个典故。所以帝舜象征宝玉,娥皇和女英象征林黛玉和史湘云,我们据此可以猜想,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宝玉和湘云之间应该有点故事。
  读《红楼梦》时,我们了解了“草蛇灰线”这一《红楼梦》创作的最基本的全局的艺术手法的话,一路读来该会有多少会心顿悟,多少掩卷遐思,其间的审美体验又会增加多少!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苏州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